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港股实盘6】第6周——玩的是心态,不是心跳 -- 老拙

共:💬72 🌺17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国美和认股证

在follow老拙的港股实盘的过程中,学习了不少东西。发现要做到心里有数,价值投资也很累阿。要学习一些财务和金融知识。向老拙学习!

我有两点不成熟的看法,拿出来跟大家讨论:

1、国美

老拙在港股实盘的备选股评析的时候,因为2007中期国美的业绩在扣除可转债的损益后,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不到20%,所以暂时不考虑。而因为我对苏宁国美情有独钟,所以又着重找了一些报告来读,关于苏宁的研究报告可以找到很多,而国美的几乎没有。

国美在2006年向华平基金发行了1.5亿美元的可转债,约定在2001年前可按照6.6的价格转换为国美的股份,而当时的国美股价低于6.6。按照我们自己的简单计算的话,可以把这个想象成“增发”,效应就是对业绩的摊薄。但是,为了公平的估计这些可转债的真正价值,国际会计准则将可转债的价值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负债,一部分就是“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后者是按照期权公式计算的,产生的损益要反映在利润中。叶就是说,当国美的股价低于6.6的时候,华平产生损失,而国美产生收益。随着国美股价的上升,逐渐华平产生收益,而国美产生损失。

2007年5月国美增发,华平顺势兑现了1.25亿美元的可转债,还剩余0.25亿美元。

2007年5月国美还向高盛发行了45亿人民币的零息可转债,约定在2014年之前,可以按照19.96的价格转换为国美的股份。同样,分为负债部分和“嵌入金融衍生工具”部分,这部分在2007年中期报告中产生约1亿的收益。

我的感觉是,按照这个会计准则计算太复杂,主要是为了方便华平或者高盛在到期之前计算可转债的“公允价值”。对于我们要投资国美的话,剔除这部分损益而简单将其考虑为“增发”的摊薄效应,按照摊薄考虑的话,两部分债券会增加大概10%的股本。

按照现在的股价16.32看,市场也是这么考虑的:16.32/(0.26*2)~=31PE,如果是按照考虑了可转债损益计算的话:16.32/(0.13*2)~=63PE。

所以,按照国美与苏宁业绩逐年翻番考虑的话,国美还是有投资价值的。当然,随着既有门店数已经达到上千家,而每年新开门店数为150家,且新开门店多在二线城市,不会有一线城市那样大的销售额,所以苏宁国美的增速可能会放缓。但是,有利的是,随着规模的增大,费用占比在降低;随着管理的精细化,毛利率和净利率在上升;随着进入电脑、手机等3C类领域,利润上也会有所体现。对于未来的增速,就不是我能算得了的了,呵呵,还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老拙的帮助。

投资苏宁与国美还有个好处,就是他们属于消费类行业,对宏观经济的依赖性小。

2、认股证

前段时间跟政委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一下权证。

我最后形成的认识是,权证发行商希望股民将认股证认作是短期谋取收益的投资品种,总是强调认股证的时间损耗,其实我觉得这是个阴谋,呵呵。因为,如果大家都象老拙一样买石化权证,中间不频繁进行交易,发行商就无法“高价时创设卖出,低价时买回注销”来谋取利润,所以股价波动越剧烈,对发行商越有利。如果象老拙一样买认股证,到期兑现,发行商几乎是必输的。

这里说认股证,就是因为国美发行可转债引起的,因为可转债看起来就象是一个债券+认股证的品种,华平可转债还有一点很低的利息,而高盛的几乎就是零息的,看起来完全就象一个有保本条款的认股证。高盛认股证是发行时以RMB认购,而到期以$兑现,所以这里面还有个人民币升值的考虑。

那么,为什么苏宁只是以简单的增发来募集资金,而国美用可转债呢?因为,如果把可转债简单考虑为增发,国美是以高于现价的条件增发的,而苏宁的增发只能以过去若干个交易日的平均价增发,一般是在现价的基础上打个折的。所以,这就是黄光裕得财技。但是,翻会来说,苏宁张近东也许是大巧若拙,因为A股给了苏宁强力的支持(07年60倍PE),而国美则没有这个福分。

关键词(Tags): #国美#苏宁#可转债#认股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