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假若明天来临-写在2008初月末(上) -- 葡萄

共:💬268 🌺116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葡萄兄,你这几个为什么,可不是简单的为什么,

而是我国乃至世界未来前途的问题,说的更严重点乃是人类毁灭与生存的问题。

保持现状有什么不好?

不是保持现状有什么不好,而是根本就无法保持现状,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家也是一样。记得葡萄兄在以前的帖子里曾经提到过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史,这个观点极其精辟,道出了发展的本质。就拿工业的血液—石油来说吧,如下图所示: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06年我国的石油消费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位,但人均石油消费量却居世界第五十三位,不到第十位的十分之一,而前十位的国家除了OPEC成员以外,剩下的几乎都是后工业化国家,有意思的是除了金融和港口几乎没有什么工业的城市国家新加坡的人均石油消费量居然位居世界第一,高出美国人均三倍多。

全世界历年石油消费量①统计(1996--2001)

外链出处

全世界历年石油消费量①统计(1997--2002)

外链出处

我国石油消费预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主要国家和地区石油消费(单位:1015Btu)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同时,从上面的表格和图片也可以看出,除了极个别国家和地区以外,世界上所有工业国家其石油消费量都处于增长状态。换句话说(汗!葡萄的风格),如果我国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工业水平,仅仅是从2006年的人均量上升五倍,其总量就相当于2006年石油消费总量的前十位国家(出我国以外)的总和。虽然正如葡萄兄所说的那样,我国通过一系列的利益交换已经保证了我国战略发展期的石油以及其他资源的需要,但无论我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从根本上并没有解决能源和资源的供需矛盾,况且还有印度为首的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问题将来也需要解决。怎么解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久生变,因此必须创新。

究竟我们为什么要创新?

创新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创新:生产力的创新和生产关系的创新。个人理解(兄弟是二流子,理解错误请随意扔鸡蛋,我喜欢!)生产力就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而生产关系就是人类对社会资源的利用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支配能力。从这点上来说无论是欧美俄对太空的开发和利用还是我国目前的嫦娥工程都是为了探索一种新的生产力,就好比上上个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兄弟我坚信人类一定能探索出一个新的生产力出来,担心的是即使新的生产力诞生,如果没有新的生产关系来保证和促进,世界和平依然无法保障,因为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车之鉴并不遥远。这种生产关系不仅是一国、一个地区而是涵盖着全世界,具体表现就是南北矛盾。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制度虽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人类的生产力,但这种解放和发展是建立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大多数人被剥削和欺压的基础上的,这种铁和血的发展受益只是美欧日等少数国家,是以邻为壑的不平等发展,如果这种发展不受限制地继续下去,随着南北矛盾的不断增加和深化,量变达到质变的后果就是人类的毁灭和生存问题。因此,单单生产力的创新还不够,生产关系也必须创新才能解决人类的和平与发展问题,个人理解这也是胡总为什么说:“不谋万世者,不足某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而世界上具备上述创新条件和能力的国家只有两个:中国和美国,呵呵,一左一右,或许到时候殊途同归未可知也。(What and Why? 别问我,找葡萄去。)

我们现在选择转变到底是不是明智?

of course,that is judicious. 机遇稍纵即逝,就看能不能抓住,而且机遇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和国家。另外,当一个国家和社会已经形成各阶级/阶层和各种利益集团的时候,由于上层建筑的惯性以及为了维护本阶级/阶层和集团的既得利益,对改革或者转变通常是不遗余力地抵制、阻挠甚至对抗。因此,为了消除各种对抗势力,作为国家统治机器及其领导层势必采取各种统治手段来体现国家意志。这种利益的博弈过程的代价是极其昂贵的,而且这种代价与对抗势力的实力成正比,最好的办法就是趁对抗势力还没有巩固其利益基础的时候进行变革,这样的话付出的代价最小。再有就是对外能够获得足够的利益来支付这种博弈过程所付出的代价,即这种对外获得的利益能够抵销由于对抗阶级的激烈对抗所产生的损失。最糟糕的就是既没能在对抗阶级没有形成之前进行变革,又没有对外获得足够的利益来抵销变革所付出的代价。因此,中、美、欧、日虽然都处于变革时期,但所走的道路却是互不相同,中国走的是第一条道路,美国选择的是第二条道路,而欧、日被迫选择最糟糕的道路。

PS:感谢葡萄兄的启发和提问,让兄弟我也装模作样地吃葡萄半吐不吐葡萄皮的一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