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香港战役(一) -- 逸云三洲

共:💬32 🌺28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香港战役(一)

[近来事繁,月初发完《走回非洲》后就没写东西了,来河亦少些。昨天偶然发现一篇旧作,是04年上半年刚来河时,听萨书时的副产品。当时萨兄正在说陈策,有一段的背景是日军进攻香港之役。因为只是一个侧面,小安被吊出胃口,想了解该战役较全面的情况,就去找了些资料看。当时我因长期不使用中文,文字能力退化到惨不忍睹的地步,就借这机会动手写写,算是练笔了,本没有贴出来的意思,所以随手也就搁在那里了。现在既然看到,就充数发在河里吧,大家凑和着一看,对自己也算有点纪念意义--那其实是我在西西动手写的第一个东东。只是当年写下的那个文字真是生涩的不得了,不改嘛实在见不得人,大改嘛就是重写了,没时间,于是偷工减料式改改,勉强通顺些就得,改一段发一段。至于史实,这次没做什么核对,基本就是上次的样子了。反正以前也说过,本人缺乏军事素养,写战史的帖子应是滥竽充数了,有错的地方,敬请朋友们指正吧。]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开始,由于日军对英美在亚洲利益发动攻击的可能性日益提高,英军对香港的防卫处于越来越尴尬的境地。鉴于香港与中国大陆的日占区相接,便于优势之日本陆军的进攻,而不便于英军远道补接、支援,英军参谋长会议一九四零年八月在研究远东形势时,作出了从军事角度无法固守香港的基本判断,并向首相提出撤守香港的建议,同时建议将撤出的守军转用于固守新加坡。然而英国政府基于政治上的考虑,驳回了弃守的建议。

这主要是基于撤守香港会带来相当大的政治损失。从台面上讲,中国当时正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抗战,英国担心一旦做出撤守香港的决定,可能向中国政府传递错误的政治信息,倘若中国因此而软化了对日作战的决心的话,将对英美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而台面下的忧虑恐怕就更大了,假设英国不经一战就放弃了香港的话,一旦中国在战后提出收回香港的要求,则英国从道德角度而言,将处于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于是英国决定尽可能久的守卫香港,但又不准备投入任何新的军事资源;不仅如此,驻港英军中富有经验的军官和老兵们,开始被一批批地抽调到新加坡、印度各地,代之以预备役的官兵。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英国对香港被攻击的紧迫性估计不足,但同时也非常清楚的表明了一种微妙心态:英军准备以尽可能小的军事资本来完成这一场政治战役。

英军的香港防卫政策,在进入41年之后起了一些变化。首先,经过中英双方不断的联络,中国军队在香港打响后从大陆方向实施增援的可能性渐渐显现,尽管中国统帅部对此事的现实性可能并没有足够的考量,至少英国人以为白健生将军对此事表现出了相当的严肃性。另一方面,根据英国人的观察,日本人在与英美方面的谈判当中表现出了一定的软弱性。由此英国人判断,若英军向亚洲几个战略要点适当增兵的话,将对日本人的战争决心起到遏制作用。尽管事后证明,上述这两种想法都只不过是在东西方文化差异下作出的误判,但在41年秋,这确实成为英国决定增兵香港的两个主要因素。事实上,一直到41年11月,英国内阁仍认为与日本的战争的可能性较小,而香港守军司令则迟至12月7日,仍在向伦敦的报告中说日军的兵力被有意高估了。

英国决定增兵香港,但并没有兵可派,或在心底里认为此种增兵是极其有害于其主要作战方向的(有证据表明,丘老倌私下就认定,从欧非调兵去远东增援是灾难性的)。于是英国政府与加拿大政府协商,改由加拿大派出两营步兵前往香港协防。41年10月,刚从牙买加回国的加拿大皇家来福枪营和防守东岸纽芬兰省的温尼伯近卫军营奉命在加拿大西海岸紧急集结,组成了加拿大香港远征军。全军共1973名官兵(包括96名军官)。10月27日,远征军在温哥华登船出发,但阴差阳错,该部队配备的212辆汽车当中,只有20辆车得以与部队同船运出,绝大部分的车辆在数天后另船启运,等运送汽车的货船在到达马来半岛时,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经加政府同意,这批汽车被转运往菲律宾,交付给美军使用了。

经过将近三星期的漫长旅程,加拿大远征军终于在11月16日到达香港,受到了时任守军总指挥的英军马尔比少将的热烈欢迎。没有人知道,仅仅三个星期之后,这支平时主要担任警备任务、未经多少战争训练并严重缺乏运输装备的的内卫部队,将成为加拿大投入二战战火的第一支部队。

加拿大援军的到来,使包括海、空驻军在内的香港守军增加到一万二千余人;加上辅助部队的非战斗人员及护士,总数为一万四千五百六十四人。其中英国皇家海军的官兵约一千七百人左右,原装备的四艘驱逐舰中的三艘,在12月7日撤往新加坡,只留下一艘舰龄很老的驱逐舰特拉辛号、四艘炮艇、八艘鱼雷艇、两艘扫雷艇以及若干巡逻艇;英国皇家空军香港中队连同大部分较先进的装备也在开战前撤走,剩下一支一百十五人的分队(包括七名军官)和五架古董飞机(两架沃鲁斯水陆两用机和三架维克斯鱼雷轰炸机,时速都不超过100英里)。与海、空军相比,驻港陆军的组成要复杂得多,涵盖了来自英军步兵、加拿大军步兵、英印军步兵、英国皇家炮兵、星港皇家炮兵、英国皇家工兵等各正规军兵种单位,以及一个由居港的各国志愿人员组成的香港义勇兵团(编成若干个炮兵连、防空连、机枪连和支援分队),就官兵的国籍而言,包罗了英籍、加拿大籍、印度籍、中国籍、葡萄牙籍和其他许多欧洲国籍,称得上是一支多国部队,其语言、习惯、指挥系统的复杂性,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系统内部的协调,从而使其战斗效率降低。

驻港陆军的主要战斗部队包括:

步兵部队约六千人:

英军步兵部队

皇家苏格兰团第2营,769人,营长怀特中校

密多塞团第1营(机枪营),764人,营长斯狄华中校

加拿大军步兵部队

加拿大皇家来福枪营,1004人,营长赫姆中校

温尼伯掷弹兵营,911人,营长斯克里夫中校

英印军步兵部队

第7拉吉普团第5营,892人,营长拉瓦森中校

第14旁遮普团第2营,947人,营长凯德中校

香港义勇兵团步兵部队

七个步兵(机枪)连和一个装甲排,约六百六十人,其中第六连其实是高射机枪连,此外还有若干守备队(斯坦利排、休斯分队等)。

炮兵部队将近三千人(包括海岸炮兵和防空兵):

英国皇家炮兵

第八海岸团,537人,团长萧中校;共三个炮连,第十二、三十连各装备九点二英吋海岸炮三门,第三十六连装备六英吋海岸炮四门

第十二海岸团,403人,团长潘富德中校,共两个炮连,第二十四连装备九点二英吋海岸炮三门,第二十六连装备六英吋海岸炮六门

第五防空团,521人,团长费尔德中校

第965战防炮连,147人,装备四点七英吋和六英吋战防炮各一门,18磅炮六门、4磅炮两门

星港皇家炮兵(主要是印度籍士兵,也有少量中国籍士兵)

第一香港团,874人,团长耶鲁中校,共五个炮连,装备三点七英吋、四点五英吋、六英吋榴弹炮二十八门,其中第一、二连各装备四门三点七英吋榴弹炮和四门四点五英吋榴弹炮,第三、四、二十五连各装备四门六英吋榴弹炮

香港义勇兵团炮兵部队

共五个炮兵连,约四百人,其中第五连是高射炮连,装备1917年型号的老式三英吋高射炮,划归英国皇家炮兵第五防空团指挥,一、二、三连各装备四英吋或六英吋海军炮两门,四连装备六英吋CP-2火炮两门

除上述战斗部队外,英军、加拿大军、英印军和义勇兵团都附属有各种支援部队,包括英国皇家工兵的第二十二连(220人)、第四十连(227人)、义勇兵团的野战工兵连、英军中国(香港)总部的通讯连(184人)、加拿大远征部队总部的通讯分队、英印军的骡马连以及宪兵、医疗卫生单位等。

军事人员之外,香港本来还是有很多欧籍平民的,包括大量随军家属,在加拿大军队到来之前的统计,香港连军人带平民在一起,白人人口一共是两万五千人。四零年六月,英当局决定将驻港英军的家属撤到马尼来,随后进一步撤到澳大利亚。四一年七月,再次撤走一千八百名妇女儿童,其中包括595名护士,当时留下的护士尚有263人,这一数字于当年底进一步降低为136人。

逸云三洲:【原创】香港战役(二)

逸云三洲:【原创】香港战役(三)

关键词(Tags): #对日作战元宝推荐:一直在看,MacArthur,海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