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讨论】一个蛋的风波 -- 立秋

共:💬24 🌺5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讨论】一个蛋的风波

一个蛋的风波

写东西的时候周围一片硝烟,爆炸声此起彼伏---你猜这是哪里?并非伊拉克也不是巴基斯坦,呵呵,这是轮到这里放新年的礼炮了,希望会有一天人类都会把硝烟和爆炸都当作礼炮…

说的事跟一头恐龙有关-此恐龙并非网络语言,是早年猪猡纪的那些啃食厥类植物的那些家伙。物转星移,一颗陨石当头掉下恐龙退位换了人间,从此恐龙从广阔原野集中到了博物馆还上了电影。在此不完全记录的是一窝恐龙蛋带来的一段风波,抛转引玉,本人不是风波涉及到的人物,仅仅有过部分见证。

2007年有科学家发明了从古生物遗体里提取DNA的技术,对古生物的线粒体进行了基因测序(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对人类基因组科普过没有?)。这个报道感觉我有一种稍微特别的感觉. 这里记录的开始是从一个夏天开始的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

1995年那个时候距离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标志为自动PCR技术的发明-1988年)七年,跟别的学科比还比较幼小。对人来说,年幼就会无知,无知就不可避免犯错误,不过那个阶段最自然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是科学的敲门砖。这不是那些年长知识/常识丰富固守经验的人能弥补的东西。一句离题的话,让人非常惊讶的是认识的一些老教授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丝毫没有减弱-以前同事说老板一天5个idea,实现的话一天就要毕业四五个博士才能完成他的设想(有一次他分析一个参数口算开三次方,当场把我看傻掉了:);)。这群年轻人,都是清一色的博士,正挥汗如雨的在假期加班加点儿在干活儿…事后的故事轰动了很久很久,远远超过了真正动手实验的时间-这对比本身实际上是有些问题的。

所有事情的正式开始应该是神州大地的基建工程。在河南的一个工地上工人兄弟发现了一些怪怪的卵石,因为不是石滩河道上发现的,就觉得有些奇怪。这事儿被一些懂地质的知道了报告给了博物馆。北京地质博物馆搞到了一些,专家一看,不就是恐龙蛋么,见的多了去了…如果事情到此,除了一些观众去这个小博物馆参观能看到一些园园的石头蛋蛋,别的什么都不会发生。不过一位研究生物进化的教授被其中的细节吸引了-石头表面居然没有缝儿, 也就说这个化石里面可能有东西!

这位好奇的教授就是张昀教授,在课堂上教授进化论,其授课堪称典范(张教授不幸于1998年底遭遇不幸,后被误于西苑医院庸医,英年早逝,成一大憾事)。张教授争取了地质博物馆的同意,拿到了一些蛋作了一个关键的实验:把蛋切开。这个不算关键,关键在后面:他发现了里面有一些絮状物,他把这些东西取了等量两份,一份儿在火上烧(氧化),另一份不动。结果被烧的那份儿重量变轻了,这说明,那东西含有有机物!难道这是两亿多年前的恐龙的有机物?如果是,那是什么成份?这个问题张老师转给了前面的这些年轻人,也就有了假期里大家挥汗如雨。

实验在酷暑里进行,告一段落后开了一个小讨论会。与会的一位老科学家保持了冷静:这些人发现的DNA碎片,是什么?是人体的污染?不是,因为序列不像;是细菌的污染?也不像…下班路上突然想到,莫非是…古细菌(是啊,古代要有污染当然是古细菌了,已经有的大肠杆菌基因组自然跟古细菌不一样)?赶紧给各位打电话,要查古细菌的序列。一时间忙得大家不亦乐乎。过了12年后的今天,其实可以体会当时这个蛋几乎就在对他们微笑着要提供一些绝密信息了。可惜是几乎同时,干扰从天而降。不知道八卦媒体的前身怎么就找到了他们,估计到现在没有人乐意承认谁先招他们来的。

媒体的力量还是相当大的,一时间恐龙基因传遍大地,其中原因是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时间出现很多富有想象力的迷信,集体都high了…反倒是干活儿的这些人有些沭手沭脚了。接下来怎么弄?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名是已经出了,然后怎么办?当然是给杂志投稿请求发表。所以这样,喜讯就这么传到了美国编辑那里,编辑大乐,邀请审稿人速审。基于同行的嫉妒和科学家的严谨(以后者为主:); ),他们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要求提供进一步的确认资料,因为这里有一个确认身份的小问题。当时要请到李昌钰就好了,他只要一看就认定多好-可是那个时候李神探自己也在学分子生物学这些东西。

这里解释一下当时遇到的麻烦:DNA片断是确实拿到了,不过很短,一百多碱基对,基本算基因的材料而不是基因本身. 媒体的小编辑估计没有人有耐心弄清楚什么叫基因,这个不奇怪,毕竟大学普及分子生物学作必修课的只有MIT一家大学(我还遇到过一个材料学博士,分不清蛋白质和鸡蛋的区别,看来生物学需要很多叶永烈…). 这么少的信息还不能完全排除试验本身可能带来的误差,这个很要命。其实这个蛋放今天再分析的话,是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的-就是里面的线粒体,而且很可能就是完整的信息。蛋很有局限性的一个东西,没有受精的卵细胞其实只有半套染色体,和线粒体比起来数量少保存下来的可能性小得多。线粒体好比大堆的西瓜簇拥着染色体的芝麻壳,博士们好似把大堆西瓜都扔了…可惜啊…:(

这下子动静比较大,让一些习惯于严谨低调做事的科学家们不习惯了(整了N年不出动静,凭什么他们就出动静儿?)才有了后来的 恐龙基因研讨会 (今天听起来像美容和遗传关系的范围)地点就定在一个饭店的二楼,冗长的研讨会后大家吃了一顿。会议的感觉不像如何推动此研究,而是类似批判和自我检讨会,回头看是相当窝囊的一个会议。其实很不理解,为什么对表面异类的思维,有人想到的不是如何协作而是找到机会和切入点,给它灭了。所以新的思路是需要冒一些风险,研究工作的普遍思路是这样:别人用A作出了B;那我就换C也作出B,用别人的方法,避免风险。最不可思议的事情是报道自己的负结果,逻辑上就要理解成-用自己的愚蠢来证明别人也是愚蠢的,某年遗传某学报的报道:

“用一对根据人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的引物,以一枚恐龙蛋内DNA

为模板,在PCR上扩增出大约170bp的基因片段。序列测定后经INTERNET联网的BLAST数据库类似性检索,结果表明,该序列与人类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序列完全相同(96-100%相似)。因此,可以肯定实验材料本身有严重污染…”

拜托阿,那为什么不能说明恐龙里面也有这个片断?怎么就肯定是污染;另外你设计的参照是人的序列,不能理解的一个设计思想,应该想办法清醒清醒。

批判会以后,古生物基因的研究在国内基本听不到什么动静儿了。可惜啊,论古生物化石,中国的辽宁是圣地,如果当初有人能坚持下来,完善这个方法,那也不等12年被老外抢先。DNA遗留的鉴定,是李昌钰的一项拿手技术,用于刑事鉴定;911后的遇难人员身份就是靠这个做为最终报告。1998年斯塔尔报告也用上了‘来温司机的衣服上的DNA不属于克林顿的可能性是六十亿分之一’,相信克脸皮再厚也不能用‘我还有六十亿分之一’来逃避责任,其实他就是爽快承认了的话,没有人会真觉得丢人,他其实可以把肯尼迪拿出来的...

相关报道类似:

其实早在1995年,北京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宣布,他们成功地从一枚特殊的恐龙蛋化石中获得了恐龙基因片段,这是人类首次从恐龙蛋化石中获得恐龙的遗传物质。但是,此后经过专家的进一步论证,认为这一结论下得过于匆忙。目前学术界的普遍看法是,北京某大学学者的这一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受到了外源性污染......云云..

质疑:学术界当时普遍都去现场参观啦?污染都是你们亲眼看见啦?

结论:国家相关的研究相当的缺乏协作性和建设性的建议,作一个礼拜的实验,争议N年,有那时间,自己做重复试验好不好?不就是几个蛋么。

元宝推荐:爱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