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和萨苏)梁山上的小龙们 -- 北河

共:💬18 🌺8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和萨苏)梁山上的小龙们

梁山上的ANIMALS果然不少,怪不得动不动就兽性大发呢。据萨苏先生考证,梁山上共有九头老虎,还弄出个百分比吓唬人。当然,知道底细的一笑而已,不会去较真儿说其实有十头 —— 关于接近十这么大的数字,老萨一向数不大清楚的。

本人就虎尾巴上续根儿鸡毛掸子,给大伙儿盘点一下排在第二位的动物:龙。

那位说了,慢着,这龙也是动物吗?您说呢?不是动物,难道是植物?真菌?造成萨氏病的衣原体?当然,也不必否认,拿龙跟其他动物PK,有些不公平。一个最大的原因是,跟好多其他动物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规定什么样的动物可以被叫做“龙”。甚至,你拿“龙长啥样子”这种问题去问不同的人,保险会得到千奇百怪的不同答案。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不同的龙”是也。

据心理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共同考证,所谓“龙”,就是一个人看见从没见过的动物时发出的表达内心潜在恐惧的声音。按照这个观点,驴子在老虎的语言中,应该就是条龙。从地沟里挖出的巨大的谁也没见过的骨头啊石头啊,外国人还象模像样的发明个诸如“戴安娜嫂”之类的科学名词,中国人一概呼之为这个龙那个龙,可为明证。所以,基本可以肯定的说,梁山上这几条龙的绰号,来源于几种在宋代中国华北地区非常罕见的动物。

当然,也不是什么样的动物都可以被叫做龙。比如,您要是指着自己家圈里的良种杜洛克硬说是龙,会被当成精神病。你的“龙”,至少不应该被别人轻易的找出一个更为广泛应用的名称来代替。首先,龙应该有一定的形态标准,比如无毛,被鳞甲等等。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曹操先生,曾有一段广为流传的关于龙的描述,又提供了关于龙的生物习性标准,比如多为水生等等。然而我们将看到,即使这样的标准,在梁山上也被扯得粉碎——仅仅的这六七条龙,已经可以找出一堆的反例——说明梁山上对龙资格的考证,要随意得多。谁说郓城小吏就不能躲办公室里偷偷穿件龙袍?

(1)

让我们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这条最传统而正规的龙——混江龙说起。至少,它遵守了“水生”这个分类规则。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这条龙的形体应该相当庞大。很难想象,一条小金鱼能够“混江”,毕竟,浔阳江不是通天河。

考察大体型淡水水生动物,刨去动作太缓慢的,被叫做“混江龙”的,就跃然而出了!摆渡真是好啊,以下开始引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文名:白暨豚

生物学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哺乳纲 Mammalia

鲸目 Cetacea

齿鲸亚目 Odontoceti

白暨豚科 Lipotidae

白暨豚属 Lipotes

拉丁文学名:Lipotes vexillifer

不多说了。李俊的哥们儿张顺的外号,很可能是同一种东西的不同叫法。这帮家伙心眼不少,但见识确实不多,并且创意也实在太过贫乏。

另外,我们不要忘了,混江龙手下还有一个死跑龙套的,叫做出什么洞什么蛟。“蛟”,按字典解释,是“小龙”。自然,施恩如果可以被算作虎,童威如果不被算作龙,是会很生气的。

然而,等等,出……洞?这么说,这还是个会打洞的龙?各位,你见过水生动物挖洞吗?你别跟我说河狸,人家那是筑坝。接着摆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文名:扬子鳄

中文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

拉丁文学名:Alligator sinensis

这种动物,真的是“掘穴而栖”耶!并且,人家的名字里,真的有一个“龙”字耶!在另一部名著《西游记》的记述中,小鼍龙就是龙王的亲外甥,就算不是直系也是一半混血,再也错不了的。全日制小学语文课本关于《周处除三害》中“蛟”的注释就是:鳄鱼!各位,这是正史啊,这是政府推行的教材啊,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

混江龙的另一个龙套,也是那头蛟的小弟,叫做翻~~~江蜃。《新华字典》上把“蜃”解释为“蛤蜊”,很显然,这里不适用。一个软体动物,就算再大吧,也很难想象会有“翻江”的本事。笔者觉得,还是《本草纲目》的说法可信:“蜃,蛟之属,状似蛇而大。”并且,提到了这种动物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腰以下麟尽逆”。呵呵,逆鳞的,体型很大的水生动物。继续摆渡摆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文名:中华鲟

拉丁文学名:Acipenser sinensis

李俊和他一帮好友啊跟班啊,在上梁山前,活动地带一直在长江水系。这很重要,因为可以借助长江流域特产的物种,制造多种龙和各种各样的绰号,来蒙这些河北山东的旱鸭子甚至三阮这样的水耗子们。即使认为在宋代,中华鲟,扬子鳄和白暨豚的种群数量比今天大得多,也不难估计,它们不大可能扩散到黄淮流域。

李俊童威童猛等人,果然是狡猾狡猾的。用同样的动物起名字,我们齐鲁大地上的朴实汉子,例如朱贵兄弟,就老老实实的叫什么“忽律”而没拿蛟啊龙啊这么NB的字眼儿吓唬人。他们狡猾的凑江州的份子上了梁山,狡猾的在招安后的战斗中活了下来,最后又狡猾的出海到新马泰享福去了,全然不顾中华鲟,扬子鳄和白暨豚的人气被从中华大地上带走而在千年后终于趋于灭绝。只是不知道,当他们航海时,看到逆戟鲸或者大白鲨游过的时候,会不会觉得自己的“龙”的绰号有点儿滑稽呢?

(2)

梁山上的又一条龙,叫做“出林龙”。怎么,不对劲儿?好像是有点儿。怎么原本该水生的龙,从林子里出来了?没办法,只好从陆生物种中搜寻这条龙拉。

在中国被叫做“龙”的,甚至在西方也被称作“Dragon”的,就是这个家伙:科摩多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龙还有一侄儿,更猛,叫“独角龙”,据说曾经一头撞折一颗松树。我是说,,,松……树。全书中数得着的猛男鲁大和尚,拔一颗柳树要借酒劲儿龇牙咧嘴差点把裤裆挣开才办得到,丫用脖子抡起脑袋随便一撞就成,并且没有可观测到的明显后遗症?并且,全书中,邹闰并没有表现出如此恐怖的武力,因此这个故事严重不合逻辑。据笔者考证,这里,实际上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方式。当然,使用修辞的不是别人,就是这位邹闰先生。他给自己起了个“独角龙”的绰号,就是因为一天打猎时,偶然间看到了这条龙撞断松树的情景,然后他有意无意的把这个业绩也安到了自己的头上。

那么,独角龙到底是什么动物?首先,这种动物是有角的,好,范围被缩小很多了。其次,独角!高等动物的形体都应该是两侧对称的,怎么会出现独角呢?当然,牛打架把角撞断了情景,不该计入。几乎只有唯一可能,这个唯一的角,长在头上部的中间!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大概会想到下面这条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很可惜,这个结论有个很大的漏洞:变色龙是没有撞断松树的力气的,能爬上松树就不错了。有这种本领并且是独角的,应该是它:独角犀牛,又称印度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邹氏叔侄的绰号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和南亚,西亚,北非等地的交流,已经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呵呵,各位发挥一下恶趣味,想象一下一只母老虎,牵着一只巨蜥和一头犀牛,到动物园搭救一条蛇和一只蝎子的情景吧!

(3)

不该忘记,在全书的开头,就出现了他:九纹龙!

书中解释为,史进身上刺了九条龙,所以有了这个绰号。这话蒙蒙没上过几天私塾的体育棒子王进还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合语法。这样叫的话,至少要说“有九纹龙”或者“体挂九纹龙”才行。否则,自己不就变成画皮了?并且,“纹”也不是一个合语法的量词,干嘛不叫“九条龙”呢?整个绰号令人十分费解。

然而,如果我们能换个角度理解这个绰号的涵义,就一通百通了。原来,史进的绰号,意为一只身有九条纹路的“龙”。这样,就跟“九尾龟”之类的绰号在句法学上是一个级别,简单易懂了。

要找到身上有不多不少恰好九个可以划分的标记的动物,实在是太难了。有体节的,如蚯蚓或昆虫的幼体等,这个体节数远远比九多。如果理解成花纹,比如考虑斑马等,这个“纹”有九十九也不止。

一位日本著名侦探曾说过,当你排除了所有其他可能后,剩下的那个,即使看起来再不可能,也是真相!请各位坐稳。最终的答案就是——九绊犰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请看,这只小犰狳,是不是带着史进刚出道时的青涩与稚嫩?

由此也可证明,我们的祖先,早于哥伦布至少半个世纪就到过了美洲大陆。

(4)

更令人想不通的还在后面:入云龙。这已经不是水生陆生的问题了,已经响应党中央号召向外太空进军了!考虑到中国北方没有过高的山地足以让人产生“入云”的感觉,这个“入云”只有一种解释,就是这种龙是会飞的!

我如果说是蝙蝠,估计板砖会成堆的飞来,毕竟,蝙蝠侠和一个老道的合体,在那个时候还是很难被想象出来的。另外的确,蜻蜓是被老外叫做“dragonfly”的,然而毕竟很难让人相信,堂堂罗真人的弟子,愿意把自己比作小小的昆虫。公孙胜手擎松文古定剑口中念念有词“一只小蜜蜂啊飞在花丛中啊嗡嗡嗡啊”的情景,实在太过无犁头了。

既不是会飞的哺乳动物,也不是会飞的无脊椎动物,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入云龙,是一种会飞的鸟。

令人兴奋的是,鸟类中,也的确是有以“龙”为名的。这就是主要生活在东北林区的“飞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一种著名的美味珍禽,后来也是皇室的贡品,学名叫花尾榛鸡。

公孙胜动不动就到蓟州,因此有比其他梁山好汉多得多的机会,听说或接触过这种北方珍禽。由李俊的绰号由来,也就不难推想公孙胜给自己琢磨外号的思路。并且事实证明,他也成功的拿只鸡把晁盖吴用这几个关里土刨子忽悠得一愣一愣的。反推之,这个老道,也必然是类似李俊的投机分子。果然,丫早早就洗手不干,躲到北方偷偷享用他的美味鸡肉去了。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禽流感在流行,公孙胜的顾虑比我们还是要少很多的。

元宝推荐:landlord,东张西望,桃李不言,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