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善用长剑的西凉重甲步兵 -- 萨苏

共:💬23 🌺4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善用长剑的西凉重甲步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古剑造型。

今日看过去的考古资料,谈到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西凉长剑呈柳叶型,刃长1.45米,柄0.3米重12公斤,从形制上看和中原流行的双手长剑(约0.9米)不太相同,碗型的护手,估计作战时斜倚在盾牌上单手使用,浑似放大了枪刃的短柄长枪,当然要很大的腕力,十足让人回味西凉豪杰的剽悍.

这口剑应该是西凉独特的重甲步兵所使用。萨想起汉末西凉曾经有一支剽悍的军团,就是马超的部队。推测历史上剑应该是马超军团近战的主要武器 -- 远战就是著名的长标马槊了,他们的步兵防御时使用巨大的橹盾,如同城墙,从盾牌缝隙里突击,剑,恐怕是最好的武器。不过,马超军团应该只是这种特殊部队的一个雏形,因为他的部队中还有很多剽悍的羌族骑兵。

秦代骑兵以剑为主要兵器,因为当时骑兵的职能是奇袭,所谓轻骑.汉末时代,中原军队"胡"化的很厉害,骑兵占据主导地位,马上长兵器和刀的发展,使剑在大部分军队中退出了实战,成为一种自卫武器,最早游牧民族使用的铁制环首大刀,以其重量利于劈砍和方便保养,成为骑兵军团短兵器中的佼佼者 -- 当时中原骑兵的战术主要是劈杀,如果对方不被砍下马来,双方就会错开,回头再战,无需两面有刃的兵器.

剑作为主要兵器,到了汉末,只有一个地方保留了下来,就是西凉.西凉的军队当时形成了一种奇特的重甲步兵军团,有一种说法是其受到西方军阵的影响,--萨比较接受这种看法。其作战队形类似罗马的安东尼鱼鳞阵,而不是希腊的密集步兵长枪阵,因为长枪阵在旷野对抗骑兵的时候变向不够灵活.《后汉书》记载,镇压韩遂起兵的时候,东汉西凉政府军就使用过这种队形,叫做鱼骊阵,这样作战,因为队形密集,和对方交手的时候回旋余地很小,劈砍不便,刺戳较多,剑就成为最称手的兵器.但是剑比较短,攻击力不够或许为了与中原骑兵的长兵器相抗衡,就出现了雷台这种独特的长剑.

西凉军团使用剑的纪录在汉末可见实物而记载残缺不全,但是到晋代,却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过两次挽救晋朝的北宫纯部队.

八王之乱后晋朝实力衰微,北方匈奴在刘渊率领下建立前汉(赵)政权,尊刘禅为先帝(--- 不可思议,谁能想到阿斗还这样受到异族的"敬仰"?),胡尘滚滚,杀奔洛阳.晋怀帝元年七月,臣属于匈奴的青州豪帅王弥已经打到了洛阳的东门.

北宫纯本来是西凉刺史张轨的属官,到洛阳办事,朝廷文武只会吹牛(他们叫做魏晋清谈)根本不能打仗,纷纷逃难.见此情景,北宫纯就带领他的西凉卫队到洛阳的城门列阵.

北宫纯为了路上安全,带有一支不足千人的西凉卫队,而且是步兵.但是,这支卫队都是长剑重甲的西凉健儿,其战斗力不亚于后来威震天下的北府兵.面对十余万反叛军骑兵,依托护城河,夹门而阵展开了阵型.没有人对这个阵型进行过更详细的研究,但某翻阅历史文献,陈汤甘延寿和罗马军团交战的时候,罗马军团也是"夹水重门而阵",依托关厢扼守,似乎是重甲步兵军团的专利.

战斗的过程非常不可思议又符合逻辑,冲到城门附近的骑兵乱箭齐发,但却无奈凉州军团的盾牌和重铠,一窝蜂的骑兵向北宫部队猛扑,接近军阵之后,北宫纯一声令下,全军如铁甲刺猬一样迎上去,乱剑齐发,可劈,可砍,可刺,而对手只能举着大刀在头上示威,杀的反叛军尸横遍野,看到对方其势已衰,西凉部队不顾敌众我寡,断然迎头冲击,结果王弥大败,落荒而走.对于纪律性较差的部队,在特殊的地形下,重甲步兵部队发挥了最大的战力.

第二年,不甘心失败的刘渊称皇帝,再次南进,大败东海王司马越,再次抵达洛阳城关,谁知正好北宫纯又带人来办事 -- 朝廷都乱成这样儿了,这人好像还有办不完的公事哦,-- 结果夜袭匈奴大营,刘渊部下大将贺图延被北宫纯一刀砍死(夜袭不用剑?),前线总指挥司空呼延翼竟然被自己人踩死.西凉军再次大获全胜,加上其他部队的出击,刘渊被迫退军.

回到马超,三国演义里面他听到韩遂等要图谋自己,不去取长枪,挥剑就进去厮杀,看来他对自己的剑术大有信心,这倒是符合马超的实际情况,在渭水谈判的时候他差一点就想中断会谈,伸手捉曹操了,那时因为谈判,双方都只带短兵器,他带着剑自然不吃亏,所以有这个念头倒也自然.不过砍翻马玩梁兴就是罗贯中的即兴发挥了.要知道梁兴后来守筇崃城为夏侯渊所破,已经是渭水战役后两年的事情了.

不过西凉重甲军团的弱点也很明显,就是适合阵地战而机动较差,西晋灭亡前夕,为了挽救危亡曾经再次调集西凉重甲步兵保卫首都,结果这支部队依然是不败之师,但可惜城中没了粮食,好好的一支精锐军团全被饿死,西晋也就走到了自己的历史尽头。

[完]

元宝推荐:一直在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