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征询大家对“民主”的理解,最好能说一段话来讲清楚自己的理解 -- 铁手

共:💬87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民众拥有当家做主的自觉性和权力

偶始终认为,民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统治者施舍的,而是民众争取的。

如果民众没有当家作主的强烈愿望,民主缺乏了大众的积极参与,就不成其为民主。

如果民众不能通过相应的机制有效地实施监督,那么与其说他们是民主的参与者,毋宁说更易沦落为“民主”的受愚弄者。

如果民众只愿意享受民主的权力,而没有维护民主的自觉性,那么“民主”往往会归结于单纯的“权”与“利”的交易,其最普遍的形式便是权钱交易和权权交易。

至于民众的权力,应该包括参与决策(或选择决策者)的权力,监督和了解真相的权力,以及依照有关程序影响决策(或惩罚决策者)的权力。

偶觉得人们谈论民主的时候往往过度强调权力而忽略了义务,而没有了民众以自觉性与牺牲精神维护的民主,是很不出现蜕化变质的。

欧美等国在二战以后对民主制度的改革完善,不能说是与内外人民斗争造成的压力无关的,以美国为例,九十年代以后,一方面是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期,一方面是以东欧主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全面解体,其内忧与外患的削弱实际上是削弱了民众和政府致力于民主建设的动力。原本是思想最活跃参与性最强敏感度最高的大学生阶层对政治表现出的前所未有的缺乏争议,小布什在竞选中所采取的堪称胆大妄为的手段及其结果,都是这状况的反映。虽然美国选举人票制度有其特定的历史渊源和合理性,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少数人选择的候选人当选总统这一违背民主集中的一般精神(少数服从多数),以及由法官决定总统这一违背三权分立的基本精神(大法官任命权在总统的前提是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立,演变成总统任命法官然后法官有权选择总统就荒谬了)的情况,的确给八十年代以后一向被彪炳为“楷模”的美国民主敲响了警钟。

基于同一个考虑,偶很同意先前有人提出的民生是民主的基础这一前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