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聊一聊二战系列中我最喜欢的南斯拉夫战争片和罗马尼亚片子好吗? -- 凤城

共:💬51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觉得可能不是

上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中国的译制片浪潮中,有一名面容冷峻、枪法超群的罗马尼亚警长给中国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难怪,警长的扮演者执导的10部作品都曾在中国上映(比如《达契亚人》、《罗马之战》、《勇敢的米哈依》、《沸腾的生活》和我们今天要谈到的4部警长片),而且他在自己的影片中几乎都担任了主演,所以直到今天,一些中国人见到他仍然能够一眼认出。

塞尔裘?尼古莱斯库,现任罗马尼亚参议员和电影创作协会主席。他既是警长的扮演者也是4部警长系列片的导演。但是,大家经常把他的4部警长影片的先后顺序搞混,也经常搞混4部电影中的两个警长。这是因为,我国引进这几部影片的时间顺序跟影片的出品顺序完全不同。

借这个机会,我们好好把几部警长片捋一下。塞尔裘拍摄的第一个警长系列是1972年的《清白的手》和1973年的《最后一颗子弹》;第二个系列是1974 年的《一个警官的控诉》和1978年的《复仇》。《清白的手》和《最后一颗子弹》是上下集关系,《一个警官的控诉》和《复仇》也是上下集关系。在《清白的手》的结尾,罗曼警长在米克洛万警长临死前从他的左轮手枪中取出最后一颗子弹;在影片《最后一颗子弹》的结尾,罗曼用这颗子弹,打死了杀害米克洛万警长的匪首。这个系列的故事情节发生在1945、1946年罗马尼亚共产主义新政权刚刚建立时;而《一个警官的控诉》和《复仇》的故事则发生在这个系列之前,正值二战。那个时期,罗马尼亚被安东内斯库独裁政权统治。安东内斯库和它所依赖的法西斯组织“铁卫军”既相互依赖又相互防范,最终为了争夺权力而走向对抗。《复仇》中的莫多万警长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登场,他和共产党人结成了同盟,共同争取民族独立,驱逐铁卫军。

所以,影片的正常顺序是:《清白的手》(1972),《最后一颗子弹》(1973),《一个警官的控诉》(1974),《复仇》(1978)。而引进中国时,影片的顺序是这样的:《复仇》,上译1980译制,毕克为莫多万警长配音;《最后一颗子弹》上译1981年译制,施融为罗曼警长配音;《一个警官的控诉》,长影1987译制,孙敖、徐丹、张玉昆、胡连华配音;《清白的手》,上译1988译制,童自荣为米克洛万警长配音。这让很多观众产生了《最后一颗子弹》是《复仇》的续集的错觉。

在这两个系列片中的米克洛万警长和莫多万警长,都生活在布加勒斯特,都爱戴顶礼帽,都爱玩左轮手枪,甚至都爱独闯龙潭单刀赴会。有意思的是,警长在第一个系列的《清白的手》中被打死,在第二个系列中复活;在第二个系列的《一个警官的控诉》结尾又被乱枪打死,结果,到了《复仇》开头,医生从他身上取出了5粒子弹,他又奇迹般的复活了。就这样,警长在四部电影中死去、复活,又死去、又复活。即使今天,警长也还真实地活在导演心中。因为,塞尔裘在这两年正准备拍摄《复仇》的续集:《警长的再生》。故事发生在1971年的以色列,警长已经70多岁了,他回忆起了二战前后自己的那些经历。

看样子,在敌人的子弹面前,警长是永远不死的。

而导演塞尔裘说,他一生经历过40多次生死之关,也都活过来了。

所以,你可以说,塞尔裘就是那个不死的警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