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乒乓上下旋 -- 北河

共:💬29 🌺8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呵呵,名词懂得不多,见笑了

“那么此时要想保证球不出台,您站的越远则需要的弧线就越高”这个我还是没想明白您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先搁下吧。

我也是直拍,经常削球,也经常削出一些“落点在底线的平直的强烈旋转的低球”,我的对手对我削球的印象比一般的要深刻一些。但是后半句我不明白,既然“实在不容易拉起来”,为什么一定要强拉呢?简简单单削过去不好么?是不是觉得现在流行拉弧圈球,心中就先入为主对技术有了“高”“下”之分?

技术本身没有“高”“下”之分,只有适用不适用。每个人的天赋、秉性不一样,适用的战术也不一样。为适合自己的战术选择合适的技术,就十分重要了。

我前面说的底线边上的长球,更多的是从战术的角度讨论。因为对于中宫直进的长球,可用的战术选择很少,还都不是强力的攻击手段。因为要击球就要置拍于身前,置拍于身前就要屈肘横臂,这样一个姿态下,要发力只能依靠手腕和前臂,上臂无法象拉弧圈球那样摆出一个宽大的幅度来,自然回球的威力就小了。当然你可以移动身体、调整重心,选择适合攻击的位置和角度,不过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同样的,我前面提到近网下旋球的时候也是从战术的角度讨论的。您说的“容易处理”,不过是指技术上容易回过去罢了。当然,我并不认为近网下旋球是什么“必杀技”,甚至不认为是进攻手段,如果您注意我前面的用词:“攻防转换的利器”,就会明白,这只是用来调动对手,制造机会的手段。和前面说的中宫直进的长球一样,近网下旋球迫使对手无法采用强力的攻击手段,缩小了他的战术选择范围。如果要问,什么才算是“强力的攻击手段”,那么我得说,你最害怕的那种球就是对你来说的“强力的攻击手段”。对我来说,就是那种一击必中的抽球。

什么叫战术?我的理解就是要让对手觉得别扭。我曾经的球友里面,跟我水平相当的,有的曾在连吃我两个发球后激愤地说“你除了发球还会什么”,有的被我“溜”得见我出现在球台对面就叹气。我看球赛时更多的是看这些,从这里面你能看出来球员的智慧、秉性、情绪,比单纯看弧圈球拉得好不好有意思多了。萨苏在“三条腿的马”那篇帖子里提到,有一次国际大赛,刘国梁在台面下做了一个小动作——也就是手腕抖了抖——放了一个高球,对手以为是扣杀的好机会,结果球弹起后改向,对手扑了个空。这样的花枪谁小时候没玩过呢,看到世界冠军在国际赛事上使出这样的手段,顿时心里觉得好亲切,与国际冠军的心理距离一下拉近了不少。而江嘉良连扣瓦尔德内尔几十板,比分咬到25平,你能看到双方坚韧不拔的毅力,心中敬仰油然而生。

不怕您见笑,我们这些从小将乒乓球当成乐趣,从没经受正经训练的孩子对于术语名词十分陌生。尤其十多二十年没有打球,没看比赛,当今流行什么实在不甚了了。不过,实打实打出来的,交流分析起来讲求实事求是,我们不在乎一个技术叫什么,名词好听不好听,但并不妨碍我们在实战中运用它们。比如说“直拍横打”,光说这个名词我完全不知道它什么意思。可是锦候说“打反手球不翻手腕,用拍背击球”,我一下就明白,这就是我二十年前自创的反手技术。昨天水前云船讲到“推攻扑”,我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这个名词我还是头一次听到。可是为什么水前云船会认为我练过这个套路呢?我想可能是因为我前面描述的战术与这个套路十分相似吧。象这样的思维方式比较正常。可见,没专业练过“推攻扑”的套路并不见得就不会使。有的人见我不懂“推攻扑”这个名词,就自以为比我高明,看不懂我的话就一定是我错了,大剌剌的样子十分可笑。让我想起前天看的大兵的一个小品,大兵招人,要招一个“老实人”,写了一个字问叫什么,那人说这根本不是字!为什么呢?因为“是字我都认得,这个我认不得,所以就根本不是字!”

一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