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明史杂谈(9)--朱元璋屠戮功臣始末(上) -- 温相

共:💬101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明史修撰问题回复何足道兄:

明史?英宗后纪中说道:“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酢⒄鸥ǎ?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我们都知道明英宗是导致明朝中衰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早年宠信王振,晚年宠信曹吉祥,这二人都几乎颠覆天下,

给后代的政治带来极坏的影响,就这点来说,能用一句无甚稗政来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吗?

至于说到明英宗为什么释放朱文圭,这主要是和他自己在

外邦的囚禁生活的切身体会有关,而且关于这点英宗自己也不避讳。而放弃了殉葬制度也和英宗幼年亲眼目睹其父宣宗死后妃子殉葬被其所谓的母后孙太后逼死的惨剧留下的深刻印象有关。童年的记忆往往是深刻的,而英宗本人在有明一代也是以妇人之仁著称的。但这也只是妇人之仁

,不是政治之仁。

后代史家之所以评价明史著者是奴才修史呢,因为,以汉光武帝的为人和行政,司马光还要对他的杀害韩歆表示诟病,以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史迁还要说他穷兵黩武,以刘备的努力,陈寿还要说他机变不逮魏武,以曹丕的文采,

史家还要说他器局太小。而这些中国传统的修史的美德在

明史中都不见了,虽然,明朝是胜国,但是,明朝的皇帝

却不是满清的一般臣子可以随便非议的,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君王,以臣子非议君王就是罪过,所以,在明史中,我们看到后代一直不满的许多昏聩的皇帝本纪的赞语都是中等偏上的。比如明武宗,明史说他:“手除逆瑾,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还为他重用刘谨回护,明熹宗

是公认的糊涂蛋,明史实在无法回避,于是加了这么一句

:“神宗末年,废坏极矣。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用万历的弊政来给天启开脱部分责任(后面也羞答答的提了几句天启的罪过)而崇祯是明朝的亡国皇帝,明史作者最后也不忘了赞扬他一句:“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这些昏聩、庸碌、糊涂的皇帝在明史作者笔下都成了无辜、神武、可惜的代名词了。

也正因为此,后代史家和研究者在研究明朝历史时对国榷

和明史纪事本末的重视程度反而要比浩然功夫形成的明史

多的多。这并不是出自一般的偏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