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狼兄说的有理--也劝萨苏不要讨论这个话题 -- 瀚海拾贝

共:💬193 🌺3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到技术工人

  五十年代时工人每年(也许是隔一年,反正是经常)可以考级,考上几级就拿几级工的工资。只要人不是太笨,一般十年内就可以达到六七级工以上,在那时工资不算低了,能拿到八九十元,相对应的是最高一级讲师140元。

  这个考级持续到哪一年不清楚,到我七一年参加工作时已经没有考级,所以那时高工资的工人都是五十年代前参加工作的。六五、六六上半年参加工作的也就是二三级,中间有个断层,从七一年开始招工,(七0年有少量)技术工种三年学徒后拿二级,非技术工种半年试用后拿二级,这个二级工一直拿到七七年才有了长工资的机会。

  文革前技术工种是学徒制度,每个徒弟都有明确的师傅带教,但因为师徒文化水平都很低,可以学到相当高的技能,但深层原理并不知道,当时我们问师傅为什么这样干,回答是:师傅就是这样教的。

  到我们参加工作时(七一年),技术工种的学徒实际上已经只剩下工资制度,也就是要拿三年的学徒生活补助(还算不上工资)。没有明确的师傅,大呼伦跟着学,先进厂的都是师傅。同时因为没有考级,学技术成了个人的爱好和责任心,没有了外来动力。自己想学的可以学或“偷”到相当高的技能,不想学的跟着混也拿一样的工资,这就造成了多数人不愿学技术,同时也造成了改革以后下岗职工的困难,因为他们当时没学技术下岗后再找工作很难。可以说现在缺少高技术工人就是文革取消考级造成的,这个取消考级可能是文革前就有了。

  从另一方面看,解放后普及初等教育的作用在文革后期已经有了显现。新工人一般至少有小学文化水平,招来的知青绝大部分上到初二以上,已经学过物理,所以对自己愿意学的工人学技术就相对容易得多,师傅说不出原理的事徒弟反而能说出来,大部分人(指自己愿意学的人中)看师傅干一遍就能上手,很快就能熟练,甚至可以无师自通,如果是高中毕业或有大学文化学起来更快。

  就拿我自己来说,现在赖以“吃饭”的电工、电子等技术可以说完全是自学的,没有师傅教也没上过什么学习班。这自学的基础就时初中二年级的学业,如果当年能多上几年学,打好外语的基础就会更好。

  我的感觉是,国内五十年代的考级制度对培养技术工人较好,不愿学的看在长工资的份上也有学习的动力。取消考级制度后没有了外来的动力,自愿学技术的工人就大大减少。直到现在至少国营企业的工人还是靠熬年限长工资,不管你技术高低大家拿钱一样,当然大部分人就不愿学了。

  现在媒体上经常可看到某处某高技术工人可拿到多少钱,这都是极少数,能有这样的机会可以说是烧了高香。如果大部分工人学了技术多拿不到工资口号再喊也没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