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对赤壁战前东吴战降意见的原因分析 -- 无名氏

共:💬1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对赤壁战前东吴战降意见的原因分析

赤壁之战前夕,面对曹操重兵威胁,东吴曾经形成明显的主战派和主降派。罗贯中在他的大作中对这种情况做了精辟的描绘,却没有解释这种

局面的来历,我来试分析一下。

首先确认我的两条标准:一是利益,当时东吴的个人、家族、集团的利益;二是信念,各种人物不同的人生信条和政治追求。

还得确定一个可能:东吴参战才可能有后来的三国鼎立,如果东吴投降了,那么刘备将肯定被消灭在追杀当中,曹操统一天下将是指日可待的

事情。

能够谈论或决定战降的人肯定不会的底层的百姓和士兵,因此可以将意见分为三个版块:其一是孙权,其二是张昭为代表的文官,其三是以周

瑜为代表的武官。

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当时的情形:武将多是主战的,文官多是要降的,孙权则在举棋不定当中。

张昭为代表的文官多数主张投降,和他们的利益和信念都是不冲突的。

作为传统的文官,他们对军事力量的对比比较表面,看到和曹操那么强大的军力相比东吴显然处于非常的劣势,这种劣势下有没有打胜仗的希

望呢?他们不清楚。

如果打不过,还不如早投降好,投降可以保江南免受战乱之苦;他们都是有名望的士族,像张昭本人不但在东吴拥有崇高的地位,在中原也有

巨大的声望,投降过后,天下太平,需要懂得治理的人才,他们不愁没有饭碗,按照鲁肃的讲法,就算还付乡党,累官仍不失州郡,利益上的

损失不会很大;这批士人都是被汉朝的儒家理念培养出来的,当曹操用汉天子的名义来招降的时候,他们不会感到人格的屈辱,当天下纷争的

时候,他们愿意辅助一个有能力的人做事,但既然朝廷有了不可抗拒的命令,那么转而向朝廷效忠有什么不对呢?

周瑜鲁肃等人是主战派,这和他们的身份是相符的。

身在军旅的他们对军事的认识和那些高居庙堂的人不同,他们能够准确分析到曹军的弱点,既然有弱点就不是不可战胜的,这样他们就有主战的底气。

投降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考察三国时代的大多数将军,他们的出生大多比较低,多数人也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没有出生,在汉末是不容易被看中的,没有能力,则失去价值;一旦东吴投降了,天下太平是显然的事,不再需要打仗了,众将军就会失去自己的价值,曹营的将军们也许还可以因功封赏,东吴系统的反而会成为猜忌对象,当然是不如何他们的利益的。

军队要求忠诚,这种忠诚一般都是对某个势力而言,如果要他们投降,那是一种耻辱。

孙权的难处在于他是江东利益的代言人。

面对荆州的不战而降,面对曹操东向的二十余万雄兵,他实在没有把握打胜那场战争。如果战争能够胜利,他将继续在江东经营他的独立王国

,道寡称孤;如果战败,他将被杀死或者被软禁,最好的可能是被封侯什么的,在曹魏的猜忌中终老一生;早早的投降,有可能得到比较好的待遇,但实际上也不过封万户侯,给其他诸侯做个样子而已。

以孙权父兄威烈,自己也彪悍的性格看,只要有一点希望,他就不可能不试着打一仗,唯一的需要就是臣子们给他点信心而已。

至于东吴的老百姓,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天下太平,吏治清明,可大多数人是没有能力把握自己的命运的,打仗的时候就上战场,不打了就下地

种庄稼,一生辛苦,最后养肥了一群我们记忆中的英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