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有关体育的辩论,实在令我郁闷 -- 倾冷月

共:💬60 🌺8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些不同意见

我觉得成功不是个绝对概念,是个相对概念。并不是几个旁人觉得某人失败,那人就是失败的。这和环境与个人期许有关

比尔可以觉着自己成功,一个在国外打黑工,辛苦十几年,衣锦还乡盖小楼,一样觉着自己是成功的。

还有一些人,在此地觉得自己失败,在彼地就觉得自己成功。

所以并不是说除了成功的人就是失败的人。所以从“成功的人总是少数”不能得出“失败的人是多数”。

————————————————

很多人国内人都说国外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国外人则说国内人是当局者迷。

我倒觉得这只是着眼点不同罢了。

说先需要明确几个预设条件:

条件一:人对事物的感兴趣程度决定了印象的深刻程度。而人对事物的感兴趣程度,除了业余爱好之外,是与该事件与自身的关系紧密程度成正比。

一个人最感兴趣的,应该是最切身的东西,收入、工作、财产、子女等等。中等的也许是国家大势。最不感兴趣的应该是发生在外国的,又和自己无关的。

比如一个在浙江省的普通中国人面对温州市长贪污案和美国凤凰城市长贪污案时,绝不会对后者更感兴趣。

条件二:两件事情同时产生烦恼或愉悦时,有很大几率是切身的/直接的事情产生的更大,遥远的/间接的事情更小。所以切身烦恼很容易压倒不感兴趣的事件带来的愉悦。

比如政府加税和攻克伊拉克,非亲属的普通美国人一定是觉着加税更烦人,绝对压倒攻克伊拉克带来的喜悦。

条件三:政府产生的负面影响都集中在其国土上。

条件三:多数与公共机构有关的烦恼都是由政府产生的。

这几个预设条件我觉得都是合理的。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国内人与国外人的看法不同。

对于国内人:

切身烦恼很多是由中国政府造成的,对中国政府产生负面印象

中国政府的正面印象完全来自于国家进步、国家在国际上实力增强以及国家正确的政策使相关行业上升。

政府产生的切身烦恼处于近端,政府产生的有利因素处于间接地位或远端。

以上三条可以推出,对中国政府的负面印象很可能大于正面印象

对于国外人:

切身烦恼很多是由当地政府造成的,对中国政府不产生负面印象

中国政府的正面印象完全来自于国家进步和国家在国际上实力增强

中国政府产生的负面影响几乎不施加在国外人身上。

中国政府施加的负面影响以及关于负面影响的新闻处于相对远端,国家进步和国家在国际上实力增强处于相对近端,所以对中国政府的印象,正面能压倒负面。产生良好印象。

这种远端和近端/直接和间接的感觉并不因为某因素处在近端/直接就说明某因素是评判的主要标准。因为人会很自然的忽略远端的因素,而那些因素累积起来,未必比近段因素来得影响小。而且,就如同糖吃得多了也不觉得甜,人总是习惯性忽略身边长期存在的积极因素,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而对于不利因素的忽略速度和程度则远小于积极因素。

比如说,所谓服务业。很多人评价中国的银行服务很不好。可是很少有国内人注意到中国银行办理借记卡有多快捷,而且中国银行一般在周六周日都营业,而很多外国银行办理借记卡要一两周,周六周日都不营业。

又比如,如果原先没有跨行查询费,现在要收,那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一次想要在外行的ATM上查询时都会想到,而如果原来有后来取消了,大概很快就忘了。

另外一个问题是,信息扭曲可能带来过不正确的期望,期望一时达不到就会产生负面印象。比如国内很长一段时间所谓的“国外手机都单向收费”而产生的尽快实现单项收费的期望。而事实是国外很多运营商的很多套餐不但通话双向收费,连短信也双向收费,信号还不见得比国有运营商好。(当然,我不是在说国内用手机比国外实惠,只是国外很多运营商主要的实惠不在单向收费)。

所以:

总的来说国内人尽管能比国外人接触到更到更真实的关于中国政府的信息,但其判断未必准确。原因就在于以上提到的“远端因素自动忽略”、“长期积极因素易被忽略”和“扭曲信息引起过高期望继而失望”

但是,难道说国外人判断更准确吗?

也不尽然。

因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一个政府的好坏首先是以治下人民生活水准衡量的。这个生活水准不但包括吃穿住用行,还包括治安、司法等方面,而这些都处于国外人的远端,也相对容易被忽略。

总的来说国外人注重中国的国家大势。国内人注重在中国的切身生活。

——————————————————————

纯粹一点看法,估计还是有一些谬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