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永别了,上海话 -- Davi

共:💬72 🌺3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真可怜,摸摸

我还没有遇到过呢.不过上海人有个特点就是欺软怕硬,得风驶尽帆.他们骂人一般也都有很明确的目的,通常来说是为了占便宜,骂骂人吵吵架么,人家一烦这个小事,就干脆让了算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在上海,骂人是最快解决问题的方法.反正吵架呢,也算上海的风俗文化之一,而且他们大多只吵不打,看了狂好笑.

所以和他们对吵要不被欺负呢,

第一要道理上站得住脚,到哪里讲话都有理,他也就不敢搞了

第二,气势上要压得倒人,一看起来就不是怕事的,你怎么闹我都不怕,不然呢,就象大街上常见的,指头都戳到鼻尖了,两个人都不打起来或者找警察解决.(这个实在很好笑啊,我记得有一次在街上看见两个男的吵架,本来在路中央吵架,大概是怕阻碍交通吧,然后很有默契的一起走到路边吵架)

第三,就是不怕把事情闹大.闹大一般来说大家都要受损失,他自己不敢,也就认为你不敢,于是就肆无忌惮的占便宜.(我一直疑心因为打架,闹大了就占不到便宜了,所以他们不做打架这么亏本的事情)

至于"带着一种咬牙切齿的憎恨而产生的发音",你就原谅他们吧,要知道他们是没有真正的拳头的,只有使用语言的拳头了.

上海话迅速地走向衰败,上海话在缺少社会引导的前提下,任由老百姓又尤其是一些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不高的社会阶层来创造,语言日益变得粗糙和粗俗起来,以至于越来越多的非常难听的口语开始在上海话中蔓延,例如帮帮忙、拐浪头、开大兴、拗身段之类,发展到后来,所出现的淘糨糊、不要太什么什么,那叫人听起来简直浑身上下非起鸡皮疙瘩不可。而且,叫人感到伤心的是,我还发现使用这些语言的不仅仅是那些低层的民间人士,连大学老师知识分子艺术家甚至高级干部都在使用,这简直叫人哭笑不得。上海话所出现的这种低俗化倾向的原因并不难找,就是因为失去了官方认可和社会引导和维护,上海话已经成为社会低俗阶层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一种无人看管和彻底的“无政府主义”语言。

这一段确实只有上海话可以用,至少在我的家乡湖南,不会这么有人用这种莫名奇妙的优越感的说湖南话是因为老百姓使用因此变得低俗.无论从逻辑还是认知上,语言正是因为被老百姓使用才有生命力吧.会这么装腔作势的人不是来黑上海话的,那也就只有标准的上海老克勒啦,这么多废话,上海的小市民想是这么想,写?还勿来塞底格!.......恩哼,不过标准的老克勒也快绝种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