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隆美尔的《步兵进攻》 -- 欧文隆美尔

共:💬35 🌺23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隆美尔的《步兵进攻》 十一

为对抗总参谋部,希特勒主要采取了:

1) 分权改组:希特勒建立了OKH和OKW削弱了总参的军事指挥权;后来其首席副官兼任人事部长,又夺取了人事权。

2) 扶持对立力量:大量提拔平民出身的前线有功将领,抗衡贵族世家的势力。以隆美尔,莫德尔,舍尔纳为突出代表。

而总参决不会甘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总参内部反对希特勒的密谋就没停止过,在他们眼中,希特勒是德国军事传统的掘墓人。尽管希特勒费尽心机,但传统的力量是如此强大,19个陆军元帅17个出身总参,12个出身贵族。这种共存而又互相排斥的现象无法长久,两方都不可能接受,而且也不可能有好的效果。随着局势恶化,矛盾日趋尖锐,最后以刺杀事件为总爆发,密谋集团是以总参军官为核心的,此事对希特勒是极大的震撼,此后他完全架空高层,越级指挥至第一线军队,到战争末期,总参已名存实亡,希特勒终於集大权于一身,但也是其覆灭之时。可以这样说,希特勒与总参谋部这场恶性竞争是以同归于尽告终的。希特勒毁灭了一个有问题的旧制度,但又无法或不愿建立一个有效的新制度。回过头看,我找不出避免这场内讧的办法,矛盾沉淀已久,非一日之寒,爆发是早晚的事。横向比较,我们发现无论是苏联还是西方在这一问题上都比德国协调:苏共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红军本身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党指挥枪是毋庸置疑的;而西方政党轮流执政,军队既具独立性,又整合于政治框架下。应该说一战后的德国是有机会向这两个方向转变的,但都没有把握住,这可能与德国历史的独特性有关。

那么隆美尔在这场斗争中又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步兵进攻》是中年的隆美尔写青年的隆美尔,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的特点。应该说隆是德军另类中的另类:从背景而言,他是非普鲁士,非贵族,非总参的三不沾的少壮派军人;从风格而言,他与德国厚重大气的军事传统格格不入,以奇幻应变见长;从性格而言,他敢说敢做,既敏感多情,又冷酷实际,比较复杂。不必动脑子,就可以想象一个另类的尴尬。隆美尔始终是一个局外人,前面已经谈过他根本就没有进入德军的培养序列,尽管他是最高勋章的获得者。

对於这种尴尬的局面,一个人可以有两种选择:融入主流或坚持自我。而隆美尔选择的是后者,他的这一选择决定了他的命运。像他的朋友保卢斯元帅因出身平民被海军拒绝,大受刺激,后来娶了一位罗马尼亚大贵族出身的美丽妻子,开始平步青云,其平和顺从的性格深得领导喜欢。又比如前面提到的舍尔纳元帅尽管也获得了最高勋章,还是被总参拒绝,但多次努力后被总参接纳,进入主流。而这种妥协对心高气傲的隆美尔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他外表文静,但内心极有主见。要是他有曼施坦因或古德里安的出身,也就罢了,偏偏他又没那个命,可隆美尔恰恰是个不信命的人。‘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对其是最恰当的形容了。他26岁被提升为上尉,是个年轻的上尉,一当就是十四年,大概也成为最老的上尉了,当时晋升缓慢是不假,但对於小隆的资历战功而言,他并没有成为提拔对象也是事实。人生能有几个十四年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