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半原创】中国军队里的廓尔喀军团 -- 竿军 -- 萨苏

共:💬35 🌺1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湘西王陈渠珍

谈到竿军,那么最具有竿军性格的人物,莫过于民国雄霸一方的大豪,人称湘西王的陈渠珍了。

说陈渠珍,要从竿军第一任大佬田兴恕说起。

田,道光十六年出生于麻冲乡的一个苗族家庭。16岁参加了竿军,作战勇猛。22岁时当上副将、总兵。24岁任贵州提督,诏赐钦差大臣。25岁兼任贵州巡抚。军权民政集于一身,可谓自古英雄出少年。1861年,因不满传教士在贵州的非法活动,制造青岩、开州教案,查封传教活动,先后将天主教传教士文乃尔及教民四人凌迟处死。田兴恕的这一举动也许太鲁莽了点儿。在法国大使馆的压力下,1865年,田兴恕被革职发配新疆,“永不赦免”。到了兰州,所幸被陕甘总督左宗棠接收。此后,陕甘两省爆发了少数民族起义。左宗棠起用田兴恕带兵征剿,屡获全胜。左宗棠奏请光绪,请求将田兴恕释放回原籍。1873年,田兴恕回到故乡凤凰。四年后,年仅四十一岁的田兴恕英年早逝。田兴恕的故居门口悬着对联:人杰地灵文经武纬,物华天宝提督军门,在中大街上很显眼。

人世输赢无常局,贫贱吾家有素风。这是田兴恕回到故乡,在凤凰城里筑屋居住后所写的诗,后来或许真的一语成齑。四十年后,田兴恕的孙子田应诏又成为国民党中将,湘西镇守使。他得到这个职务并非靠祖荫 -- 竿军不能靠这个,发达要靠自己刀头上饮血挣出来。辛亥革命历史中记载了辛亥革命光复南京的敢死队长、护国将军田应诏的事迹。但是他很快厌倦了这种生活,将职位让给陈渠珍。

1906年,年仅24岁的陈渠珍任清陆军四十九标队官,他的经历是竿军军人的典型。参军三年后随部队进藏抗击英军。1911年10月起兵响应武昌起义,率湘籍士兵取道东归。他曾经著有《艽野尘梦》一书,记录这段备尝艰苦的入藏历史。后来,陈渠珍加入了同盟会,1920年替代田应诏统领湘西军政时才38岁。1927年,他还担任了独立十九师师长。直至1949年宣告和平起义。陈统治湘西三十年,开工厂,办学校,造枪炮,发钞票,湘西二十余县尽归其属,人称“湘西王”。凤凰人所讲的朝阳宫,也就是陈氏宗祠,建于民国四年。一座四四方方,中规中矩的院子。房屋建成后,专用于族人祭祖聚会议事。1923年,接任湘西镇守使的陈渠珍率士修戏台一座,经常在此聚会听戏。应该说,民国年间,这里是最热闹的地方。

陈渠珍在竿军中之所以出众,和竿军的土壤 -- 湘西的民风有很大关系。

湘西人鄙薄攀附,崇尚傲气傲骨,尤其佩服那些敢跟大角色叫板的人物,他们爱赌狠是出了名的。有些顽劣的男孩子,从小就习惯于把削尖的竹版挂在裤带上,遇到厮杀的机会便拿出来作武器。男人们用刀或扁担在街上决斗,做妻子的决不阻拦,只不过把幼小的孩子拉过一边罢了。军人们之间互相砍砍杀杀纯属正常,可是谁要暗算行刺,即使得手也只算得上懦夫一个。彪悍勇猛不怕死敢拼命,在任何场合都是大有作为的,就连集会上上刀梯一类的法术,也带着很浓的赌狠色彩。动手之前先大吹大奏,引得远近数十里的人众踊跃前来,有时观众达上万人之多。所谓传法念咒、雄鸡放煞、封刀开刀一类讲究,不过履行仪式,真正能够鼓舞人心的,是在排行仰望的男女面前,踩着刀刃爬上几十米高的长梯,那种居高临下的威风,那种无人敢比的勇气,给人的满足可以让竞技者忘却一切练习的辛苦。纵然在成功之前,为这流过再多的汗抑或血,也值得。对手越是个人物,斗起来就越长精神,陈渠珍与蒋介石斗狠的经典故事,在凤凰就流传得颇为广泛。

话说1938年,自清朝武备学堂兵目队学员算起,陈渠珍在军队中的履历足有了三十五年,历经营长团长师长军长各种官阶,已是中将军衔在肩。随着抗战时局的变化,国民政府迁址武汉,并将进一步迁往重庆,作为川黔屏障的湘西就具有了更重要的战略地位。蒋介石通过当时的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得知陈渠珍在湘西地方上的影响力,希图利用他来巩固湘西这道可能成为抗日前沿的防线,电召陈渠珍到武汉一见。陈兴冲冲拿着张治中的亲笔介绍信前去谒见委员长,不料蒋介石见到他只是三言两语,居高临下说了一套国府要迁重庆,湘西就成了西南大门,地位极为重要,你过去干得不错,今后更要好好干等等例行公事的话,不等陈渠珍有所表示,就翩然而去。

此等官场应酬让这个性情高傲的凤凰人很不舒坦,自尊心大受伤害。他愤然取消了拜见陈果夫、张群、何应钦、陈诚等人的计划,立时回了湖南,取出那一叠不曾派得用场的介绍信还给张治中说,“委员长待人太轻侮,我有点受不了,别的大人物我也不想见了。”张闻说吃惊道,“多少著名人物欲求蒋一面而不得,他能接见你而且勉励你,就可谓特别了。”陈以沉默表示不以为然,张于是叹气说,“你毕竟带有几分山野土气呀。”对这样的评语,陈渠珍并不觉得刺耳,虽然他并非不知道“得低头时须低头,得弯腰时且弯腰”是官场上的金科玉律,可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会被个性的本能趋使,什么都不管不顾。辛亥革命以后他在湘西镇守使田应诏手下当参谋,因无实权,常被同僚所讥笑。有次中营游击滕某宴请军政要员,在席间戏谑陈说,参谋参谋,就是参事参议谋衣谋食。陈一怒之下当场揪住这位上司,饱以耳光,事后不得不弃家而逃,跑到四川去投奔江湖上的朋友。

1939年,与陈私交甚好的张治中,见他受到继任湖南省主席薛岳的排挤,特别安排他去重庆会见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陈诚,以期改善他的处境。因张深知陈渠珍个性耿直高傲,而陈诚当时在国民党政府中也是炙手可热以傲慢出了名的人物,故事先特别嘱咐他对蒋委员长的这位红人要谦恭一点,奉承几句。

没想到陈渠珍在宴会上竟然一句奉承的话都不肯说,有时还有意无意针对陈诚的狂妄露出轻慢的表情。张治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频频在桌子下边踩陈渠珍的脚尖,陈还是我行我素。宴会后,张治中埋怨陈渠珍说,“你这个人怎么一句客套话也舍不得讲?就是字字珠玑也要吐几颗嘛,不然怎么求他通容?”接着又建议陈渠珍回访陈诚,补救一下。陈渠珍婉拒了张治中的建议,说,“我的年龄到底比他大许多,为一官半职乞求于他,太不像样子。”张治中听了暗暗叫苦,早知陈渠珍如此心高气傲,就不该安排他与陈诚见面,这下说不定没帮上忙,反而给了陈诚不好的印象,弄巧成拙。果然,后来陈诚不但不成全陈渠珍,反而指责陈曾在湘西“养匪纵匪,放匪收匪”,使蒋介石险些下令将陈渠珍扣押。

过了些时候,张治中通知陈渠珍说,委座听说他要回湘西,准备再次召见他。陈渠珍听后不但不肯去,反而对张说,“宜为庶民,也不折腰为官。”张治中暗中佩服这个凤凰人的骨气,口中也不得不劝说道,“小不忍则乱大谋,你的个性太刚直,要吃苦头的。”陈渠珍事后对友人说,“蒋介石的住房里有许多狗洞,我就是不能丧失人格去钻上一钻,求个一官半职。”

陈渠珍在湘西经营了大半辈子,他的经历中曲折离奇的故事多得很,可是他的同乡不论长幼总爱重复讲述他跟蒋介石斗气的一段,在凤凰人看来,陈渠珍是他们历史的代表,有资格跟他来赌狠的对手,非蒋介石而不能过瘾。至于陈统领为了他的负气,付出了历时七年被迫流离失所的代价,他的乡邻多半闭口不谈,那段经历显不出什么狠来。大侠金盆洗手后凤凰地方历史上游侠辈出。游侠精神的生长,当与凤凰人气质中的浪漫分不开。这种土生土长的浪漫与风花雪月情怀并无多少共同之处,而是由歃血为盟、两肋插刀、引颈向刃、视死如归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支撑,在漫长的年月里驰骋着凤凰男子的幻想。

很少有人知道湘西王还是好文笔,沈从文二十岁在陈渠珍幕中做事,从此“沈从文的脚步,一直牵着陈渠珍的影子”。陈在《艽野尘梦》中写的是自己的故事。1909年随川军进藏,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到西藏后,他组织竿军弟兄和亲信一百五十人取道东归而误入大沙漠,断粮七月余,忍饥挨饿,茹毛饮血,仅七人生还西安。这里面感人至深的是藏族姑娘西原与陈渠珍的爱情故事,西原追随陈渠珍艰苦卓绝地走出了大沙漠,却病卒长安。全书到此戛然而止,弦绷断了,一片静默。

一个湘西王的故事。

我听见自己心灵发出的长啸的声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