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说说钟繇 -- 猫元帅

共:💬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整理】说说钟繇

钟繇,字元常,颖川长社人(今河南长葛县东)。是魏晋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南朝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中说:“颖川钟繇,魏太尉;同郡胡昭,公车征。二子俱学于刘德升,而胡书肥,钟书瘦。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书,相闻者也。三法皆世人所善。”钟繇所擅长的铭石书,实际就是隶书向楷书转化期间的新形态。主要用于书碑,还是属于隶书范畴。章程书是初级楷书,这种书体东汉已经流行于民间,根据记载,应该是钟繇整理加工,由于他官大地位高,所以人们便将楷书的发明归于他的名下。行狎书是行书,钟繇和胡昭的行书都是学刘德升的,两个人都很有名。西晋时,荀勖领秘书监,“立书博士,置弟子教习”,行书便以胡、钟为法。但是钟繇显于朝,胡昭隐于野,而胡勖又是钟繇的外孙,所以钟繇的行情大概要盛于胡昭。

钟繇的笔迹到了东晋初期已经十分稀少了。南齐王僧虔《论书》记载:王导“师法钟、卫,好尚无厌。丧乱狼狈,犹以钟繇《尚书宣示帖》衣带过江”。此帖后来归了王羲之,王羲之又借给了王修。王修死后,他的母亲见此帖是儿子的心爱之物,便用它殉了葬。到了梁朝,连内府所藏也多是赝品,就连见多识广的陶弘景也感叹:“世论咸云江东无复钟迹,常以叹息,比日伫望,中原廓清,《太丘》之碑,可就摹采。”

古人论钟繇书,一是“瘦”。这是南朝羊欣最早提出来的。梁武帝说钟书“字细画短”也是这个意思。瘦书必然骨力取胜,所以黄庭坚说钟书“小字笔法清劲”。“天然”也是钟书的一个特色。这是南朝庾肩吾在《书品》对钟繇、张芝、王羲之三家评论时说的,他认为三家之中“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天然”即是自然。书家写字,应该如“花开逢时,苗出应雨”,信手而来才是,这样自有朴茂天成之趣。南朝人说钟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就是说钟书有一种自然天趣。钟书还被认为有古雅的特点。南朝人论钟繇和二王,已经用“古、今”来判断。元朝人陆行直跋《荐季直表》说:“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就是说钟书“古质”的特征。实际上,钟繇、二王都是当时新体的推行者,钟的古质只是和王羲之比较,到了王献之时代,王羲之又成了古体。

虽然后世说到魏晋书法,都以“钟王”为代表,但是在二王成为时尚后,钟书的影响力大为下降。梁武帝虽然推行古法,尚钟书,但收效不大。到了唐太宗时,王羲之书圣地位确定,人们谈论钟繇,便如子孙祭奠祖宗,成了名义上了纪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