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八十年代反思热的反思 -- aokrayd

共:💬8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八十年代反思热的反思

八十年代的反思热对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来说该不陌生吧。河殇播出时的热烈用万人空巷这词来描述也不算是很过份。那时候最流行的词有两个,改革与反思。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倒也不奇怪,在经过长期的封闭之后,一打开国门大家才惊觉,世界人民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倒是我们才是如此。人心思变,改革实在是受到了大家一致热忱地支持。对于我们来说,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其实倒体会不深,还没到年纪,但文化思想上的冲击对正在成长中的我们,还是非常强烈的。柏杨的书措辞太激烈,反倒容易引人反感,真正引起持续反响的还是那些所谓学者的书,和一些在社会上引起激烈反应的大辩论。我到现在还记得关于谦虚的反驳,关于自立的鼓吹,那时的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和我一样傻) 常常是激动不安地注视着那些似是而非的讨论,经常 是觉得热情澎湃,??国的前途就在我们的手中。八九学潮时,我们还只是一些高中生,可是在一起的激烈辩论,恐怕较之于上街的学生也不逊色。

转眼间十几年就过去了,现在想起来,所谓反思,其实就是对传统的大否定而已。我曾经读完一套蓦然回首丛书。那时觉得是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咱们中国为啥这么差。原来真的是从头坏到脚。想来指点江山就在我辈了。时过境迁,知识面更宽一些,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更宽一些,再回头来想这些书,就不免觉得作者的水平实在是有限,而其立论亦多不是了。

然而当时却并不作如是想。在八十年代的反思热中,最有影响力的我想应该是苏晓康的河殇和麦天枢的西部在移民。河殇一文以长城和大海作对比,现在以经是被批得体无完肤了,我也不想多说,我倒觉得更具迷惑性的是西部一文。这篇文章以实地考察的形式令人震惊地揭露了西部生态的恶化和民生的艰难,然而作者更深一层的用意,却是在通过描绘农村的迟钝保守来揭示中国文化所形成的那种保守心态从而达到批判传统的更深一层用意。现在想来却是大成问题。

农村经济的相对保守性确是事实,但此点决不是中国文化独有,而农业文化的一个普遍特征,然而更大的问题在于,西部移民,乃至于全国各地的各种移民情况,实际经验表明,更多的时候不是文化中的保守因素,而是实际的经济和生活上的考虑使得农民更愿意选择停留原地而已。其实若不是戴着这样的有色眼镜来看问题,便该知道山东农民闯关东和福建广州人民向海外的移民史。这种不深入考察背后的经济原因和政治制度上的问题,而是一味地归结到所谓文化上,传统上去,一直影响到现在也是如此。这是学者的认识浅薄和不负责任。现在讨论农村问题,动辄便以为私有化,市场制便可以作万有灵丹,其实不过是八十年代这种作风的反面极端而已。不肯作深入细致地研究,不肯到实地去寂寞地呆上几年,哗众取宠而已。

八十年代的巨大冲击确实使人有震惊之感,但所谓反思热其实也是不得以而为之。大家都明白现行的政治制度有问题,但不能直说,便借所谓清除文化沉淀来清除产生这一制度的根本。既然自命为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接班人,自然就要持续批判下去。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五四运动本质上是民族自新地运动,而新文化运动则是五四之后要解决一个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姑且抛开新文化运动的成就问题不讲,当看其领导者来说,其实大抵都国学根底深厚,虽然也会语多漫骂,但一般历史性的常识问题,其态度还都是严谨的,并不乱说。然而八十年代的反思 中并不是如此,河殇这样的代表性作品竟至于有如此多的常识性错误,不如说这一批人在学识上首先就无资格。

其实也不难理解,这一批人建国后受的教育本就有极大的缺陷,而文革破坏封闭的十年更是雪上加霜,这时本来应该是重回书斋埋首穷经的时候,但结果却是得一点零星的见解便急不可耐地要救国救民。学识上即不深入,又无实际地政治经验。结果便是可想而知。不妨说,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对自己的认知,还是停留在文革的水平上的。当然,这时也确实有一批学者耐得住寂寞写出了不少好东西。只是反不能算是主流的影响了。

这种思潮最后的顶点便是八九学潮。现在平心而论,天安门的惨剧,学生领袖有没有责任?他们的政治意识恐怕比之六六年的红卫兵还有所不如。八十年代的整个知识界的风气是有责任的。自以为以天下为已任,但是否有这能耐?文革的红卫兵们不也以为他们是在拯救祖国吗?中国的学生运动源远流长,自汉到现代,但结果到底如何?钱穆曾说抗日战争期间他极力劝阻年青学生不要上战场而是专心学习以求将来更好地抱效国家,且不说社会风气如何,就学生自己不也都急着要去救国救民吗?但试看今日中国,到底是谁家天下?所以不客气地说,青年学生确实是该老老实实地呆在教室里多学一些知识,慢慢地多积累一些社会经验的。都说现在的学生没有政治热情了,只想着挣钱了,其实倒也并非坏事,未尝不是一种进步。

元宝推荐:神仙驴,神仙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