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春秋闲话-----说说五霸 -- Ready-Go

共:💬61 🌺4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 齐桓公

(一) 齐桓公

五霸之首,这位英雄实在是深得我心,象一个孩子气的演员,齐桓公的出场和谢幕

都并非完美,不过他在舞台上的表演实在太过精采,即使最后一个悲剧式的结尾,

也不妨碍过程的无人能及。

齐桓公在没做国君之前叫公子小白,出身低微,母亲娘家没什么靠山。父亲死后,

做齐国国君的是他的哥哥齐襄公。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齐襄公,这位不幸生做诸

侯,天生却是个情种,爱上的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当然他妹妹也是绝代风

姿。否则也不会一嫁十二年都让人不能忘情。终于在一次阖家团聚中,齐襄公杀了

自己的妹夫鲁桓公,从此惹下祸根,直至被杀。此处不讨论齐襄公为人如何,看在

他用情至深的份儿上,拐个弯表达一下敬意。

齐襄公在位八年就被杀,这样短命的客串也未尝不是为后头的伟人尽早空出舞台。

齐襄公死后并无子嗣,王族近枝中只剩下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两位公子

当时旅居外国,一听自己哥哥死了,留出君位没人坐,不禁心情愉快,星夜兼程回

家奔丧。这背后无疑是场国君争夺战,最先到达终点的人势必黄袍加身,输了的那

个,只能眼睁睁看自己人头落地。没人愿做loser,於是两路人马都来势凶猛,势在

必得。

公子纠的班底中有个叫管仲的,为人精明,精明的人多半不大老实。管仲就是这样,

他显然对公子纠能否赢得这场比赛毫无把握,自己又缺乏愿赌服输的奥林匹克精神。

所以在队伍行进一半的时候,他灵机一动,垮上一把大弓,决定把小白射死再说。

管仲单枪匹马,倒也威风,可惜一箭射去,偏了,仅射中了衣服上的钩子。小白毫

发无损。小白这时如果欢蹦乱跳的说大家别担心我没事我没事,那就一定有事。管

仲箭囊里想来不止一个,一支一支的,不把小白射成蜂窝煤才怪。於是小白也狡猾

起来,大叫一声,咬破自己的舌头吐血倒地,众人急忙上前料理。管仲老远的看着,

误以为这箭过去正中要害,心花怒放,回来让自己的军队放慢了行军速度,这才让

小白抢了先着,入国为君,史称齐桓公。看史看到这里,禁不住感叹,小白的反应

迅速,世人罕有,自是不用多夸,但管仲经天纬地文武双全,偏偏射个大活人竟能

失手,不是天意又是什么?

齐桓公入国第一件事就是杀了公子纠这个竞争对手。公子纠在历史中性格模糊,面

目不清,只是在争国的舞台上稍露一面就倒地身亡,看在曾让管仲跟随的份儿上,

可以推断他应该也是个不错的人。但命不好,生不逢时,不幸要和齐桓公争权。只

能区居配角,折腾一辈子就为了衬托主角的高大形象,最后夺国无望,死在客乡应

该也是情理之中。

齐桓公入国第二件事就是起用管仲。那时齐国初定,朝中无人,有人就推荐管仲。

不提这老梆子倒罢,一提他,齐桓公气的浑身哆嗦,拿出当初射他的那只箭,指天

划地扬言报仇。这时早有一个叫鲍叔牙的上前说道:那时各为其主,管仲射你也是

应当,再说不是也没射着嘛。现在用人之际,你若只想治理齐国,那有我就够了,

你若想图霸就一定得用他了,因为他必是为你射取天下的那个人啊。这番话说的很

是热闹,句句打中齐桓的心坎,一腔热情忽的被他点燃,招呼下去,马上安排接见

管仲。

大凡一个国家要想振兴,除了管仲这样的能臣之外,也得多几个象鲍叔牙这样的贤

臣。看起来四平八稳老好人一般,平常也没什么大用处,却知人善用,对贤明之人

处处留心。且最关键的是,毫无嫉妒之心,一门心思的举荐人才。这看似轻巧,真

正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别说以国托之,就是小事情上的让贤举能也是千难万难。

都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这个鲍叔牙是两者得而兼之,齐国有此贤臣也是福气。

后来齐桓公和管仲的会谈绵延三天,管仲口若悬河,把齐国政事一一道来,说的齐

桓公目瞪口呆,正愁没人管这烂摊子,天上突然掉下个管大夫。於是欢喜异常马上

拜为仲父。想来管仲是早有用齐之心,平常自己也捉摸怎么相国,腹稿打了无数遍,

否则也不会一见面就条理清晰口沫横飞。大凡怀才之人,多半蓄机待发,胸中早就

沟壑万千,只等英主垂青,就好象隆中的诸葛先生,若不是平常胸怀天下,没事放

眼世界,如何能在面试的时候挥洒自如?

齐桓公一用管仲,国政全部委任,几乎放手不管,几年下来齐国大治。说到这里再

插言一句,管仲是个搞经济的高手,和三百年后的商殃很有一拼,商殃手段难免刻

薄一些,管仲却大是妙人。为了云集商贾,他竟然开设官妓,既交了税,又活跃了

经济,这大概是有据可查的最古老的娼妓历史。可喜那时孔夫子还没出生,也少有

遗老遗少站出来指手划脚,齐国为了图霸,经济上走了捷径也是无可厚非,现在人

再提古事,多半说管仲治国有功,哪里会有人管他是否开了妓院。两千年后,一个

老人强有力的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这样看来,管仲应该是只

很好的猫。

若想图霸,自然要自己身强力壮先,其次再讲究策略。那时天下乱的热闹,周天子

还在,却形同摆设,周围的诸侯只管起劲折腾,谁也不把他放在眼里。管仲却摆手

说,不不不,我们就是要扯了虎皮做大旗。祭起的法宝是尊周攘夷。这四个字在东

周以后几百年里掷地有声,后头的几个霸主走的几乎都是这个路子,倒并非因为管

仲率先给了方向,实在是因为周朝气数未尽,天道为之。

尊周自然简单,自己兵强马壮,当红炸子鸡一般,却主动亲近过气明星,任谁都得

感激涕零,推心置腹引为知己。周天子也是如此,马上就发了霸主证书,齐桓公这

才得以堂而皇之的主持诸侯大会。论语中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这句话后来也被

太史公引用,其实齐桓公大大小小合诸侯十多次,是五霸里面最多的一个。不知道

孔子说九合是什么意思,有可能是因为‘九’和‘纠’通假,还有可能是因为孔子

平常讲话大概齐,用‘九’字表示多的意思。哪天兴致上来,多说了两句,众弟子

纷纷记录,也没查查是否属实。不过论语不比春秋,谈话记录而已,在严密性上讲

究不了那么多了。

攘夷是指打击楚国,楚国是新兴国家, 鲜嫩活泼却不大懂事,一有点势利就自立为

王。王在那时是最高封号,楚一称王摆明要和周天子平起平坐的架式。其实楚国国

远地偏不通中原,看看楚辞就知道了,说话都不一个味儿,差远了的感觉。如果他

能在政治上也保持隔岸观望的姿态也就罢了,可惜强国如猪头美人一样,不甘寂寞,

稍有机会就要搔首弄资,上中原搞政治投资,显鼻子显眼的拉拢属国,这也太不给

周天子面子了。於是中原诸国只要想对周天子表忠心的,多半先拿他开刀。齐桓公

要称霸,自然要纠集一大帮诸侯讨伐楚国。

关于这次讨伐实在是马尾穿豆腐。那时楚国太强大,齐国拿他没什么办法,诸侯联

兵也没有胜券把握,不过这阵式还不能不摆出来。於是管仲出了主意,大队人马只

管锦旗招展,排在汉水河边吓唬人,管仲拟好稿子,站出来遥指楚王插腰大骂。管

仲的口才自是不必说的,无理尚能搅三分,更别说这回占尽道理,我想他一定骂的

热闹之极。楚成王听着听着就受不了,遣使上前说我怕了你了还不成吗?不就要岁

供嘛,我给就是。於是双方兵不血刃,采用了十分和平的手段解决了问题。齐桓公

争足了面子,楚成王毫发未损,皆大欢喜。不过后人稍加推敲就知道纯粹是表面文

章,中看不中用罢了,毕竟人家楚还是称王。其实齐桓公也很委屈,国力本来就较

楚国为弱,加之到处征战,比不得楚国励精图治来的结实,而且这次合的诸侯多是

些不经打的小国,北方的强国晋秦都没有参加,这种情况下,真要跟楚国打起来,

谁吃亏还不一定呢。只凭管仲的三寸之舌,楚王答应纳供,已经是很给面子的事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秦晋,这两个北方枭雄在齐桓之后纷纷跳到历史舞台的中间,

各有精采表演。不过他们都没有参加过齐桓公的霸主大会。这实在是齐桓的憾事一

件。

后人一说齐桓公必说管仲,盖因齐桓公知人善任,称霸全赖管仲。其实这样看法倒

忽略齐桓公本人的不同凡响处。我一直觉得齐桓为人坦荡豁达,性情可亲,是春秋

各诸侯中第一个可爱有趣之人。 曾经有人问我,春秋这许多英雄中,若能挑一个嫁

了,会选谁呢,我想了想,选齐桓公吧。

实在是因为齐桓公身上有一种从容放达深得我心,且别人俱不能及,站立于世,拔

剑四顾,最是一个万事不放心上的豁达丈夫。大概男人若一门心思的只管钻营进取,

虽说并非坏事,只是白白浪费了许多浪漫情怀。而类似的浪漫情怀多半是天生带来,

并非那种敏感细腻,也并非那种文才斐然,是胸中天地的潇洒豁达,这也是为什么

春秋我尊他为第一人。

说到齐桓公的豁达可爱之处,说说三个故事,若有心人拿了史记翻不出这三个典故,

千万别赖我妖言惑众,既然借史评人,稍微借用野史演义也是在理解范围之内的。

第一个是曹沫的故事。说起来这位鲁国的老先生来,应该是个脸皮不薄的角色。他

领着鲁国跟齐国打架,连败三回。齐鲁在柯地聚会的时候,他一定要随行,鲁庄公

说,你输给人家三回,还不知羞吗?曹沫说,你只管带我去就是,我有办法让齐桓

公那小子把吃我们的土地吐出来。

曹沫说的这般热闹,其实也并非有什么出奇至胜的法宝,就是在大家一团和气拜天

拜地的时候,他一个健步蹿了上来,以剑胁迫齐桓公,你要不还我的土地,我就跟

你一起死在这儿!类似的伎俩后头几百年里相当时髦,都是些流氓侠客,出没在庙

堂之上,潜伏在朝会之所,军队打不过就搞这种无赖手段。仗着自己命贱,多半能

得逞。曾有人尊曹沫为春秋第一个侠客,我倒不这样看,这老梆子不开好头,开创

这种不害臊的打法,之后一窝蜂的跟了一大批人,比较著名的有蔺相如,荆柯等人,

都是豁出性命不要的本拉登。男子汉大丈夫,五尺之躯,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决策

庭堂,智不如人,技不压众,只管靠着恐怖活动往回要东西,实在不大体面。

齐桓公吓了一跳,刀已经架在脖子上,这个时候自然不能逞能,连忙说行啊行啊,

你怎么说都行啊。曹沫眼珠子乱转说,你现在说行,将来反悔怎么办?我不放心,

要和管仲立盟才行!齐桓公一听,呵呵笑了,说,何必劳驾管仲,来来来,寡人和

你为盟!说着就真的举酒成盟。看到这里叹息再三,自问这等豁达自己是做不出的。

曹沫再刁钻也没话说,以这种下三赖的手段逼人家认输,别人不已为意,竟然自降

身份与你为盟,自己不羞死就不错了。这次齐鲁会盟之后,齐桓公马上就归还了应

诺的土地,那时的人即使质朴,翻脸不认的情况也是多有发生,齐桓公这般守信,

给足鲁国上下面子,所以后来齐鲁之间的关系直接进入蜜月期,这边齐桓公一举大

旗,那边鲁国立马闻风而至,毫不迟疑。可见成霸业并非都只靠兵强马壮,为人果

敢,内外归心也是关键所在啊。

再说说举火爵宁戚的故事。那是齐桓公在去卫国的路上,听到一个乡村野人在唱歌,

唱的乱七八糟的,不过歌词迂回,有郁闷之意。知识分子从那个时候起就是一副羞

答答的样子,想受重用多半不肯明说,一定要搞曲线救国,要你自己发现才好。大

概有才之人多半傲气,既耐不住寂寞又不肯随意迁就,锥处囊中,未破之前到底要

酸溜溜。此处不讨论宁戚的作风态度,总之齐桓公听了他的歌之后把他叫进来,一

聊之下发现原来是贤才一个啊,如何能不用?於是把他留在军中,准备回国之后封

官封爵。结果当天晚上的时候,突然改变主意,叫上小内侍点着火把,在行李中寻

找封爵的用品。小内侍问,主公这样匆忙,是不是为了要给宁戚封官啊。齐桓公说

是啊,我等不及了啊。小内侍说,前方不远就是卫国了,听说这个宁戚在那里生活

过,为何不去打听打听他的为人再封也不迟啊。言下之意,半路捡了个叫花子,纵

然舌头生的好,能说会道,谁知道会不会是骗子来的?齐桓公听了后,感慨道,你

知道什么,大凡有才之人多半不拘小节,我看他那个做派,关于他的流言蜚语一定

不会少了,我看重他的才华,至于别的,我不在乎,所以一定要现在封!读春秋读

到这里,几乎要替天下怀才之人感叹再三,资治通鉴说:审于音,聋于官。大概因

人而用并不算稀奇,魏文候用吴起,汉高祖用陈平,都是摒除瑕疵,大处着眼。但

象齐桓这样,一旦用人,连背景都不去调查,如此保护贤才的明主,可谓是凤毛麟

角了。

如果以上两个故事还足以体现齐桓豁达之处的话,那么现在要说的这个应该可以证

明了。

那时齐桓公已经是天下霸主,谁家有了倒酶事多半上来哭诉。北方小国燕就是这样,

燕在秦还北的地方,整天被一些未开化的民族骚扰,中原管他们叫蛮夷,一般史书

中一提蛮夷,它就多半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很能打,二是很该打。山戎就是这样,

很野蛮很能打,打的燕国几乎国破家亡。燕国国君遣使找齐桓公求救,齐桓公已经

是盟主了,当然要管人家长短,况且是燃眉之急,於是马上出倾国之兵前去救援。

当时有谋臣问,燕国国小地薄,又不是伊拉克,没石油也没钻石,我们这么老远过

去打了也没什么油水嘛。齐桓公正色说,你这话说的不中听,人家国家都亡了,宗

庙都毁了,我们还在这里计较蝇头小利,这像话吗?左右听了一个大红脸下去了。

有的时候我也想,类似的事情要摊到其他四霸身上,他们去不去呢?晋文多半不去,

那个老灯泡第一个利益第一的;楚庄也不去,他孩子气十足,不开心的事情不做;

宋襄更别说了,有那个心也得有那个胆子,有那个胆子也得有那个本事啊;大概只

有秦穆公还有可能,不过他是因为忠厚老实,心肠又软,与齐桓公的清清楚楚还不

尽相同。

帮助燕国攻打山戎自然是千难万难,蛮夷之族想都不要想一定顽劣不堪,又花样繁

多,看看诸葛亮七擒孟获就知道大概。总之齐桓公君臣一心,终于帮助燕复国,而

且把山戎也打跑了,白白得了五百里的地。燕庄公说,这五百里是您打下来的,我

不敢要,就作为齐国的领地吧。齐桓公说,哪怎么行,山戎和齐之前隔着燕呢,我

怎么好越国而有地呢?你刚刚伤了元气,这五百里就留着滋养生息吧。天上掉下个

林妹妹,把个燕公感激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拉着齐桓公的手相送,眼泪汪汪,依

依不舍,不知不觉就送到齐国的领地了。齐桓公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於是,齐桓

公说: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史记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

又不是天子,只是和你一样的诸侯罢了,自古以来两国诸侯相送不出境,我怎么能

对你无礼呢?这样吧,就此划境,那边的齐地就算是你的了!这么一划又是五十里,

燕国自此北拓五百里,东拓五十里,终成大国,才得以在战国时代名列七雄。春秋

时期,各国之间寸土必争,齐桓公这般重礼轻利,屈指算算,就是放到之后几千年

里也不多几个。世人多半肯为了大利放弃小利,齐桓公帮燕复国,功已居高,本无

必要再如此低姿态,不娇纵就已经不错了,做人做到如此坦荡不能不说种极值了。

所以后人有人评说齐桓公仅仅是会用人而已,一辈子的功劳就是用了管仲,关于这

个评论,我很不能同意。大概霸主基业绝非一人之功,一个好汉从来都是三个帮,

有能人辅佐是情理之中,但自身的光芒并不因为一群贤臣而有所暗淡,史事一件件

排来,就知道谁是英雄谁是好汉了。

后来管仲死后,齐桓公也老了,身边一群宵小,死在相当无奈的境地。齐桓好色,

身边夫人众多,儿子也有十来个,后来竟然有五个当了齐国国君。自古国君之位是

单线传递,爷爷给爸爸,爸爸给儿子,现在突然五个兄弟轮番做国君,想都不用想

就知道齐国乱成什么样子了。这也就是为什么齐国的霸业也就一世,比不得晋文秦

穆有好儿子继承父业,霸业连绵几世。自来伟人的孩子多半不怎么样,大概太优秀

的基因都是突变来的,无法遗传。

齐桓的死几乎可以登上春秋奇特死亡排行榜,这么大一个霸主,竟然是饿死的。后

来儿子们争权夺位,把个齐桓停尸六十七天,无人过问,以至于尸臭生蛆,让人无

法靠近。叹息,这位英雄,就是结束,也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悲怆方式,世人多

有讥讽他的晚节不保,死的孤苦伶仃,不过我倒觉得这种谢幕使他看起来更加性情,

比厚殓隆葬来的色彩浓重的多了。也许我的这些评论来自对他的偏爱太多,不过也

是,读史是甘苦自知,什么样的人读就有什么样滋味在心头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