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东线防守大师 - 陆军元帅莫德尔 -- 史鉴

共:💬83 🌺49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 第3装甲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41年夏天,莫德尔在苏德战场

第3装甲师成立于1935年10月,是德军最早组建的三个装甲师之一。现任师长斯腾普夫(Horst Stumpff)和现任第5装甲旅旅长布莱特(Hermann Breith)是初创元老,无论在波兰还是在西线都有卓越表现。因此无论如何也轮不到莫德尔这个外人来当师长。由于德国装甲部队西线“闪电战”的成功,装甲师师长成了德军将领趋之若鹜的热门,竞争异常激烈,德军人事部对候选人的资历要求极高。1939年底,第2轻步兵师改编为第7装甲师,隆美尔要求担任该师师长,人事部就予以拒绝,认为他的资历只够指挥一个山地师。后来还是希特勒亲自干预,隆美尔才如愿以偿。

无独有偶,莫德尔的意外升迁也归功于高层人物的破格提拔,此人便是德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布劳希奇对这位昔日的下属照顾有加,为了给莫德尔腾出位置,不惜将斯滕普夫调到新成立的第20装甲师当师长。莫德尔上任伊始就展开大练兵。他完全打乱各部队的隶属关系和战斗序列,随机组建多兵种混成的战斗群。第3步兵团团长曼托菲尔(Günter von Manteuffel,名将曼托菲尔的哥哥)经常发现自己的一个步兵营被调走,然后临时配属好几个连的工兵、反坦克炮、榴弹炮、以及装甲战车。这个做法让很多观念陈旧的指挥官怨声载道。虽然短短几个月以后的苏德战场,随机应变的各种战斗群成为德军的主要作战编制,此时并没有多少指挥官能够具备和莫德尔一样的远见卓识。

莫德尔的魔鬼训练并非无缘无故,他已经得知希特勒打算进攻苏联。莫德尔和大多数德军将领一样,对苏德战争的前景并不乐观。他曾经私下跟总参谋长海德尔说,如果德军在春天入侵苏联,必须在圣诞节前赢得战争,否则就根本别想打赢。正是基于对这场战争残酷性的充分认识,莫德尔才驱使自己的部队埋头苦练。

1941年5月间,莫德尔终于接到参战命令。第3装甲师编入施维彭伯格中将(Leo Geyr von Schweppenburg)的第24装甲军,隶属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装甲集群,司令官便是大名鼎鼎的古德里安。按照“巴巴罗萨计划”的部署,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和霍特(Hermann Hoth)第3装甲集群一南一北展开钳形攻势,围歼苏军西方面军。莫德尔的第3装甲师,将充当古德里安的突击箭头。此时第3装甲师拥有198辆坦克,包括58辆II型,108辆III型,以及32辆IV型坦克。

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古德里安和霍特的两个装甲集群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仅仅花费6天就攻入明斯克,完成了对苏军3个集团军的围歼。此战俘虏苏军官兵28万余人,缴获坦克2,585辆。斯大林怒不可遏,枪毙了司令官巴甫洛夫大将为首的一批西方面军高级将领。

莫德尔的第3装甲师作为突击箭头狂飙突进,8天内推进了500公里,先头部队于7月3日抵达第聂伯河,在东岸构筑一个桥头堡。这时军长施维彭伯格担心部队推进过快,他麾下的4个师散布在200公里长的战线上,侧翼防御异常虚弱。施维彭伯格主张暂停攻击,等待步兵部队跟进。古德里安不为所动,指示装甲集群各部队指挥官,不要理会来自侧翼和后方的威胁,绕过固守第聂伯河据点的苏军,坚决果断向纵深推进。施维彭伯格接到命令,第24装甲军向斯摩棱斯克西南150公里的克里乔夫(Krychev)进攻,掩护装甲集群其他部队完成对斯摩棱斯克的包围。7月10日,莫德尔的主力部队渡过第聂伯河,5天以后拿下克里乔夫。7月16日,斯摩棱斯克陷落,苏军第16、19、20集团军被合围。

斯摩棱斯克失守前两天,新上任的苏军西方面军司令官铁木辛哥元帅集结7个集团军,向德军南北两个侧翼发动猛烈反击,企图撕开斯摩棱斯克包围圈。库兹涅佐夫大将(F. I. Kuznetsov)指挥的第21集团军猛攻第24装甲军防守的南面侧翼。这是一次计划周密的攻击,库兹涅佐夫发动正面进攻的同时,还派遣一个骑兵军从西面插入德军背后,切断第24装甲军的补给线。在此后一个星期的激烈战斗中,第3装甲师是德军防线的中坚力量,莫德尔不但要坚守自己的阵地,还派遣一个战斗群充当消防队,到处堵塞防线的漏洞。莫德尔频频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发号施令,鼓舞士气。7月19号这天,莫德尔先在比霍夫指挥官兵堵住苏军的突破口,接着又出现在普罗布留斯克组织防御苏军的重型坦克,而这两个地方相距50公里远。

苏军反击虽然猛烈,但部队之间缺乏协调,支援炮火贫乏,后勤补给跟不上,攻势很快难以为继。一个星期以后,落在后面的德军步兵师陆续赶到,接替装甲部队的防守任务。古德里安一旦腾出手来,立刻展开机动作战,上演包抄合围的拿手好戏。他调遣第24、47两个装甲军奔袭罗斯拉夫尔(Roslavl),又将苏军第28集团军装进口袋。8月5日,斯摩棱斯克包围圈内,30万苏军放下武器,德军缴获坦克3千多辆。3天以后,德军又在罗斯拉夫尔俘虏3万8千苏军官兵,缴获坦克200辆。

苏军最高统帅部认定德军的攻击目标是莫斯科,因此在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之间部署了11个集团军,莫斯科东面还有4个集团军正在组建。然而扼守乌克兰的西南方面军后方,苏军只有3个集团军的预备队。斯摩棱斯克战役结束之后,德军没有继续前进,斯大林误以为铁木辛哥代价高昂的反击战挫败了德军攻势,于是指示宣传部门大造舆论。此时斯大林并不知道,德军已经改变攻击方向,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奉命挥师南下,迂回到基辅背后,配合南方集团军群围歼基辅附近的苏军西南方面军。

莫德尔再次领衔担当攻击箭头。他的任务异常艰巨,第3装甲师将单刀直入,渡过三条河流,深入苏军防线275公里,期间没有兄弟部队提供侧翼掩护,后勤补给完全依靠空投。而此时第3装甲师只有41辆坦克能够作战。8月26日,第3装甲师强渡杰斯纳河,插入苏军第13、21两个集团军的结合部。倘若这两个集团军反应敏捷,协同作战,两面夹击,莫德尔的部队无疑将遭到重创。然而苏军第13、21集团军隶属两个不同的方面军,彼此缺乏协调。自从巴甫洛夫大将被枪毙以后,苏军将领变得谨小慎微,没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便不敢轻举妄动。因此苏军两个集团军坐失良机,眼睁睁地看着第3装甲师从容渡河,长驱直入。

两个星期以后,莫德尔的先头部队抵达基辅东面180公里的罗姆尼。此时军长施维彭伯格再次表现出极度的忧虑。第24装甲军在乌克兰的泥泞土路上挣扎前进,队伍绵延230公里,途中不断遭到苏军炮火、坦克、甚至轰炸机的攻击。施维彭伯格的军部遭遇一股苏军突袭,他本人险些成了俘虏。古德里安来到第24装甲军军部时,惊魂未定的施维彭伯格声称遭遇强大的苏军坦克集群,强烈要求转攻为守,花几天时间聚拢部队。

这时连胆大包天的古德里安也犹豫起来,决定视察第3装甲师以后再做打算。古德里安途中屡次遭遇苏军炮火和飞机轰炸,到达第3装甲师师部以后却没有发现莫德尔的踪影,只见作战参谋庞陶少校急得发疯,因为第3装甲师敌敌军三面进攻,只剩下10辆坦克能够运转,这个节骨眼上却没人知道师长在哪里。古德里安驱车赶到先头部队所在的罗姆尼,果然发现了莫德尔。古德里安后来在回忆录中记述了这次邂逅:“天黑的时候,我到达莫德尔的指挥部。他身边只有一个团,其他部队依然远远落在后面。他告诉我,周围聚集的苏军主要是后勤部队,只有少数具备野战能力。发现的苏联坦克大多是为了掩护苏军撤退从附近维修站临时调来的。”

尽管麾下只有区区数千兵力,莫德尔依然决定勇往直前。9月14日,莫德尔派遣一个连的装甲掷弹兵,由仅存的10辆坦克开路做最后冲刺。这天下午6点,该战斗群同北上的第16装甲师一部胜利会师。基辅包围圈终于合拢了。

基辅战役是德军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围歼战,被围苏军包括西南方面军司令部以及第5、21、26、37四个集团军,官兵70余万人。斯大林直到9月17日午夜才勉强允许西南方面军突围,但为时已晚。经过一个星期的激战,西南方面军只有1万5千人成功突围,司令官基尔波诺斯大将阵亡,66万5千苏军官兵走进战俘营。第3装甲师斩获甚丰,俘虏苏军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M. I. Potapov)和他的整个参谋部。波塔波夫是苏德战争初期表现最优秀的苏军将领之一,他在基辅前线的坚韧防守,曾经让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龙德施泰德一筹莫展。

基辅战役结束以后,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回师中路,加入德军向莫斯科的最后冲击。德军面对的苏军防线无比宽广,两个方面军下属的13个集团军125万官兵严阵以待。然而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命令各部队坚守阵地,不许擅自移动一步。这个愚蠢的命令给了德军装甲部队迂回穿插的天赐良机。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的任务是围歼布良斯克附近的苏军两个集团军。第24装甲军再次一马当先,不过这次轮到第4装甲师担任突击箭头,莫德尔的部队掩护侧翼。

此战德军遭遇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列留申科少将(Dmitri D. Lelyushenko)指挥的第一近卫军展现了苏军罕见的战术素养,该部装备T-34坦克的两个坦克旅成功伏击了轻敌冒进的德军第4装甲师,击毁击伤德军坦克一百多辆。古德里安震惊之余,不得不承认对手善于学习,提高得很快。然而个别苏军部队的优异表现并不能挽回败局。10月25日维亚兹玛-布良斯克战役落幕。苏军又有6个集团军覆灭,70万官兵被俘。战役结束的第二天,莫德尔双喜临门,荣升装甲兵上将,并调任第41装甲军军长。

第41装甲军隶属德军第3装甲集群,奉命从西北方向冲击莫斯科。此时挡在第3装甲集群前面的苏军,是科涅夫大将指挥的加里宁方面军,包括4个集团军大约30万人。莫德尔接手时,第41装甲军只剩下第1、第6两个装甲师,兵力严重不足,直到11月底才配属了第23步兵师。雪上加霜的是,莫德尔上任不久便碰上秋雨连绵的天气,道路成为泥潭,部队举步维艰。莫德尔坚信苏军正处在崩溃的边缘,只要坚持不懈,胜利就在眼前。他一如既往亲临前线,鞭策部队,振奋士气。一个参谋副官指出,第41装甲军此时只剩下40辆坦克,莫德尔大声回答:“没什么可抱怨的,我在基辅作战时只有10辆坦克。”

第6装甲师刚从列宁格勒前线调来,未及修整就披挂上阵。莫德尔打乱编制,把第1装甲师的一个战斗群和第23步兵师的一个团配属给第6装甲师,组成一个强有力的攻击箭头,直扑莫斯科。第6装甲师从苏军第16和第31两个集团军的结合部突入,和第7装甲师一道齐头并进。12月初,两支部队推进至莫斯科以北50公里的雅霍罗马小镇,而第7装甲师的卢克战斗群单刀直入,进入莫斯科北郊35公里。德军装甲部队在西北方向的犀利突破惊动了斯大林,他焦急询问朱可夫:“你确信我们能守住莫斯科吗?” 朱可夫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们一定守得住。”

朱可夫决非盲目乐观,他集结了110万苏军,正等待时机迎头痛击进犯德军。12月4日,机会终于到来。这天气温骤降至摄氏零下40度,德军的进攻陷于瘫痪。第6装甲师师长劳斯(Erhard Raus)在回忆录中写道:“酷寒天气下,德军士兵冻得浑身僵硬,无法端起步枪瞄准射击;步枪枪栓卡住,撞针一击即碎;机枪结了一层冰壳,润滑油冻在枪膛里;弹药供给中断;迫击炮弹钻进深深的雪窝里发出一声空洞无害的爆炸声;地雷完全失效。”

12月5日,苏军的大反攻正式打响,坦克、骑兵、和雪橇兵组成的突击部队如同暴风雪一般扫荡德军防线。12月14日,德军总参谋长海德尔未经希特勒批准,允许德军前线部队相机后撤。两天以后,希特勒撤销了这个命令,要求德军坚守阵地,不得后退一步。德军早在一战就确立了“弹性防守”的战术原则,并不死守固定防线,而是逐步后退,依靠纵深部署的防御阵地集中火力消灭敌人。希特勒的这个命令遭到大批德军高级将领的强烈反对。希特勒针锋相对,在以后的一个月里相继撤换德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三位集团军群司令官,以及包括古德里安在内的三十多位高级将领。

莫德尔率领第41装甲军且战且退,后撤至拉玛河一线构筑防御工事。由于天寒地冻,德军士兵的铁锹毫无用处,而第41装甲军没有任何挖掘机械。莫德尔命令工兵用炸药开掘防御工事。依靠这样一条由弹坑连接而成的防线,第41装甲军打退苏军多次进攻,坚守阵地整整10天。1942年1月初,由于西面的德军防线被苏军多处突破,第41装甲军岌岌可危,被迫后撤至安全地带,不久第1、第6两个装甲师相继被调走。莫德尔牢骚满腹,向集团军群司令部抗议,却得到一份出人意料的礼物 - 第9集团军司令官的委任状。

虽然三个月里连升两级,莫德尔此刻的心情却并不轻松,因为今后的几个月里他将面临生死悬于一线的残酷考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