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姑妈(上) -- 范适安

共:💬59 🌺16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姑妈(上)

在家里,爸爸最敬畏的人,大概要算姑妈了。

上辈子人,经历战乱,经历全国解放,经历文革,经历改革开放…这一串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变迁,也为他们的人生增添了曲曲折折的变故、时势漫卷的波澜、生离死别的创伤、满怀希望的憧憬。

在我眼里,他们的人生是深刻而富有内涵的,是诗意而富于浪漫的。他们的年轻时代有过比我们更多的激情,他们的中年比我们有过更多的彷徨和无奈,现在,他们已入人生暮年,该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了…

表姐寄来的姑妈80岁生日那天,吹蛋糕上红艳艳的蜡烛的照片,让我们全家着实开心了好一阵子,尤其是爸爸。他幼年丧母,在工作前,所有用度都仰赖于姑妈。人云:长女如母。在爸爸眼里,所有对母爱的记忆,应该更多来自于姑妈身上吧。

姑妈和爸爸是同父异母,姑妈的妈妈早年死于霍乱。也许,姑妈更早体会到“宁无当官的老子也要讨饭的娘”的内涵吧,对这个8岁丧母的弟弟,倾注了更多的近乎于母性的关怀。当然,并不是说爷爷对自己的子女不够关爱,毕竟,在人的一生中,母爱的神圣是无可替代的啊!

88年年底,冬云密布的日子,姑爹去世,我代表全家到青岛为姑爹奔丧,有机会和姑妈只言片语的聊到那过往的岁月…

姑妈一辈子对爷爷最感激的事,就是送她到浙大读书。在爷爷眼中,女子无才便是德,本来女儿中学上完了,待字闺中,物色个金龟婿啥的把女儿嫁了,就算完成了作为父亲的夙愿,也好给先去的孩儿她娘有个交代了。

可姑妈偏偏成绩优异,待到把考上浙大的录取通知书放在爷爷的案前时,他老人家才开始吃惊的仔细端详他的女儿。毕竟,他自己从湖南老家出来,东瀛留学,归国后官宦沉浮,也能体会到女儿希冀继续求学的决心和不易吧。

二话没说,老爷子点了一堆光亮亮的袁大头,打点行装,亲自把姑妈送到了浙大,姑妈一生的基础就如此奠定了。

姑妈和姑爹的结合,也是有几分传奇的。尽管姑妈年轻时是个没妈的孩子,生活朴实,可毕竟算大户人家的千金,和姑爹的身世相比就差异巨大了。

姑爹老家在浙江农村,从私塾到中学,都是靠族人的帮助才得以求学的,为什么族人如此乐意帮助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孩子呢?姑爹的秉赋少年时代在当地就小有名气了,学习门门功课都是第一。

考上浙大后,是他永远第一的学习成绩和清贫到极点的反差引起了同班同学的姑妈的关注了吗?他们开始交往,但双方都明白,如若再深入下去,在爷爷这一关是注定要遇阻的。

不过,姑妈算了解爷爷,她知道爷爷喜欢什么,喜欢什么样的人。大学快毕业时,姑妈开始投石问路。

她告诉爷爷,说谈恋爱了,于是让姑爹给爷爷先写了一封信。爷爷一生好字,当他展开姑爹的来信时,老爷子据说当时就无话可说了,什么门第啊,这个那个的都飞到爪哇国去了。姑爹的一手毛笔行草,把老爷子居然打动了,不容易啊,老爷子自己的字可是送出国展览过的。

我看过姑爹生前给我们的家信,一律是毛笔蘸蓝墨水,信手写在随便什么纸上,笔走龙蛇,洒脱飘逸,和治学严谨的科学家身份到确实相映成趣。

姑爹解放前夕考取公派美国读博士,走之前他和我姑妈刚有了我表姐。

博士读完了,姑爹却回不了国了。

朝鲜战争正打的如火如荼。

国内,姑妈的急,可想而知。她甚至都上书了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国外,姑爹的要求也是一根筋,妻女在国内,无论啥待遇引诱都不要,一门心思就要回国。

这个阶段,现在想来是如此的真诚和令人感动。

国家,是多么需要这些科学精英回来建设祖国啊!

而姑爹又是多么满腔热情的希望用自己的才智来报效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啊!

日内瓦会议,周恩来总理慷慨陈词,据理力争。

最后的结果是,国家以朝鲜战场上的美军战俘为筹码,把他们这批后来在科学界的领军人物们硬给换了回来。

接下篇:

http://www.cchere.net/article/1266436

通宝推:游识猷,金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