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惨啊,韩国第一号国宝“崇礼门”烧毁了 -- 瓦斯

共:💬137 🌺6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例子

在崇礼门,连喷水器、火灾报警器等基本的火灾安全设备都没有。唯一的消防设备只有8个灭火器,在楼阁的一、二楼分别安放四个灭火器。文化遗产厅相关人士表示:“崇礼门是国宝级木制文化遗产,而且消防署也位于只需1分钟就能赶到的地方,因此并未设置喷水器之类的设备。”池南龙教授表示:“就是说因为会影响美观,再加上需要花费资金,因此没有设置喷水器,但是与其让文化遗产全部被火烧尽,投入费用设置得美观一些更有效率。”建国大学建筑工学系教授安亨浚表示: “对于火灾感应器一个都没有,只用8个灭火器来保卫一号国宝的政府,我们的国民不能不感到愤怒。”

在日本,大雄殿等四座建筑物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产的和歌山县粉河寺的寺院内,建筑物内外共安装了烟雾感知器、火花感知器、温度感知器等215个感知器。一旦发生火灾,这些设施会立刻感知到,和警报系统相连的电脑上也会立刻通过画面显示出火灾地点。同时还会同设置在寺庙各个角落的音响设备连接起来,用声音广播出来。另外,设置在建筑物正面、背面、侧面的六个放射枪(通常称作水炮)会自动喷水。就像用水在建筑外部遮上雨伞一样,防止火势蔓延。

还有这个:韩国人的检讨

中日法等国的文化遗产政策如何?

本报驻东京特派记者 鲜于钲/驻巴黎特派记者 姜京希/驻北京特派记者 李明振 (2008.02.12 12:41)

日本的“千年寺庙”奈良县法隆寺1949年发生火灾时,高句丽人昙征的金堂壁画瞬间消失了踪影。现在,该寺庙的金堂和南大门等被指定为日本国宝的建筑内部都环绕着直径两毫米以下的铜管。这是一种自动火灾探测设备,火灾发生时可以感知到空气受热膨胀,尽快获悉起火事实,哪怕是提前1秒。

据日本文化厅透露,拥有国宝或重要文化遗产的寺庙等建筑90%以上都具备法隆寺那样的火灾探测设备,70%以上都设有自身灭火设施。而且大都设有混凝土收藏库。因为,日本存在国库补助制度,如果安装保护设备,政府最高会支援85%的费用(原则上是50%)。

在日本,1月26日是“文化遗产防火日”。1949年1月26日,国家的法隆寺金堂起火,导致世界级艺术品金堂壁画被烧毁,为了永远铭记这一天,所以将其指定为“文化遗产防火日”。

日本第二年又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法》,而且每年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消防演习。在日本,1950年京都金阁寺发生火灾后,再也没有出现国宝建筑因火灾消失的情况。因为,日本将60年前的惨痛经历当作教训,已经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发达国家”。

很容易被火烧毁的木制文化遗产较多的中国也从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后,不断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花费心血。共有118处文化遗产级木制建筑的中国为了防止被火烧毁,于1984年制定了《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目前仍在执行。

中国对一些主要文化遗产干脆设置了专属消防队。1975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北京紫禁城内设立了“紫禁城消防中队”,常驻内部,构建了24小时火灾监视系统,可以在起火1~2分钟之内紧急出动。西藏布达拉宫也从1984年开始常驻200人规模的消防队,定期铲除周围杂草等,做好防火工作。

“文化大国”法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努力也是别具一格。且不说有关建筑物的防火规定,对建筑内部的管理也非常完善。法国2008年将把文化部总预算(30.4904亿欧元)的39%用于管理及保存文化遗产。从人力费以外的单纯事业费用支出比重看,预算的43%将用于文化遗产方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