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明帝国海风云》(一) -- 碧血汗青

共:💬69 🌺16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贸易有利可图,但是明朝的税收能力不足

从财政上来说,明朝是个很古怪的王朝。在它之前的宋、元都是贸易大国。在它之后的清的贸易收入也相当之高。但是明朝偏偏对贸易非常之不感冒。甚至对在宋元已经基本成熟的货币税收都极为反感。明太祖搞出来的税收花样繁复无比,而且是从货币税收倒退到实物税。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1。明初的贵金属不多。甚至连铜都不多。只好发行纸币。而纸币的信用极差,连自己的官员都不愿意用。所以税收变为实物税收也是没有办法。但是明太祖搞那么多花样就是在发神经病了。另外,明朝臭名昭著的“军户”制度其实就是把军队变成了世袭的农奴兵。这部分人的种地所得理论上全是国家的。但是到了后来却全都成了军户和军官私有的。军户之间土地吞并。于是有的军户不得不逃亡,而有的世袭军官则良田万顷。这些地方,国家根本征不上税来。(让人想起现在的国有企业私有化。)

2。明朝对元朝的“包税制”矫枉过正。明太祖对元朝的包税制度大概是极为痛恨的。而杜绝包税的方法就是不用货币而用实物。元朝“包税”的都是商人。明太祖自然对商人没什么好感。

说到具体的贸易,明朝对外出口瓷器、丝绸、茶叶、细棉布等等,进口香料、木材等等。量还是很大的。由于接近南洋,所以对香料的贸易还在西方人之前。但是明朝对贸易的监管能力不足。不是直接派人(例如郑和)下西洋贸易。就是让太监(后来的各类镇监、矿监、税监)去地方上搜刮。似乎并没有“红顶商人”这种概念。也就是说,要么派不懂做生意的人抱着政治目的去做生意。要么派贪污腐败的家伙去搜刮地方。再加上早期的“禁海令”,自然在贸易上得不到什么补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