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李成梁-一个看似清晰却又扭曲的身影 -- 黄河故人

共:💬141 🌺281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明末辽东关系、错综复杂

能把这些关系完全理清的,几乎没有;

能够理得很清的,未必会在这里帖子,因为他要说明的东西太多了;

在这里讨论的人,未必能把方方绵绵说清楚。很多的话我们可以放到别的话题慢慢说

就您所说讲两句:

1,坐视蒙古被击败。如果说蒙古是盟友,那辽东多少年的冤魂都会来找我们算帐的。蒙古在强悍的时候,对名的侵略少吗?长城修了对付谁的?在袁崇焕时代,蒙古式微,变成了两边拉拢打击的对象而已,不强悍了,就打悲情牌?以为你是陈水扁?可是他面对的却不是马英九、宋楚瑜。面对的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孙承宗、袁崇焕之乐的人杰。自己玩自己还差不多。

对于袁崇焕和皇太极个人能力的对比,马甲窃以为是3.5:6.5,悲哀的是他可能是在当时条件下最接近皇太极能力的一个人了。

2。坐视朝鲜被击败。围点打援是皇太极的长处,据城固守是袁崇焕的长处。收服朝鲜只花了一个月,袁崇焕如过去救,可以推知。

3。卖粮食给后金。实际上他是卖粮食给了蒙古,蒙古后来又投了后金。他卖粮食给蒙古,两个原因:拉拢(未成功),筹军饷(不得以)

熊廷弼的故事,以后在李成梁里面会有所提到,李成梁二次去辽,熊廷弼的奏折里也不是没有夸大。

明史是个很让人头疼的东西,比如明武宗对小王子,有点常识都能看出来那记载是错误的。我们能就凭这一点就否认明史,说他的东西都不靠谱吗?

我不是搞历史的,我是学化学的,您从我的帖子里面可以看到。所以在这里的讨论和好多朋友一样,都是外行。如果说我能有些长处,那就是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有时候看过一些资料,而不是单靠网上的东西来说话。信息如此发达的现代尚且如此,何况在那个信息交流非常闭塞的古代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