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专家谈苏-34里看到的信息 -- 辋川别业

共:💬11 🌺5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几点不大同意原文的观点

一、米格-29作为苏联空军的主力,不是因为性能或者作战思想,而是因为价格。米格-29的淡出则是因为性能,尤其是航程。印象中,俄罗斯空军对苏-27的改进和升级只要有钱的话还是在进行,但对米格-29就放任自流了。

二、苏-30空战性能的下降不是由于双座座舱的重量和气动阻力。如果记忆不错的话,苏-27的单座和双座之间只有几十公斤的差别。苏-30的重量大幅度增加是电子设备的缘故,而发动机的推力没有跟上。F-16有同样的问题:后期F-16的重量大大增加,但美国的发动机工业强大,推力一直在稳步增加,导致空战性能没有下降太多。相比之下,装用苏-27和苏-30的AL-31基本没有变化,而最大起飞重量增加了20%以上,空战性能怎么能不下降?

三、多用途战斗机的空战性能比空战专用型下降,但并不比攻击机低。苏-30MKK和苏-34的携载能力差不多,苏-34的主要优势在于电子设备,较为宽大的机头里可以容纳更多的专用设备。这是俄罗斯电子设备落后的表现,而不是战术飞机发展的趋势。更大的容积当然是有利的,但从全系统成本的角度来说,一机多型,用提高设备性能来补足,才是正道。电子对抗需要的专用设备更多,美国海军还是选用F-18G而不是专用的A-6/S-3一级的机体。

四、当然,有一点是对的:多用途战斗机的飞行员训练要根据任务来对某一方面强化,不因为战斗机有xyz能力就强求飞行员也有那么多的能力。这似乎是浪费,但也不尽然。批量本身就是效益,多用途战斗机提供的战术灵活性也是不容否认的。训练不足的苏-30MKK用作空战,肯定还是比苏-34强N倍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