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战国】六王毕,四海一 -- 电子赵括

共:💬9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战国】六王毕,四海一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大业由秦始皇完成,但它当然不是秦始皇一个人或其一代人的力量.战国中期的三强秦楚齐之间保持有某种力量平衡.当时作为中国外交史上奇葩之合纵连横,实质为齐楚,秦齐或是秦楚,其中的两强合力对付另一个.到了战国末期,这个平衡被彻底打破.三巨头中的齐首先掉了队.公元前284年,在燕国名将乐毅的率领下六国合力攻齐,齐国一度面临亡国之危.后来虽然在田单的火牛阵下复国,但是却失去了"超级大国"的地位,再也不曾有能力争夺天下.6年后,白起率领秦军攻陷楚国都城郢,楚王仓皇东逃,一度号称拥有百万大军的楚国同样一蹶不振.解除了侧翼的威胁后,秦加强了对赵魏韩三晋的攻势,并在秦始皇出生前一年,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一举歼灭赵军45万,终于确立了对山东六国压倒性的优势.

秦之所以能够从西方的"蛮夷"一越而成为中原的霸主,首先得益于以"力耕力战"为富国强兵之本的商鞅变法.其次在政治上,秦有力地压制了握有特权的世袭贵族,建立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秦国之所以能取得"近代化"改革的成功,大致的理由有:

1 土地广大,这是商鞅废井田把大家从井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物质基础;

2 民风纯朴;

3 传统贵族的势力比较弱小;

等等.另外,请参看任爱杰的这篇文章,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5;ID=108429&Upflag=0&Num=1

这些条件本来反映的是秦国的"落后",但在变革的时代反而成了其阻力小的有利因素.秦昭王(昭襄王)在位56年间,启用名相范雎猛将白起,外交军事上构筑了秦国霸权基础的同时,内政上同样"乡邑大治".秦昭王晚年时来到秦国的荀子对当时秦国有这样的描述,

秦国的风俗,人民纯朴,音乐也没有靡靡之音,服装不华美,但对政府官吏有敬有畏,正是治世的人民.到了地方的官衙,官吏肃然,恭俭朴敬诚实地遵守着日常规范,这也是理想中的官吏.都市里的士大夫,既不营私也不结党,光明正大精通政务,都是正直的士大夫.庙堂之上,肃静之余公事办理从不滞塞,娴静得似乎没有任何的问题,完全是古人梦想中的朝廷.秦历经四代而称霸诸侯,决非侥幸.

在这样的背景下,秦王赢政出现在了历史舞台.赢政十三岁(公元前246年)即秦王位时的秦国,在本土以外南据巴蜀汉中,楚国的旧都郢也被白起这个"竖子"征服,北面占据从魏赵等国夺取的河东上党等地,无论土地人口对六国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秦昭王时派李冰入蜀修筑都江堰,把蜀地(如今的成都附近)变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巴蜀的征服对秦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不但在于农业,更在于秦国本土相对缺铁,而巴蜀却是富矿区之一.在秦国的威慑下,韩派郑国入秦帮助兴修水利,指望能够以土木工程绊住秦国虎狼之师的步伐.秦王赢政虽然最后洞察了郑国的真实意图,但仍然命令他修建了"郑国渠".郑国渠的出现使得关中的四万顷(当时的一顷相当于现在的1.8公顷)盐碱地变成了每亩(相当于现在的0.692亩)可以收一钟(六斛四斗,相当于现在的128升)的丰腴农田.按照这个比例,郑国渠的出现给秦国带来了10万吨的粮食年产量.在没有机耕化肥农药等的古代,兴修水利几乎是人们唯一可以摆脱"靠天吃饭"的行为.春秋战国时其他的国家虽然也有水利建设,但大规模的灌溉农业仍然可以算秦的创举.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的土地人口不过是中国的三分之一,但它的财富却是中国的三分之二.虽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估计,但秦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是毫无疑问的事实.秦国一统华夏,它的首功并不是白起王翦蒙恬,而是商鞅李冰范雎郑国.与此同时,巴蜀关中的富庶,也成了秦给古代中国留下的丰厚遗产之一.

经济上的发展伴随的是军事上的辉煌.公元前280年,秦将军司马错由陇西入四川后补充巴蜀士兵十万后分乘大船万艘穿越岷山等天险突然出现在楚国后方,千里迂回把楚国打了个措手不及,大败楚军并夺取黔中上庸等地.在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战略迂回的背后,是600万斛,大约是司马错十几万大军一年的军粮.没有这个基础,楚国只要拖也能把秦兵饿死.三国时蒋琬曾有顺汉江东下攻击上庸的打算,不知道他是否受到了司马错的启发?然而,蜀汉投降时仅有的40万斛粮食却注定了他的计划要付之东流.后来秦灭楚时,王翦的六十万大军外出两年,粗略估算也需要六千万斛,大概是四亿八千万升军粮.按照秦汉量具实测的结果,需要至少36万吨.强大的农业外加严明的军纪,使得秦国的部队成为了人见人怕的"虎狼之师".

在这样的背景下,秦一统天下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中国历史上历次分裂,但总体看统一为主流,并不是因为帝王将相的个人野心,而是因为它的背后有经济政治的客观需求.战国二百年,水陆交通大发展,商业活动已经遍及全国.分裂的中国对这样的商业毫无疑问是阻碍.在农业方面,大河的利用,水利工程建设都要求一个统一的管理.以上述的郑国渠为例,其灌溉面积超过了700平方公里,这恐怕要超过许多小的诸侯国.这么大的水利工程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政权来建设管理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春秋战国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不断的兼并统一史,秦灭六国不过是这个历史的自然延续.秦以后的中国不时有人奉行分封,但轻的皮破肉烂重的粉身碎骨,无不以失败告终.西汉初年曾分封刘姓为王,不久后就被迫先杀晁错求和后启用周亚夫镇压,而项羽司马炎等人则在断送自己的江山之同时还把天下搞的兵荒马乱.最近网友们在各自的文章中提及了灵渠并感叹欧洲没有相应的技术,但在"陪臣的陪臣不是我的陪臣"这样的政治制度下,即使有这样的技术又有哪个王公贵族有相应的力量?

扯远了.在这样的政治经济客观要求下,秦国以雄厚的国力为后盾,"积六世之余烈",继承范雎"远交近攻必亲中国"的战略思想,在秦王赢政时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完成了统一大业.公元前238年22岁的赢政亲政,镇压了内部叛乱免去吕不韦丞相职位后,接纳李斯的建议改蚕食为鲸吞,又采用尉缭的谋略行反间计于六国.为了保证灭韩时不受楚赵的干扰,秦采取了"先威楚赵"的积极措施,先给于楚赵一定的打击.公元前234年,赢政亲自到河南(如今洛阳西)祝祭并了解六国动向.以赵国尚有一定实力,加强对赵国的打击.期间虽然被名将李牧反击在公元前233年的肥之战和前232年的番吾之战中败北,却达到了战略目的:吃奶的力气都用尽的赵国在番吾之战中连追击秦国残兵败将的能力都没有了,从此以后被迫收缩防线"邯郸仅存".踢开了这最后一块绊脚石后,天下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秦统一的步伐.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

公元前225年,秦灭魏;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公元前222年,秦灭燕;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