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功到雄奇即罪名(一篇旧文) -- jlanu

共:💬88 🌺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完全相同的问题已经回答过2次,不重复第3次了,只说战略

金兵动员的时间反正肯定不只袁崇焕用的2-3天。

沈阳真是空城吗?当时关辽骑兵的精锐不过一两万人,如果金兵留一两万骑兵,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而且,女真民风彪悍,200多年以后,已经适应了关内舒适生活,消磨了锐气的八旗子弟,在面对敌军时尚能男女老幼,人人死战,何况当年!

就算拿下沈阳,又能怎样?学金兵烧杀掳掠一场后走人?没有粮草,没有火药,能守几天?沈阳对女真而言的意义并不能同北京之于明朝比,

如果是调虎离山之计怎么办?

金兵主力回师怎么办?决战吗?就凭这只刚刚训练了1年多的军队?

金兵一但攻下北京,便会重蹈靖康旧事,到时攻下沈阳一座“空城”于事何补?难道太原失守就可以使李渊放弃长安吗?如果金兵掳走皇室而回师关外,以皇室性命相要挟,袁崇焕能不拱手让出沈阳吗?金兵要求以加倍的钱财赎回皇室,弥补其战争损失,明廷能拒绝吗?就算袁崇焕可以不顾皇室的死活,军心呢?

无论袁崇焕是察觉到了沈阳方面的异动,还是以军事家的远见预见到了危机,他都只能提醒蓟镇的刘策和北京的皇帝而已。而该提醒的他已经提醒了。至于皇太极在西蒙古势力范围内的活动,已经不在袁崇焕的责权范围内。刘策妄顾袁崇焕的警告,不相信西蒙古会背明而引金兵入关,并不是袁崇焕可以干预的。

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以不变应万变往往是最好的选择。袁崇焕的计划是在5年之内训练一支可以和女真骑兵抗衡的擅长火器的骑兵,并在每前进一步处修筑坚城。在此之前,除非必要,否则为图谋侥幸而冒风险,打乱自己的全盘计划,是为智者不取。蓟镇防线,经过明军长年苦心经营,只要守军稍加警惕,绝非一朝一夕可下。而只要金兵在蓟镇遇到有效抵抗,奇袭计划也就流产了----因为皇太极的目标是避实击虚,不是和明军正面决战。

袁崇焕的及时回师和祖大寿收复四城导致的结果是,皇太极这次大举出击并未捞到多少直接的实惠。仅此一点,便很难说袁崇焕的决策是不正确的。更何况,袁崇焕回援北京后的情况是:天时--皇太极冒着巨大风险赢得的先机由于袁崇焕的反应迅速和北京城外的受挫于袁军而几近丧失。地利--前有坚城。人和--北京是首都,土木之变后的北京保卫战充分表现出北京民众面对外敌时的动员能力,而各路明军是抱着“勤王”宗旨而来。在这种情况下,明军在首先确保了首都安全的前提下,凭坚城,用大炮,依城野战,发挥地利人和上的优势,给金兵精锐力量以有效打击,难道不比冒险深入敌后去攻未必能攻得下,即使攻下也很难据守的沈阳“空城”更妥当?至于崇祯将袁崇焕下狱,以致明军统帅无人,兵无斗志,白白丧失一次化被动为主动的大好时机,并不是袁崇焕的决策失误造成的。

皇太极不是瞻前不顾后的无能将领,而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统帅,他难道会不考虑自己的后路问题?事后诸葛亮总是容易做的。袁崇焕没有低估皇太极,皇太极也不会轻易低估袁崇焕----虽然,他还是有一点低估了。袁崇焕出乎意料的迅速回师,使他的奇袭行动最后以“雷声大,雨点小”收场。如果崇祯头脑清醒一些的话,他还有可能会“吃不了,兜着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