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回忆 -- 阳光灿烂的日子 -- r33300

共:💬3 🌺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回忆 -- 阳光灿烂的日子

最近过春节,请了一天假在家,闲着没事就下载了个片子看看,就是姜文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觉得很有点意思,随便聊聊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片子是根据王朔的《动物凶猛》改编的,小说很早就看过,当时看过就看过了,没有觉得有什么太值得回味的,一如王朔的大部分小说一样,看的时候精彩异常,但是看过了就好像喝了一杯开水,没有留下什么滋味。

但是电影看过之后却很有意思,勾起了我对小时候的很多回忆。

这个故事基讲的是主人公(马猴)在青春期那个朦胧的时期对一个姑娘(米兰)的刻骨铭心的初恋的故事,其间穿杂了马候和自己的儿时伙伴(刘忆苦)由于对同时爱上米兰而导致的友谊破裂的另一条线索,而所有的故事又都是放在70年代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下展开,给人以很怀旧的感觉。

电影和小说相信河里的大多数朋友都看过了,影评在这里似乎有点班门弄斧的嫌疑,所以我把话题转到对儿时的回忆吧。我出生于70年代,小说中描述的场景大多经历过,在这里和河里的朋友们一起回忆一下。

28自行车

电影里出现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28锰钢自行车了。几个主人公的代步工具就是他。这个在当时可是家里的大件儿。当时的自行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它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 百十来斤的东西它都能运输,我记得在刚刚十一二岁的时候就能够用我家里的那个老永久驼着煤气罐去换煤气了,那个时候力气小,还要让煤气站的人帮忙给挂到车子上,可就是那样我照样敢上路!放到现在恐怕是没有这个勇气了。

为啥都是28的车子呢?这个恐怕和当时的中国轻工业水平以及人们的需求紧密相关了。我记得当时的牌子不外乎永久,飞鸽,后来有了稍微洋气点的凤凰,到山区还能见到大金鹿(青岛产,我一直适应不了它的那个倒闸),一水儿的28大梁。直到我快上大学了家里才买了第一辆26昆车,从此后自行车就开始泛滥,我的自行车记忆至此模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电影中一个场景是马候夹杂在一堆少先队员中雀跃着挥舞着鲜花,嘴里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这个也是当时的一个和有趣和常见的场面,现在恐怕不多见了,现如今学校里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恐怕学校没有这个胆子把孩子们放到大街上去欢迎外宾。

我儿时所在的小学是一所重点小学(当然当时没有重点这个概念,但是由于小学位于市中心靠近市政府,所以很多时候这个欢迎欢迎的任务就落到了我们学校头上)。我记得当时的标准着装是白褂蓝裤白球鞋,红领巾当然是不能少的。学校有现成的塑料花,上街之前一律涂腮红,由体育老师带队,上面的要求是“整齐划一,口号响亮,热情欢乐”。

当时正好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头几年,再加上我们那个城市和日本的一个什么城市成了姊妹城市,来访的多为日本友人(电影中是朝鲜友人,比我的时代早了些)。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省展览馆前我们几百个孩子排开,远处几辆皇冠顺次开来,一个个西服笔挺的国际友人从车里钻出,其中一个恐怕第一次见这场面,对着我们欢迎的队伍一个九十度的鞠躬,弄得大家不知道如何应对,带队老师也傻了,队伍几乎失去控制,每每想起都觉得非常好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网找了下,没有找到儿时的迎宾照片,弄张现在的看看,孩子们的制服更漂亮了,而且脸上不再是腮红。

门口的傻子

电影里有一个在大院门口骑木头的傻子,每当马猴他们骑着自行车从门口呼啸而过的时候都会向他问候:“古伦木!” 而傻子每每回应”欧吧!”甚至电影中和六条的孩子的一场群架就是由这个傻子引起。这是小说里没有的人物,但是我觉得他很真实。

为什么会有傻子呢,我的理解是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烟酒对后代的影响,而且和当时的医疗条件以及抗生素的滥用恐怕都有关系。当时的父母大多是双职工,而且社会上也没有什么残障学校,所以傻孩子长大了就只能放在家里或者院子里,反正整个院子里的人大家都互相认识,都能够加以照顾。仔细回忆我儿时住的那个大院门口就有一个傻子,整天坐在院门口和传达室的老头相映成趣,直到我后来搬了家。

可能有人不太理解为什么马猴他们要和六条的孩子因为傻子打架(电影上说羊搞因为六条的孩子欺负傻子上前阻止而被打引起)。这个我觉得很合理。尽管他是傻子,但是他是我们院子里的傻子,我们自己可以取笑他,但是外人士不能欺负他的,很怪的逻辑,但是很真实。

外号

电影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外号,这个也是儿时的一个真实写照,什么马候,大蚂蚁,羊搞什么的,而伙伴之间从不以名字相称呼,而是彼此之间叫外号,颇有点水泊梁山的意思。

这个真的很有趣,那个时候的孩子如果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外号是没法混的,那是属于异类的,是没有小孩和你一起玩儿的。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是否还继承了这些传统。

军裤,军帽,军挎包

当时,每个孩子最酷的衣服恐怕就是军帽军裤了。这个恐怕和文革的影响以及后来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后对“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宣传有关。电影中似乎也是这样,每个孩子都是军帽军裤,而且马猴的理想就是毕业后当一个排级干部,投身于中苏可能发生的大战从而成为一个世人瞩目的英雄。

军挎包是当时上学的孩子的另一个奢侈品了。 大街上有卖的,但多为仿制品,颜色要末是土黄要末是草绿,反正和真正的军挎包相差很远。当年我一个当兵的表哥给我从部队上带回来一个真正的军挎包让我在伙伴中着实神气了一些日子。实际上军挎包并不实用,放进去一个铅笔盒外加几本书就满满当当的了,好在那个时候还没有那么多的课外读物和作业,那个军挎包一直用到了我初中毕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打群架

电影中的打群架似乎有点太血腥,我猜想原因要末是因为当时处于文革时期,武斗的影响还在;要末是作为电影要拍的“出彩“。

可是实际生活中的群架不会像电影中那么血腥,最起码我们那个时候不是这样。电影小说中甚至都出现了刺刀,自制手枪等等终极杀器,这些东西在我那个时代都已经没有了踪迹。菜刀偶尔会有的,但是不多见,据我们当时班上的一个“顽主“说,他很不喜欢菜刀,一是杀伤力小,另外一旦被公安查获就会被升级为凶器,所以他是不用菜刀的。

那么当时打群架的终极武器是什么呢,对了,是板砖。记忆中当时总有没有完工的建筑工地,板砖总是很容易找到的,板砖多为红砖,拿起来向地上一拍就会从中间断为两半,一手抄半截砖头是当时打群架的标准姿势。使用板砖的群架听上去很可怕可是实际效果并不是那么恐怖,盖因板砖体积大而打在人身上压强小,造成的伤害就相对小些。倒是电影上马猴那个拿板砖砸六条的孩子头是个危险动作,“顽主“说,轻易他不会用砖头去砸人家头的,”盗亦有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另外一个武器是链子锁,当然这个不是十八般兵器里的链子锁了,它一般指的是锁自行车的链子锁,但是我和那个“顽主“探讨过,这个东西一般用来威慑对方,实际上作用不大,原因嘛是因为挥舞链子锁虽然看上去很威风,但是很容易打到自己,是个技术性很强的武器,而且在打群架的时候敌我混杂,即便伤不到自己也会伤到战友,所以一旦仗已经开始,链子锁就要收起来,改用板砖。

啰哩罗嗦这么半天,再回到电影。看完了后我想,当初姜文之所以拍这个片子恐怕有很大原因是他看了小说后自己引起了很大的共鸣,相信他也是从这个样子的童年中过来的,所以尽管他由于年龄问题不能在片中作为主演,但是他还是选了长得酷像自己的夏雨来出演马猴,这的确是一部很好看的片子,建议没有看过的朋友有空看看。

祝大家新春快乐!

关键词(Tags): #阳光灿烂的日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