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西安—华山—洛阳—少林—开封9日游流水走马记:14日 -- 故园湾里

共:💬50 🌺7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16日(上)更新临潼金棺银椁兵马俑片片

16日早晨我6点半起来的,一切弄好到了7点,到南门乘双层公交巴士到火车站,不管不顾下车时那一拥而上的拉客,背着包直直冲向昨天火车上下来的时候就看准的旅游巴士发车点。如同攻略上所说,游5(306)往兵马俑秦陵华清池骊山临潼博物院的车多,很多,非常多,多如过江之鲫,基本上十分钟一班。但是,相对来说往其他方向的车就少,简直少得可怜。游2,往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一班,往乾陵法门寺一班;游3,往法门寺一班。往汉阳陵的旅游专线车也只有一班,发车点在大唐芙蓉园而不在火车站,并且我一直没有找到确切的发车时间,这是我最后没有去成汉阳陵的重要原因。游5的车虽然多,但车容车况参差不起,我去时候那辆306破得简直象运营多年的黑车~~回来的时候那叫一个崭崭新像是旅行社的空调大巴~所以如果不赶时间,还是可以挑一挑车况的。

上车,那就走吧,车出城没多久上了高速公路,一路上我贪婪而好奇地看着两边的景色。即使同样在绿色的掩盖之下,黄土高原果然和江南丘陵在地势上相当不同。江南这里的高低起伏基本比较平缓,很少有嘎然而止的突兀;但是黄土高原呢,就会经常看到在一块篮球场那么大的高地里平直地陷下去一大块,而在陷下去的那一块之中,噌地又伫立着一个两个土坡或者土山,其高度平面恰好和没有陷下去的高地相平。如果我的描述很难被理解的话,试着想象一块蛋糕被切开成若干份,然后被从中间不连续地取走了一两块那样的感觉吧。另外,不知道是不是今年西部比较干旱,一路上看到的河流如果宽在30m以下,大多都是干到见底,或者直接说就是见不到水的地步。

车行大概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到了临潼,我首先跳过了骊山华清池——对张蒋二位帅哥和杨贵妃这位胖美女都没有什么兴趣——在临潼博物院下了车。

临潼博物院不大,吸引我来看的就是它藏的金棺银椁。不过它还有一个小展厅,里面放着几个我疑心是借来的或者干脆就是仿造的兵马俑。正好蹭到一个团的导游,听到她介绍兵马俑的身高:最矮的1.76,最高1.96。我顿时就有以头抢地挠墙痛哭的冲动:这个平均身高,就算是现在的中国也很难达到吧?更不用说我的身高和他们比起来根本是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顺带对不起老祖宗的了。不过后来导游又补充了两句,大意是虽然这些兵马俑都是根据活人的样子各不相同塑造的,但那些士兵原型应该也是被挑选过的,“就像天安门阅兵,那些方阵的人还都一个高度呢。”啊,这样一来,我总算心理平衡一下。

临潼博物院镇馆的金棺银椁里存放着大约二十几粒米粒大小的晶莹的舍利子,也传说是释迦牟尼的舍利子,这个我个人表示怀疑。金棺银椁都不太大,但是做得还算比较精致。——真的只是比较精致,因为和之前的陕博馆藏、之后的法门寺珍宝馆馆藏相比,它算不上特别出色。这个,看片就知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临潼博物院馆藏舍利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银椁,周身饰以佛教八宝,椁身上以鎏金描绘佛教故事(具体什么故事我忘记了==b)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金棺

临潼博物馆旁边没有卖早点的,所以我继续饿着肚子再次踏上游5往兵马俑而去。果然如网上广大游记所说,跑上来一个所谓志愿者推荐我们去看秦陵,言语中极尽所能把兵马俑贬低到毫无地位而把秦陵捧到天上。话说如果有朝一日秦始皇陵真的发掘出来了,不用这样鼓动大家也会争先恐后趋之若骛;但目前它就是一个土包嘛,让我去看什么呢?先拜皇帝后看兵,这口号虽然顺口,但对掩饰它内容的空虚无济于事啊。反正我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去看,就是不去看。

终于车到兵马俑景点门口,因为饿着肚子实在不是办法我就摸到景点对门一家小小的面馆叫了一份牛肉拉面,贼贵,味道还不好,最糟糕的是,吃完没多久我就又全吐了……。本次旅游的经验教训:早上食物务必要在出发前多快好省地准备好。在景点门口吃是相当8靠谱滴。到兵马俑售票处买了门票,90大洋,好吧这地方一生总要来一次,一生也只要来一次,90就90吧。进门没多远,我看到一个小亭子坐着好几个穿着紫色丝绸上衣的女士,应该就是攻略中的讲解了吧。30大洋的讲解费算不得太贵,我正打算请一位,旁边斜刺里冲过来一个小伙子,自告奋勇要做我的讲解员。我心里顿时警铃大作,向着紫色上衣的讲解员女士求证,被我问到的一位(对她涂着很鲜艳耀眼的唇膏这一点印象深刻)笑着回答我说是啊是啊。唉,既然人家这样说,就算这个小伙子事实上不是,我一时之间也找不到理由来拒绝他并换人了。于是~就先这样吧。

小伙子领着我向兵马俑景点内部走去,路上也提议是否要乘电瓶车,不过被我否决了。路上吐了三次,把刚才吃的那点又贵又难吃估计还有点变质的牛肉拉面全部吐了个干净。唉唉真是丢脸。不过吐光了精神也就好了,继续生龙活虎地直奔一号二号三号坑而去。进坑之前老规矩,先到洗手间去把全长蓝卷草换好了出来,路上自然继续收获无数回头率。说起来只有兵马俑景区里面听到二人次指认说是汉服,啊~对某些人来说也算是他们的努力有了体现。

秦兵马俑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铜车马,据说出土碎成几千片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复原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兵马俑1号坑全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兵马俑1号坑近景,这是我拍得最清楚的一张,泣。根本无法体现兵马俑的气势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跪射俑的后脑勺,小辫子梳成十字形,呃呃……这是怎么梳的呢,作为女孩子我认为有技术上的难度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跪射俑鞋底的防滑纹。我们应该向耐克阿迪达斯之类收版权费!>_<

……觉得没什么大好说的,还是要现场实地去看才有感觉。清理出来的兵马俑其实并不是很多,初略目测大概也就一百不到,和整个方阵比起来私以为还是九牛一毛。但是,那些兵马俑,正如陕博的一幅壁画那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脸型,发型,胡子,表情,每一座陶俑都有着不同的外貌和神态,可是又特点鲜明。从总体来上说,你一看就知道这是一群中国人,一群精壮彪悍的中国军人;从个体上来说,他们简直就像是一群被时间凝固了的活生生的人一样,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和这些陶俑比起来,我突然就觉得古希腊罗马的雕塑艺术也就不过如此了。大卫和拉奥孔的脸之间的差别未必有这群陶俑之间的大。陶俑做得极其细致,简直到了令今人羞愧的地步——不管是发髻发辫的梳法还是鞋底的防滑纹都一丝不苟地表现了出来。两千年前的人们到底是用了多少时间、花了多少精力来制作这些陶俑的?还有那两架以数以千计的零件组装成的铜车马,以及被石头压弯了千年却在压力消失后立刻弹直的青铜剑。我绝望地觉得,现代人能不能做到同样的事情,很可以打一个问号。的确秦始皇不能算是个明君而更像个暴君,但这样的暴君的形成,背后到底也要有秦国农业铸造业的支撑。而那样的成就,更多的是属于平民百姓的吧?“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作为一个当时的秦国百姓,这样的成就必然建立在他们的徭役,他们的血汗,甚至他们的生命上,他们也许并不觉得自己正在创造或改变历史。然而对于我们后人来说,历史的的确确经由他们的无数双手改变了面貌,其影响一直泽被后世直到现在。——所谓历史,大概就是这样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吧?

啊啊,我好象走题走得很严重……

总而言之,作为炎黄子孙兵马俑是一定要去看一次的,虽然一次也就差不多够了= =b。

讲解小杨为我很卖力得讲解,也很努力的为我留影纪念,即使如此我仍然不得不遗憾地指出,他拍的照片不是手抖而糊了,就是没调整好曝光而过曝。关于后者也有说是因为我皮肤太白的缘故,但我是坚决不承认的因为大面积过曝的主要是衣服==b至于他的讲解水平么,估计大部分兵马俑景区的讲解是同一本教材培训出来的,而这本教材很可能已经外流了很久,所以,他讲的很多东西我都粗略的知道一点。最后,他有一个讲解或者导游的通病,就是景区游览结束后回途中拉我去商店顺带购物。不过这个也不是什么要紧得不得了的问题,我本来就准备在这里买几个小兵马俑回去送同事当手信。店里吆喝着的一块一个五块一盒的小兵马俑都是泥捏上色的,我选择了烧陶上色的,结果还是不小心被李代桃僵了一个泥捏版本。后来通过邮局往上海寄的时候烧陶版本的除了两个跪射俑的手掉下来了之外,剩下的9/10都安然无恙经受住了中国邮政人力搬运的粗暴考验。而泥捏版本的将军俑光荣了。所以烧陶版本比泥捏版本贵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仍然觉得4大洋一个还是太贵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还是在兵马俑景区附近我买了一篮火晶柿子,一篮子10大洋,因为是农妇装好的所以不知道具体重量,如果按数量计么,至少在25个以上。其实说不定也还是有些贵……但外出旅游不被斩是很困难的吧。而且相对于它的味道来说,我很觉得10大洋一点都不贵,在上海如果能用这个价格买到我也还是会去买的。火晶柿子并不大,很小,大概介于网球到乒乓球之间偏乒乓球一些。皮是漂亮的艳红色,上面有些斑斑点点的当然这个都可以无视。那些熟透了的,把蒂一揭对准了一吸,就是甜甜的一包果浆。唉,说到这个我只能看着上海卖的柿子郁闷了,吃过火晶柿子之后上海卖的这个是什么东西呀~火晶柿子也是属于要到实地买了去尝的,而我选择这个季节这个时间段出来真是太明智了!

于是我带着20个小号兵马俑和一篮子火晶柿子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临潼又坐上了游5。回程的游5车况好得连小杨都不敢确认,以为是别的什么旅行社的车辆。而我深切感觉这次的7元比上午过来的7元性价比高很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回程的时候看到的群雕,不知道是不是丝绸之路起点的大型群雕呢?

回到西安市区差不多是一点多,我把柿子和兵马俑丢回青年旅社,又顺着湘子庙街——大车家巷——竹笆市走啊走啊走到鼓楼。大车家巷离开大清花饺子馆大概100m有一家老李家泡馍馆,印象里攻略没有推荐过但我这时候实在有点饿了,还是进去叫了一小碗三鲜泡馍。说是小碗,人家还是给了我两个面饼,我大汗地退回了一个好给接下来可能发现的小吃留点余地,用消毒纸巾狠狠地擦了三遍手然后开始用指甲掐着粉碎之。掐到指甲都疼了好不容易才全部搞定,服务员端去给我下锅了。旁边一桌的本地人也搞定了两个,招呼了一声“女子”把他的那碗也拿去加工。我目瞪口呆地看着那位大叔在送走了馍馍碎之后从旁边的一个调料碗——随后我发现自己桌上也有一个——里,拿出一个整的大蒜,,撕了一瓣下来,剥皮,然后往嘴里惬意地,丢~。生的大蒜诶!我连吃糖醋大蒜都要痛苦半天,居然有人这样吃生大蒜!但我随即想到,大蒜有杀菌消炎的功能,而我上午在接受了卫生状况不明的牛肉拉面荼毒之后,不是正需要大蒜来好好帮我除魔卫道一下吗?这样说来这家泡馍馆还来对了~我也跟着从调料碗里抓了大半个大蒜,掰了一个放到嘴里忍着立刻就开始奔腾肆意的辛辣一边眼泪控制不住地开始往外喷。但剩下的大蒜我,呃,偷偷地揣到了包里,脑海里浮现出的是正版《西行漫记》里红军在经过藏族聚居区的时候毛泽东说的“这是我们唯一的外债,有一天我们必需向藏民偿还我们不得不从他们那里拿走的给养。”虽然事实上没有什么可比性。在随后的游程里我每天吃一瓣这天A来的大蒜,效果是直到23日开封回郑州的城际公交上因为空调太冷而感冒为止,这一路我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都及其坚强地经受住了不同地域的不同菜系、不同口味、不同卫生状况、不同天气、不同温湿度以及华山上强烈温差的严峻考验。没多久泡馍上来了,也许因为是三鲜的缘故所以仍然有肉有菜,虽然已经表现出肉多菜少的倾向性。味道还不错,至少我还吃得挺满意。

从老李家泡馍馆出来,在竹笆市那里我晃着晃着看到一家樊记肉夹馍,依稀记得这也是西安名吃之一,于是进店要了个优质肉夹馍和一罐黄稠桂酒——确定是叫这个名字,而不是冷桂稠酒,也不是冷黄桂酒,更不是冷桂米酒,话说我能把这些字排列组合这么多次都没蒙对也算很难得,anyway啦——打包慢慢走着吃。果然西安的肉夹馍,那就是不折不扣的肉夹馍,绝对没有第三种物质比如香菜啊青椒的掺和其中。也许因为是优质的缘故,肉相当的多,吃口相当地丰腴,我也挺喜欢的——直到第二次吃的时候发现它冷却了之后连馍馍外面都包了一层厚厚白白的凝固状脂肪,顿时开始为体重担心。不过那大概也是我最后一次有机会吃樊记肉夹馍了吧?至于那名字成谜的酒精饮料,是我发现的又一样好东西。闻起来有桂花的香气,味道上有点米酒的那种感觉但没有后味,喝在嘴里微微能感到好像米碾碎了的那种小颗粒感。大概多少有点酒精度,不过对我和广大西安市民来说那就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我很喜欢~离开西安往华山去的时候,又特意去买了两份带在路上当饮料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鼓楼。这个不够黑云压城的,不过,气势不错~

樊记肉夹馍出来走没多远,街对面就是鼓楼了。我坐在鼓楼广场旁边发了一会儿呆,心里盘算着接下来去什么地方。天气不太好,总不见得去城墙拍“黑云压城城欲摧”;泡馍夹馍们已经把我塞得满满,虽然知道鼓楼后面就是回民坊但也没有任何胃口再去吃小吃了;阳陵茂林昭陵等等又太遥远,晚上回来不知道要几点;……那么,要不然,去碑林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