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东线防守大师 - 陆军元帅莫德尔 -- 史鉴

共:💬83 🌺49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莫斯科41年冬天的气温

刚看到文章2,第三装甲师。为了不打断主贴的顺序,就回帖在这里吧。

先说莫斯科冬天的气温,napolen在《莫斯科会战的决定性因素--泥泞与严寒》(见http://www.cchere.net/thread/580559#C580559)一文中给出过41年冬天莫斯科附近地区的气温数据:

(btw,不知Mars,napolen等关于东线战场的高手是否还在西西河?)

“然而,事实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来看一下1941年11月至12月莫斯科附近的气温

变化情况(气温测量时间为早上7点,考虑到莫斯科地区纬度较高,当时又是冬天,这个

气温当比较接近全日最低气温)。

11月15日 摄氏-7 华氏20

11月16日 摄氏-6 华氏22

11月17日 摄氏-8 华氏18

11月18日 摄氏-11 华氏13

11月19日 摄氏-9 华氏16

11月20日 摄氏-7 华氏20

11月21日 摄氏-3 华氏26

11月22日 摄氏-4 华氏24

11月23日 摄氏-4 华氏25

11月24日 摄氏-9 华氏16

11月25日 摄氏-11 华氏13

11月26日 摄氏-9 华氏16

11月27日 摄氏-8 华氏18

11月28日 摄氏-6 华氏22

11月29日 摄氏-1 华氏30

11月30日 摄氏-1 华氏30

12月01日 摄氏-8 华氏18

12月02日 摄氏-11 华氏12

12月03日 摄氏-7 华氏19

12月04日 摄氏-18 华氏0

12月05日 摄氏-25 华氏-13

12月06日 摄氏-26 华氏-15

12月07日 摄氏-29 华氏-20

12月08日 摄氏-15 华氏5

12月09日 摄氏-4 华氏24

12月10日 摄氏0 华氏32

12月11日 摄氏-6 华氏22

12月12日 摄氏-2 华氏28

12月13日 摄氏-22 华氏-7

12月14日 摄氏-19 华氏-2

12月15日 摄氏-27 华氏-17

可以看到12月4日该地区虽然降温,但是的温度只是在-18度,不知道下面这段话能否给个参考资料?

12月4日,机会终于到来。这天气温骤降至摄氏零下40度,德军的进攻陷于瘫痪。第6装甲师师长劳斯(Erhard Raus)在回忆录中写道:“酷寒天气下,德军士兵冻得浑身僵硬,无法端起步枪瞄准射击;步枪枪栓卡住,撞针一击即碎;机枪结了一层冰壳,润滑油冻在枪膛里;弹药供给中断;迫击炮弹钻进深深的雪窝里发出一声空洞无害的爆炸声;地雷完全失效。

看到目前,整体感觉对莫德尔的描述是比较高,大,全的,而对手则是愚蠢的。

斯摩棱斯克战役结束之后,德军没有继续前进,斯大林误以为铁木辛哥代价高昂的反击战挫败了德军攻势,于是指示宣传部门大造舆论。此时斯大林并不知道,德军已经改变攻击方向

中央集团军群在斯模棱斯克战役之后的停顿,既有战略上的原因,也有本身遭受严重损失,急需整补的因素。还有,“大造舆论”这个非中性词的感情偏向还是可以看出来的,苏军这边也可以说是非常时期的鼓舞士气。

自从巴甫洛夫大将被枪毙以后,苏军将领变得谨小慎微,没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便不敢轻举妄动。因此苏军两个集团军坐失良机,眼睁睁地看着第3装甲师从容渡河,长驱直入。

至少彼得罗夫斯基率领第63步兵军渡过第涅伯河的逆袭,是没那么“谨小慎微”的。

然而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命令各部队坚守阵地,不许擅自移动一步。这个愚蠢的命令给了德军装甲部队迂回穿插的天赐良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