西西河

主题:【纪念西西河开流四周】风帆时代的英国海军为啥这么成功?(一) -- 老马丁

共:💬198 🌺110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五) 有效率的工资制度

上接(四)怯战和私肥

英国海军将士们关饷时和我在深圳打工的小舅一样:工资加奖金。工资没啥提的,按月发定数嘛,但是给的很高。那时候,一个在岗的(要强调这一点)舰队司令可能一年挣3000英镑工资(在那时这是一个天文数字。牛顿被任命为位高钱多的皇家货币局局长,年薪也才500磅)。咱们再说说奖金。奖金根据战利品而发。前面在(二)里提过,战利品是把双刃剑。为了有效的控制战利品的负面作用,海军部是这样规定战利品分配的。舰长,作为缴获战利品的直接当事人,分四分之一。舰队司令,作为舰长的上一级领导,领导有方,得八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剩下的由其他将士瓜分。即使这样,一般而言,舰长们抓只商船就可以吃喝一辈子了。,有些司令靠战利品积累了30万英镑。

工资加奖金的诱惑如此之高,高到有本事能干舰长司令的人才都被吸引来了。海军呢,也来者不拒。你有能力干舰长?行,get on board。有人会说位子不够呀,帝国海军全盛时期也就那千把艘船。对,位子是不够:1715年,大约有70艘战舰在海上服役,这70艘战舰只需要70个舰长,而同期有188个舰长正候着缺呢。到1812年英国海军有1017艘舰船,但是同期养着1531个舰长,司令,指挥官。粥多僧少呀。

英国海军成功的秘密在这里。那些上不了岗的舰长和司令们全部拿50%的待岗工资,时间长度不限,这样就形成一个后备人才库。后备人才们不干活没关系,海军也没活给你干,反正开半薪给养着。有的舰长待岗一辈子,50%的工资拿到退休,宝贵的青春都交待在无尽的等待中了。这样下去,告老还乡都没法儿和父老乡亲交待:哟!海军上退下来了?干沉了几艘敌舰呀?噢,二大伯,是这样的,俺一直在码头工作呢(扛大麻袋?),嘿嘿,没出过海……这帮坐冷板凳的看着海上的同僚们吃香的喝辣的,就能没点想法?他们可虎视眈眈的盯着那些缺呢。结果呢?在岗的舰长们不好好干?想好好干的多得是。没了张屠户,还有李屠夫和王屠子。鉴于此,在岗的舰长们吃肉喝汤是不假,但是都战战兢兢的端起饭碗呢,生怕犯点小错一不留神给砸没了。只有保住饭碗才有可能去缴获一艘商船。但是想保住饭碗就得听指挥,不犯错误(舰长的错误如何会被上级知道,(九)会解释)。积极性就这样调动出来了。

此外,英国海军和陆军的军官任命方式是不同的。在英国陆军包括其他欧洲国家陆军里,当个指挥官(take commissions)是要自己放血的。上岗费因职位而定,因地点而定。油水多的地方自然贵,印度的上尉就比阿富汗的贵。一个好地方的上校的上岗费大约是40000磅。怪不得这帮孙子来到圆明园大抢特抢,抢个不亦乐乎,回本作用真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金科玉律。严酷的说,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带来收益的位子自然有人争(这说白了就是一种寻租行为),价高者得,应该,但是这钱是进了英国国库。同时,实缺的收益是补缺者向外“奋斗”赚取战利品得到的。从印度到香港到北京,这帮孙子积极性真是高。这里我想起清代有类似的官员任命制度,实缺和候补官员。但是,该制度从未激励实缺的爱岗敬业做好官,也从未鼓励候补的努力学习再就业,看来是补缺这个环节出了问题。清代补缺也是价高者得,但是买缺者付的租却进了大官和权贵的腰包,腐败呀;缺的收益是搜刮自己的老百姓得到的,黑暗啊。国家焉能不亡?

英国海军在使用待岗名单补缺时,不收补缺者任何上岗费。待岗名单上点兵点将点到你了,走马上任吧, that's it。补缺时也考虑资历问题,但是更多的是看重能力,能力放在那儿,单子上的任何人都有可能被补缺。同时,任何实缺舰长都有可能因为错误下课被待岗,甚至掉脑袋。 那么海军职位的“租”到哪里去了?经济学上的话是这租通过待岗名单的等待散掉了。客观上这造成了浪费(谁也没拿到一分钱,补缺的人还白等一段时间)但是主观上它形成了整体最优 (后备人才库带来了竞争,约束了在岗的舰长们)。

下篇介绍间接监管的规程和机制。换句话说,凭啥让某些舰长下课?

(六)间接监管制度

关键词(Tags): #寻租#英国海军通宝推:某人a,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