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半原创】务虚巴菲特---读信随想 -- 无所不在

共:💬141 🌺74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外一篇:从资本配置等角度看IPO

这篇实际上跟巴菲特的信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巴菲特从来不买IPO,但是在解释IPO的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可以用巴菲特信中的道理解释一下,所以算是外一篇。

为什么不建议投资IPO:

最近国内股市IPO那叫一个火,上市当天翻番那叫一正常,这里面有中国特色---钱多等,陈大的文章里面解释过了。回头看看美国或者香港的股市:实际上很多时候新上市的公司没几天都跌进发行价了。比如NYSE新上市的巨人互动或者先声药业,等会儿还要提到这两家公司。

第一个理由:承销的投行

先翻黄历。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华尔街第一流的投行是不屑于做大多数的IPO的!!为什么?身份,丢不起这个人。当时的监管机制不完善,公司上市之前的报表只有天知道,管理层可以随心所欲。尤其是在牛市高峰期间上市的公司,很多的质量都差强人意,如果从投资的眼光看,这些股票都太贵。一流投行不想砸了自己的招牌,为了那点钱弄个欺骗投资者的恶名不划算,所以一般不碰IPO。

但是事物是发展的,俗话说“人不要脸,天下无敌”,第一流的不做,总有人会做,不如从善如流。过了半个世纪,看看IT泡沫那会儿,哪家投行不为争IPO打破头?其实他们自己都知道,这就是骗人,但是人家骗人过年有酒有肉,我不骗反倒喝西北风,算了,法不责众。公司报表不能像以前那样太随心所欲了,(可以适当搞搞小动作),但是未来预期岂不是too simple, too naive?数学模型上面调整两个参数,或者给个区间值,股价就很合理了(我看corporate finance 的论文,对这些个数学模型很不感冒,什么时候公司运营只需要微积分就可以了,那还要人干什么?干脆找个高数满分的软件工程师来当CEO算了,软件工程师们请不要误会)。

第二个理由:资本配置的问题

上市公司圈了钱,拿着那么多钱接下来该怎么办?公司上市以前,日子肯定是紧巴巴的,任何公司初创都免不了这样,现如今有了那么多钱,人心就会变。所谓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想象一般人如果种了彩票会怎么样?就算不花光,肯定会慰劳自己一点。这个时候,最考验管理层的时候到了:

在我(巴菲特)看来,公司高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资本配置(capital allocation),但是不少CEO并不胜任这个职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从公司某一个部门做起,一步步升上来的,他们可能对人事,对生产,或者对会计很在行,但是他们中很少有人有过丰富的资本配置经验,不知道如何把钱放到回报最丰厚的地方。

回头看看刚才提到的两家公司:史玉柱的巨人互动,纽约上市之后,三季度报表说账面上有近12亿人民币的现金资产,(公司2季度连1亿都不到)。这些钱现在都可以算在账面价值(book value)里面,用以支撑目前的股价,但是这些钱肯定不会一直躺在银行的保险箱里面,而是会被用掉,届时产生的收益怎么样?如果亏了或者暂时没有效益,到时候可不仅仅是损益账户中利润这一项受影响了,还要考虑资产负债表中账面价值的巨额减少对公司股价的影响。

说到这里,不妨看看第二个例子:先声药业。该公司今年4月份纽约上市。公司3季度的现金资产是上半年的一半,为什么?拿了钱立马去收购别的公司,搞扩张。目前公司股价市盈率2.65倍,您的口水是不是要流出来了?先别急着动手,这里面有一个经常要面对的时间差问题。目前的利润是建立在过去的资本投入之上,而现在的资本投入未来是不是有利润还是个大问号。更要命的,现在的资本投入是当初资本投入的N倍,就像一个N倍的杠杆一样,稍有差池,眼下这点子利润统统赔进去都不够。

这也从一个方面,揭示了为什么大多数的新上市公司股价开头两三年都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波动。真正好的管理层,应该是那种知道该怎么花大钱的人。即便是这样,鉴于从投资到回报有一个过程(各行业因人而异),以及前期股价偏高(说穿了就是投机者期望太高),投资IPO都不是值得推荐的。如果真是好公司,也不妨耐心等待一段时间,让投机气氛降降温,然后再考虑购买,公司还是那个公司,价钱更便宜,这笔买卖就很划算了。

最后解释一下,我其实挺看好上面举例的两个公司,特别是后者,拿他们举例子并没有抹黑的意思。但是目前的股价我不满意,尤其是史玉柱的巨人,高得离谱,新浪上面还说股价已经低估,理由竟然是现金资产多,那个记者估计是搞固定收益(fixed income)出身的,只知道买债券吃红利,岂不知企业家眼里最见不得有钱,非花了不可。眼下只好等等了。至于国内那些红筹大盘回归,就是公司再好,现在我也不会考虑,实在没兴趣举杠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