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对台湾战役登陆点选择的看法 -- 忘情

共:💬10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我对台湾战役登陆点选择的看法

凡事有备无患,虽然和平口号两岸都喊得震天响,但是无论哪个党在台湾执政,都不会乐意统一的。抛开蓝绿两党那些浮在面上的狗皮道糟的鸡毛蒜皮,其实二者骨子里并无二致。所谓的区别不过是一个急独,一个缓独;一个大喊大叫图虚名,一个只做不说图实惠。

因此,台海终有一战,统独矛盾惟有用血与火的终极方式才能得到解决。登陆台湾,登陆点选择在哪儿比较合理呢?

首先排除澎湖、金门、马祖,因为这此外围阵地台军已经决意放弃,仅仅作为桥头堡,观通站,以勉力扩大防御纵深,延长预警时间而已,其主力近年来回撤岛内,立足于打巷战,尽力支撑到美日来援。因此,开战时首先夺取这些外岛不但无法歼灭台军有生力量,反而搁误了时间,要知道,时间才是台湾战役的关健。如果在美日援兵集结到位前就已经大局已定,美日绝不会再作无用之功。

那么,战役一开始就直接登陆本岛是我们的不二选择,但攻击方向指向何处呢?

台湾岛象片树叶,中央山脉纵贯全岛,平原主要集中在岛西,岛东以山地、丘陵为主。岛上河流纵横,将地形切割得支离破碎,桥梁、隧道目标明显,战时调兵不便。因此台军依照台北、台中、台南自然地势,将兵力编为三个军团,分区防守。近年来由于我军军力建设突飞猛进,台军防守布势实际上已经放弃了“歼敌于远海”、“歼敌于滩头”的战役指导思想,转而兵力渐向台北,向台湾东部转移集中。一来防我“斩首行动”,保证“首都”不失,为坚持到援兵到来,不惜与我打巷战。二来因我近年来远程攻击、精确制导武器发展迅猛,为避我锋芒,将兵力东移,妄图在我密集火力突击下力求保存有生力量,利用山脉地利削弱我火力突击效果,迟滞我进攻速度,尽可能拖到美日来援。

有网友认为应该重兵攻击台北地区,称其为辽沈战役攻锦州之举,是一锤子买卖。虽然风险较大,但可快速的解决台湾问题,且夺占台北后,台湾将再无战事。

对此我有不同看法,辽沈战役中攻锦州就封住了东北国军陆上撤退通道,营口当时在我手中,即使是国军乘隙占领,短期内也无法筹措出足够载运四、五十万人和装备的船只。国军当时的空运力量极其可怜,空中撤退一些高官尚可,要靠空运撤退几十万军队那是天方夜潭。况且锦州之敌弱于长春、沈阳,虽工事完备但对我行动事先无察觉,未能及时收缩兵力,在义县等外围据点不必要地损失了不少有生力量。加上锦州守敌杂牌多、嫡系少,锦西援兵集结缓慢,逐次投入兵力,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攻锦的难度大于攻长春,小于攻沈阳。称攻锦州为“赌博”则太过偏颇。况且战争本身有其自然法则,把宝全押在“赌博”上则太过儿戏矣。

反观台湾,蓝绿两党不断给民众灌输“大陆绝不敢动手”,因为奥运会,因为国际形象,因为经济发展,因为害怕国际制裁,因为内部问题成堆,等等。而台军作战预案归纳起来就一条:尽可能拖,一定要坚持到美日来援。因此,要摧毁台军的抵抗意志,就得让他明白:根本不可能坚持到援兵到来就得完蛋,即便是你干爹的援兵到了,咱该怎么打还是怎么打,不仅如此,还要让你明白,你的干爹从来就是捡便宜、捏软柿子的主儿,为了你而火中取栗,门都没有。就象58年金门危机,洋干爹又是登陆,又是布置核武器,又是公然军舰护航,还大叫不承认中国十二海里领海权。结果如何?大炮一响,洋干爹对满怀期待的干儿子不管不顾,撒腿就跑,让妄图挟洋自重的干儿子士气顿挫。

要达到如此效果,就必须让台军感到四面楚歌,整个防线到外是窟窿,防无可防,守无可守,兵力分配捉襟见肘。因此绝对不能将主攻方向选在台北地区。

选择登陆点,不但要考虑到滩涂条件,守敌强弱,气象,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部队是否能充分展开,上陆后是否能顺利地向纵深发展。选择台北,看上去是擒贼先擒王之举,但实际上就好比44年盟军登陆西欧选择加来一样,看上去加来离英国最近,从地图上看似乎登陆后能直接黑虎掏心,攻入德国腹地,但加来地区恰恰是德军防守的强点,且登陆后附近的地形使得部队无法充分展开,对大兵团运动限制极大。

台北地区目前是台军抗登陆作战的最强点,重兵云集,且周围地形条件较为复杂,我军若要以此为主攻方向则只能以桃园、淡水、宜兰等地为登陆点。我军目前的登陆工具仍以传统的登陆舰直接冲滩为主,甚至必须辅以大量的改装民船。因此,大台北地区适宜我军登陆的地段点并不多,而且面积狭窄,容量极有限,我军的兵力优势无从发挥,而台军经过几十年的战场建设,对相关滩涂情况了如指掌,必将集中兵力。那时我军背水攻坚,以短击长,这种砸硬核桃的打法即使能够惨胜,也必将拖延太长时间。而时间是决定台海战役是否能完胜,是否能赶在干涉势力就位之行就奠定大局的决定因素。况且,台湾公路网高度发达,我登陆部队以大台北为主攻方向无法迅速形成合围,台独指挥机关仍可以从容撤往中南部,无法达到象网友宣称的那样一锤定音的效果。

有网友将未来的台湾战役比作辽沈战役,其实我觉得应该更接近于济南战役。

济南战役的特点是内有坚城,外有强援。我军在攻坚的同时,却又必须将主要力量放在打击可能到来的援敌身上。徐州援敌最后仅作象征性地动作,并未积极北援,不是说明我们战役判断失误,内中原因不少,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强大的打援兵力震慑了援敌。

未来的台湾战役也有类似情况,在压制台军的海、空力量,为我军登陆创造条件后,我军绝大部分三代战机、新锐舰艇、潜艇必须集结起来,在台湾东北、东、东南方面展开狙击线,准备迎战干涉势力。

在登陆地点的选择上,我觉得应以台湾中、南部为主,大台北、台湾东海岸为辅,多点同时突击。

避实击虚,乃一般军事原则。明知台北地区守敌远强于台中、台南,且台湾中南部地形相对更适宜部队登陆后展开,那还为什么非得去台北和敌人顶牛呢?

鉴于台湾岛面积并不大,各类军事设施密集,即使只选一点登陆也必须同时火力压制全岛,所以我认为登陆一点和多点登陆对于火力压制的需求并无二致。由于台湾西海岸适宜的登陆场面积都不太大,至多能供我师级单位使用,而需面对的抗登陆兵力至多只是旅级,经受了我强大的火力突击后,我师级单位面对台军旅级单位残存的兵力还是有绝对致胜把握的。

在抢滩登陆时,我们不但要对登陆场正面之故进行直接火力准备,还必须对附近海滩及浅近纵深之敌进行火力压制。这有点象朝鲜战争打到53年,我对敌战术反击时遇到的情况相仿,攻一点不如攻几点,因为二者对火力压制的要求相差不大。由于我多点同时登陆,必使台军应接不暇,一时无法判断我真实意图和主攻方向,因此其抗登陆的预备队无法及时出动,这为我各登陆点减轻了压力,有利于我迅速上陆,站稳脚跟。加上我军同时在台军浅近纵深内多点空降、机降营团级空降部队,将台军防御体系彻底割裂。

由于台岛东海岸不利于传统登陆工具施展。因此长期以来被台军视为相对安全的纵深腹地,计划战时向东岸转移兵力,保存战力。但对于东海岸的抗登陆准备工作及战场建设远不及西海岸那样完备。

近年来,新型船坞登陆舰和大型气垫船的入役,使我们对台湾东海岸登陆成为可能。虽然由于新装备数量不多,发起大规模的登陆突击有困难,但保障旅级规模的登陆需求还是可以达到的。对于台湾东岸,我觉得摊子不必辅得太开,重点突击台军志航空军基地附近即可。这里是台空军保存战力的战略基地,由于其地形限制,我弹道导弹进行全面有效的压制有相当大的困难,空降突击也受限于地形,无法投入足够的兵力。因此我认为就近登陆一支精悍之旅,彻底破坏志航基地,才能让台空军彻底趴窝,并以此动摇台军抵抗意志。

那么,既然我主张台北、台中、台南、台东多点同时突击登陆,究竟哪里才是我们真正的主攻方向呢?我觉得应该象济南战役那样,到处都是主攻方向,没有助攻、佯攻这一说。助攻改主攻,一字之差,差的是攻击部队的精神状态。不因为是助攻而有所懈怠,人人奋勇,个个争先,谁先突破谁的地段就是主攻方向。界时我军全面开花,此起彼伏,多点突破,迂回穿插,浩大声势真正让台军感觉无所适从,真正感觉到四面楚歌,大势已去,无法坚持到干爹援兵赶到。抵抗意志一旦崩溃,则台湾战役大局已定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