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人事】关于政治局成员 -- 神仙驴

共:💬143 🌺37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人事】五、地方相关

地方减副;

地方上统战部部长地位提升,大幅进入当地党委常委,预示相应的中央统战部部长可能会进入中央政治局及书记处。也不难理解,统战部在当今宣传的“和谐社会”建设上,是一支该发挥自己独特作用的力量。十三届时,书记处仅四名书记,其中就包括了统战部部长,统战部如在十七届恢复到十三届的模样,并不叫人惊奇。

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管党务的常委侧重于组织人事,现在则是任务分摊,多了分管意识形态和政法的常委。应该说,这样层级明晰,有一定好处,就是常委人数偏多了些,但也无妨大碍。拿政法委书记来说,原先是管政法的国务委员出任,这对本不隶属于国务院的法院检察院来说,关系制衡就有问题,现在政法委书记超然于国务院外,关系上能理顺一些。

地方党委方面,照例北京、天津、上海、广东书记会入局,分别代表首都、华北及环渤海、华东、华南地区,曾有山东代表华东、四川代表西部,十六届新添湖北、新疆,代表中部和西部。地方党委书记在中央的比例,由十三届的4/17,十四届的5/20,十五届的4/22,十六届的6/24,可知地方比例大约为1/4。不可想象政治局人数如急剧扩张到50人,到处都是中央大领导的局面。按上面推断,十七届政治局总人数如递增2-3人,地方上顶多再多一人,形成各大区各有一省市入局的局面,不宜再多,否则,仅是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矛盾就太多。能想像一半地方大员入局的场面吗?地方上1/4的代表性已经够多了,非要挤进10人以上的地方党委书记的话,只能多分省了,何苦。地方上顶多再多一人,可能就是首都、华北、华东、华南、中部、西部再加上东北了。这么说并非没有道理,当然天津、辽宁有一个代表华北东北及环渤海地区也是可以的,中西部合出一到两名代表也是可以的。这里,除非地方上一名书记都不入局以体现中央的领导性(个人以为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北京、上海、广东书记入局是毫无疑问的。张高丽调天津是天津书记入局信号的加强,李克强入主辽宁不久是辽宁书记可能入局的信号,李建国入鲁表示山东书记在下届政治局中仍然不会有席位,倒是汪洋调重庆、杜青林调四川说明可能是渝或者川将取代新疆代表西部。

省级行政区党委书记进入政治局的几个潜规则:

地方党委书记入局,最高作到政治局委员。之前最近的例外是文革时,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春桥担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的特殊情况。此后至今,再无例外。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吴官正、李长春为政治局常委后,两人随即离开山东、广东,赴中央就职。另一方面,入局的地方党委书记,也不会兼任中央其他职务。周永康出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也是立即卸下四川省委书记的职务。张立昌离开天津后,才被任命为中央东北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希同免职后,中纪委书记、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尉健行兼任北京市委书记,应算作救急之举,权宜之计。

十一大后地方党政要员入局情况概述:

十一大后,政治局成员中有北京、上海、新疆三位地方党委第一书记。(这里插一句嘴,各地第一书记、书记改成书记、副书记的时间各不相同,绝大多数发生在1979年底到1980年初的一段时间里。)上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吴德连任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第一书记;上届政治局候补委员苏振华升任政治局委员、连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届政治局候补委员赛福鼎连任政治局候补委员、新疆党委第一书记。三人分别在1978年10月、1979年1月、1978年1月卸去地方党委职务,自此9年间,地方不再有书记入局的案例。

1987年十三大,北京李锡铭、天津李瑞环、上海江泽民、四川杨汝岱进入政治局。这成为近期地方党委书记入局肇始。十三届政治局18人中,有了总数1/4弱的地方代表。三大直辖市及人口最多省份党委书记进入政治局,比较好的兼顾了中央地方关系,也照顾了沿海内陆的不同区域平衡。

自此直辖市市委书记入局几成惯例,而广东和山东在这阶段的鲜明特色,使二者取代了四川的政治局席位。十四届政治局委员有北京陈希同、天津谭绍文、上海吴邦国、山东姜春云、广东谢非。22位中占去5位,又是1/4弱。

十五届政治局里,则有北京贾庆林、上海黄菊、山东吴官正和即将出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天津在上届谭绍文意外逝世后即没能再在政治局中取得席位。24人中占了1/6。

十六届政治局委员比例空前的以直接出自地方的领导居多,包括政治局常委贾庆林、黄菊、吴官正、李长春,政治局委员贺国强、周永康、王乐泉、刘淇、俞正声、回良玉、陈良宇、张德江、张立昌。但其中留在地方的,只有刘淇、张立昌、陈良宇、俞正声、张德江、王乐泉6人,分别担任北京、天津、上海、湖北、广东、新疆的党委书记,约占总数1/4。从地方代表性来看,则包括首都、环渤海、华东、中部、华南、西部。

下面说说十七届政治局委员的地方成员。

关于代表人数比例问题,上面提到,政治局成员的1/4作为地方代表,这个比例可以接受,也不能再高了。若以24到26名政治局成员计,则地方党委书记最多最多,不能超过6人,同十六届。

首都,北京市委书记入局是铁板钉钉的。历朝历代也有规可循。

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都市和经济中心,书记入局也是必然的。

广东,南中国经济中心,毗邻港澳,极佳的地理区位,如果只有三位地方书记入局,这第三个就应该是广东。

天津,以滨海新区和北方金融中心抬高了地位,张高丽履新后会在政治局中拥有一席之地。这点上,当初的吴官正、现在的张德江有的一比,都是从外地调去任书记,并作为政治局中的代表。

其他情况分析:

同地区毗邻省份,不同时入局。北京天津够近了,但北京是首都是特殊情况。也就这个算特例。其他,十六大时,上海陈良宇、江苏回良玉、浙江张德江同时入局。有人说这是对华东地区的重视云云,不假,是重视,我当时就说,但是回良玉张德江一定是要调走的,不是别的,就为江浙与上海毗邻。地方代表人数有限,怎么可能会让你一个地区就占三口子?有上海在,江苏浙江书记就断想了吧。山东还不一样,还有华北和环渤海区的意思在内。而重庆四川互相不服气,就让更偏西的新疆和更偏内地代表中部的湖北得意了。

以张立昌例看,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份的地方领导,年限即使超过65岁,依然可以坚持到任期结束或将近结束。张立昌是将近68岁时卸去地方职务的。以张的年龄加上5年,那么1944年下半年出生的,可以以政治局委员兼任地方党委书记。

由此,十七大后,北京、天津、上海市委书记、广东省委书记铁定入局。而其他省份书记们则要看情况。

中西部:这里的中西部指河南、湖北往西的大片省份。十六届是最西北的新疆和中部的湖北入局。

十六大新疆王乐泉入局,有代表西部和重视西北安全的意味,但王之后的书记,则未必有此运气,可分几种情况。如是大省书记赴疆,仍有可能在王乐泉之后入局。若是小省书记或是地方政府首长入疆,则有可能只是增添其大行政区一把手经历而已,入局可能性很小。假如王的继任者之前只是副省级干部的话,那其资历根本就不会入局了。

现下,考虑到新疆地方涉及国家安全的特点,若是中央部委,则只有中央政法委秘书长王胜俊可能还有希望,否则,书记应从具备丰富地方管理经验的地方官员中选拔。如今适龄(依钱运录例,书记人选年龄可在46年之后,或可放宽到45年底)的地方党政大员里,刨去近年来才有新职不宜变动的,有以下几位符合条件:地方党委书记――江苏李源潮、福建卢展工、江西孟建柱、云南白恩培;地方政府首长――北京王岐山、上海韩正、江苏梁保华、浙江吕祖善、河南李成玉、湖北罗清泉、广东黄华华、重庆王鸿举等等。这里白恩培长年在陕西、内蒙古、青海、云南工作,对西部和民族问题比较熟悉,不失为一个好人选。几位中西部政府首长可能意愿也强些。发达省市的书记省长们就不好说了。如果能以新疆书记的身份获得政治局席位,象孟建柱还是有条件的。假如是副省级中选拔的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聂卫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其继任书记的可能性要远比其他副省级同事们高得多。

而一直争作西部龙头的重庆四川都难以对对方服气。两位书记汪洋、杜青林都是就任不长时间,在从国务院部长位子下来前,也都长期在地方工作。相比较下,汪洋更年轻而有较好前景,重庆的希望比四川可能要大些。假如重庆入围,湖北当然失去机会。而湖南离广东太近,张春贤难以入局。与王乐泉类比,西藏书记张庆黎倒也有入局可能,但在正部级岗位上还略显少些。河南书记曾在李长春时拥有过半年时光的政治局委员头衔,但还是有。

环渤海与东北地区:注意到张立昌卸任天津市委书记后,新的头衔是振兴东北领导小组副组长,可见环渤海与东北地区关系紧密。张高丽入津是对天津的加强。之前,李克强调入辽宁,不少人认为李将在十七大上跳进政治局常委,我曾认为,这种想法可能过于简单。李在河南历练八年,调辽宁三年即入主中枢,对其本人或是辽宁,都嫌快了。李即便留在辽宁,其资历仍然足够进入政治局的了。李是否在十七大上高升政治局常委,取决于将来的最高层交接班的时机。这个以后会讨论个大概。

(稍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