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复活的军团--第一集:王者之师 -- aniu

共:💬37 🌺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老萨和慕绢已经说的很详细了.

首先就是没粮给降卒吃. 彼时赵军已经被围四十多天了, 还不算此前的秦赵相持了三年. 近百万大军--秦征发河内百姓后, 人数在五十万左右--云集, 长平又是地势险要, 交通不便之处, 就是有粮, 恐怕也难运上去.

其二, 象老萨,慕绢说的, 要消耗赵国的资源, 枯竭她的战争潜力. 赵军素来勇猛, 赵国国力也是上三强; 坑她40万丁壮, 赵国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这招毒, 但是有效, 后世效仿最有名的就是北魏在参合陂坑了后燕4万精锐, 从此战略形势逆转.

秦当时奉行"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 与东邻各国频起干戈, 估计民众敌对情绪也比较高. 上党人民与母国的通道被切断后, 宁可投赵, 也不归秦, 即为例证--这也是长平之战的直接导火索. 白起当时的考虑就是"赵卒性喜反复", 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以后要出乱子. 与其将来费事, 不如现在动手.

有台湾学者曾考证说, 当时秦相范雎要"军政双胜",不赞成杀俘, 坑卒完全是白起的"个人行为". 阿牛以为这不太可能, 以百战疲兵御狐疑降众, 形势间不容发,需要主将临机处置, 哪会为处理降卒的事公文往返? 另外, 恐怕也没人预料到战事以这种方式终结, 谈不上预先决策. 就是范雎算准了, 他就能比白起仁慈? 毕竟秦国没签日内瓦战俘公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