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松”是华夏文明的凌云壮志-关于jet兄说松的回复 -- 风行水上则涣

共:💬43 🌺2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松”是华夏文明的凌云壮志-关于jet兄说松的回复

有点长 就开个新帖

我的师父说:“松无止境。”

谈到太极拳的松,就不能用西医解剖生理和物理学来理解,必须从中国古代文明的“气”和“阴阳”来理解。

松不是肌肉放松那么简单,相反,肌肉是否放松,在初期貌似很重要,但到后面,这只是枝段末节,甚至无足轻重。松是一种整体的状态。如果说骨架摆好,天然地支撑住身体的各个部位,那么请问,你的骨架又怎么摆好呢?怎么保证不乱不散不倒呢?靠什么来调节骨架和筋膜呢?

所以,我个人认为,根本就不能从那种理论体系和思维模式去考虑和探索,不能走西方文明里,肌肉啊,物理学啊这种路子,这样是永远讨论不出来的,那些都是从很片面很局部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非常狭隘。而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产生的内家拳,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我看过一些练太极拳很多年的人,他们骨架摆的也非常好,肌肉也放松的,可是手一搭,让他发劲,他就是发不出来,或者非要有一个至少一掌的距离来发劲,这是不对的。太极拳的劲,是粘到那里那里就直接发出去,是直接的,是很自然的,是不经任何人为雕琢的,是没有任何准备和蓄劲的,是直接出去不回头的。如果你的太极劲要手先向后退一点再向前发,或者有个先向后的趋势,甚至手要先松一下再发,那都是不对的。太极拳的劲是在任何状态下直接出去的,没有那一松的东西,有就是假的,或者至少不纯。说明什么呢,说明身体里面没有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气,也就是内劲。劲发出去,早就在身体里面就充沛的准备好了,丹田一发动,气机一沉,全身鼓荡,意到哪里,水银就流到哪里。那是一浪赶一浪的感觉,形意拳里说这叫“翻浪劲”。而身形上看不出任何东西,看起来一点动静都没有,而身体里是激烈的鼓荡。太极拳是养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养的是什么?就是这个内劲。打了半天拳,身体里一点感觉都没有,肯定是错的,而且打了也是浪费时间。要用意去养,这个在道家里叫“内视”,就是仔细感受身体里的变化,在行拳中,肯定会因为“形导气”而有细微的变化,气的加强和流动,你得仔细去体会。而某个时候,这种变化会引动真阳,这种感觉会突然加强到相对很明显的程度,是“哗”一下冲到头顶发稍,手指脚趾,全身有点麻麻的暖融融的。这时候就得赶紧记住这个感觉,然后慢慢摸这个感觉,到以后就会越来越容易出来这些感觉,再以后不用自己找就会心念一动则自然出来,再以后,就没有感觉了,没有感觉是最后的真感觉,是完全畅通了以后,纯乎自然的状态,但这和一开始的没感觉是两回事。那个质变是转瞬即逝的,如果练习的人打拳不知道仔细地内视,就这么麻木的过去,没有抓住,以后就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再出来一次了。这就是为什么太极十年不出门的原因。如果第一次就抓住了,太极拳三年就能有成。这个东西和道家的修炼是一体的,所以太极拳也叫走架丹功。

再说到松。老辈的人都会说,练太极一开始是要守规矩,以后是要脱规矩,而脱了规矩,也是合规矩的,要过河弃舟。我的师父就是在任何状态下,任何体位下照样发劲,他也没刻意去放松什么肌肉,摆好什么骨架,不照样出来吗?所以说,行拳也好,放松也好,摆骨架也好,都是规矩,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学者找到真正的“松”的状态,那是一种纯粹的状态,是气血贯通,神华内敛,气机盈盈,厚积薄发,不使一丝拙力的状态,是“浩然正气”“一缕宗气随风扬”,这才是内劲,这是不可阻挡和抵抗的内劲。找到这个,把它养大(就跟养孩子一样,不是强行练,是养),之后就可以不用规矩了,因为已经知道这是怎么来的了,只要继续养就可以了。所以说什么肌力骨力,那都是很片面的,是属于这个整体在“形”上的一些组成部分,不是真东西。真东西是丹田里的浑然之气,是冲到四肢末梢的水银,这些是的的确确能感知到的东西,不是虚无飘渺的东西。能感觉到就是对,就是真,没有,就是不对的,用什么力学啊生理解剖啊说的天花乱坠也没用,只要上场一过手,就知功夫有没有。

松是什么?松是一种浑然虚灵的状态。在元神而不在识神,在先天而不在后天。在经历一系列的“放松啊”,“用意不用力”啊,“接骨斗隼”啊,“节节贯通”啊等等手段之后,最终要找的要到达的是这个浑圆的状态。这个状态,必然是和融融丹田之气是一体的。再往后,丹田内会结出丹,是能感觉到的“核”一样的东西,核越小,就越纯,内劲就越大。这才是磅礴内劲的源泉。尚云祥能用肚皮弹小米到天花板上,靠的就是这个。再往后,就是元婴了,这就超出武术范围而进入修炼界了,所以说内家拳是修道用的,是介于武术界和修炼界之间的,是以武入道的,最终目的是求“道”的。这些就扯远了,也不是我这小小文章能谈论完的东西,那边的东西,浩如烟海。

真的松了,就会有真的内劲,这个出来了,是没办法用西方那套文明体系的东西来解释的,所以也很难跟别人说清楚。这就是真正华夏古文明之用,在华夏文明里才能理解和延伸。而后,会出来很多用西方文明说不了的神乎其神的能力,老辈人到此就说不清了,其实用华夏古文明的思维来看待,很好理解,也很正常,只是西方文明的思维和看待世界的方法看不明白和解释不了罢了。

为什么杨澄浦,陈发科这样的宗师,能在院子里放个椅子,别人从任何角度用任何方式攻击他,都能给抛到那椅子上端坐?只是太极化劲就能控制到如此程度吗?为什么孙禄堂能给五个日本人压的死死的在地上,却又将五个人都抛了出去?这是因为宗师们的气和浑然之境强大到能控制进入自己控制圈里的人身上的经气,让他们像玩具一样不能自主,任人摆布。能控制别人,就能控制自己。这就是李洛能为什么能凌空以罡气打人,能腾然而起的原因了。能漂浮的人,不止他一个。他是在武术界有名的,还有无名的能人,只不过不知道罢了。印度的古YOGA修行者能飞是众人皆知的,在世界也有不少人能凌空漂浮。太极拳的东西也好,克服重力的能力也好,这些本来都是人类所拥有的,只是被锁住了。有的人因为某些因素偶然被打开了或者部分打开了,就有了这样的能力。而修行武道,则是一个主动打开的过程。普通人只能在实地上走,杨澄浦能在下雪天走泥地而不脏鞋,那他是到了能只掸着一点地走的地步,有人能在水上走,那是能在水那种介质上了,漂浮的人,就是能用空气这种密度的介质上借力行动。这是松到极虚灵的状态,是感觉自己都不存在了的超出自我的状态,能力的本源是气,是身体的能量级别,是松到非常高的程度,是心的境界。这得有很高的心境,心的能力很强大才能主动做到。而修炼界来说,这些又只是小能力,旁支末节的东西,是修炼中自然出来的东西,不是目的,真修行者是不会注重这些的。

说这些就扯远了,而且也不是这里能说出九牛之一毛的,况且说多了会让看的人觉得太玄乎。但至少,这才是华夏古代文明的本来面目和延伸,只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继续发展下去,而只是少数人拥有和发展着,在私下传着。而小生觉得,向往蓝天是人类共同的天性。西方人发展的西方文明是工具文明,是不断发展工具来达到。而华夏文明发展的是心体文明,是不断强大自我来达到。若华夏文明能有一个好的环境继续发展,广博地发展的话,以后可能会有很多人能到腾然而起的境界。这样的文明,才是人类的进步,是比西方文明更优秀的文明,那时候,才是龙腾飞之日。

松,不断地松,松无止境,松后有玄妙。

松,是华夏文明的凌云壮志。

飞,是仰望蓝天的华夏人的理想。

说的太玄乎了,觉得可笑的看官,纯当小生满嘴胡言说故事吧,莫要则怪。

元宝推荐: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