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西西河发贴基本定理(严肃讨论版) 第3章 -- 光禄勋

共:💬6 🌺2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二节:第一位谈性的发帖高手

[SIZE=3]第二节:第一位谈性的发帖高手[/SIZE]

第一位谈性的发帖高手,就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精华帖:

《梦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 Die Traumdeutung,1899)

《性学三论》(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 / Drei Abhandlungen zur Sexualtheorie,1905)

《自我与本我》(The Ego and the Id / Das Ich und das Es,1923)

关键词:

本我(原我)、自我、超我、潜意识、性心理发展、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

弗大最有名的帖子之一就是自我与本我,他在帖子里说:

人格或人的精神主要分成三个基本部分,即本我(原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英文“id”、拉丁文“it”、德文 “Es”)是在潜意识型态下的思想,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性欲。本我为与生俱来的,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日后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为基础而发展。

自我(ego)这个概念是指个人有意识的部分。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这里,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份。在佛洛伊德的学说中,超我是父亲形象与文化规范的符号内化,由于对客体的冲突,超我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而对“自我”带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运作,维持个体的道德感、回避禁忌。超我的形成发生在恋母情结的崩解时期,是一种对父亲形象的内化认同,由于小男孩无法成功地维持母亲成为其爱恋的客体,对父亲可能对其的阉割报复或惩罚产生去势焦虑(castration anxiety),进而转为认同父亲。

学管理的河友要说了,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差不多哈:

本我的需求不就是“生理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自我的需求不就是“社交的需求”,超我的需求不就是“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吗?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外链出处

俺也觉得差不多,当然弗大是以哲学和本性的角度看问题,马大是以管理和需求角度看问题。

人性的问题,春秋战国时就争论过了,儒家支持性善论,法家支持性恶论,道家则认为人性不拘善恶,结果是百家争鸣,谁也没说服谁。

弗大和马大的贴回答了这个问题:人的本性和需求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任何人都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综合体,因此需求是也是多样的,而且本我、自我和超我还会互相打架。性善论,就是人格中超我占了主导地位。性恶论,就是人格中本我占了主导地位。而不拘善恶,就是自我占了主导地位。

这些讨论很枯燥把?举个例子:

有一些河友在质疑,看了“色戒”和“集结号”,不知道李安和冯小刚在说什么。

弗大告诉大家:李安和冯小刚就是在试图表达本我和超我的斗争-人性的困惑

色戒里的女主角的本我是性欲和物欲(钻石),超我是爱国主义(刺杀汉奸),结果本我战胜了超我。

集结号里男主角的本我是生存,超我是完成战斗任务(后来变成了为47位死去的兄弟正名),结果超我战胜了本我。

当然李安和冯小刚的贴,编剧和剪辑水平稍稍逊色,主旨不够清晰,弄得大家有点迷糊。如果把色戒和卡萨布兰卡放在一起,把集结号和拯救大兵放一起,差距立现。

您可能要问了,“色戒”和“集结号”好像就讨论了本我和超我,为什么不讨论自我?我觉着,“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所以这部分的“我”其实就是一般生活中无奈而渺小的“我”,是现实生活中的“我”。而我们去看电影,没有人愿意看真正乏味的现实生活。电影中往往多的就是极端的本我和超我,满足大家在一般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要不怎么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呢。

总之,弗洛伊德奠定了关于性的理论基础。他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本我,请大家把本我贴出来。

结论:贴性有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