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老拙侃股票102】第49周汇报 ——增发政策改变的影响 -- 老拙

共:💬104 🌺15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央行披露货币政策取向适时适度微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3日 01:25 金融时报

  适时适度微调:央行积极谨慎应对调控压力

  记者 宋焱

  在2007年有关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中,“防止”一词出现得较以往更为频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词句之间透露出2007年我国经济金融运行和调控的态度:积极谨慎。如果说,在2007年中国经济热症难消的形势下,积极谨慎的心态不可或缺,那么,2008年,面对持续趋热的中国经济、面对不断加剧的通胀压力、面对依然严峻的调控形势,这一态度也许仍将成为宏观调控的主导。

  2月22日,人民银行在其发布的《200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披露了货币政策取向:央行将认真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预见性和有效性,注重引导预期,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科学把握调控的节奏和力度,适时适度微调,努力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创造平稳的货币金融环境。

  “适时”、“适度”和“微调”,字斟句酌之间显示出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谨慎,反映出货币政策操作的“微妙性”和“灵活性”,也颇为形象地表达了当前宏观经济走势的细微变化。

  就在几天前,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最新的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受春节和雪灾等因素影响,今年1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这意味着,困扰中国经济多时的通胀压力仍在加剧。与此同时,受货币资金面宽松、商业银行放贷欲望强烈、贸易顺差持续高位等因素的影响,持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令原本严峻的通胀形势“雪上加霜”。

  种种变化不能不引起央行的关注:“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态势尚未根本缓解,通货膨胀风险加大”;“从价格走势看,CPI涨幅在上半年仍会维持在较高水平”;“总体看,未来一段时期通货膨胀仍有可能维持较高水平”,央行在2007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作出了这样的预测。外部价格传导、国内供给约束等因素对价格形成的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冲击;较强的通胀预期和翘尾因素的影响,是促使央行作出上述判断的重要原因。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国内通胀形势较为严峻,在全球化加快发展及经济转型背景下,本轮通货膨胀形成机理更加复杂,国际市场价格传导、国内供给约束以及资源要素价格调整等因素对价格产生了叠加影响,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也在短期内对价格上涨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此背景下,对通胀压力保持必要的警惕和进行相机抉择不可避免,但必须注意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和节奏,必须警惕由此可能产生的调控过度和可能产生的硬着陆问题。

  内因外因交织的复杂性,使央行应对通胀压力的任务尤为艰巨。而值得欣喜的是,面对当前不断加剧的通胀压力,央行选择积极应对。报告对经济形势作出了冷静的判断,估计到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将有所缓解,同时也对国内经济运行长期累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将呈现加快调整和释放的态势作出了预测。基于这一判断,报告明确提出,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把“双防止”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针对本轮物价上涨的形成机理和特征,报告还提出了“合理发挥货币政策作用,抑制总需求膨胀”、“继续加强供给管理”、“准确把握价格水平的中长期趋势,合理引导预期”等应对之策。

  这意味着,央行已经为化解调控压力开出了一张综合“药方”。人们有理由相信,2008年,秉持谨慎与积极并重的态度,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央行定能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创造平稳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此背景下,对通胀压力保持必要的警惕和进行相机抉择不可避免,但必须注意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和节奏,必须警惕由此可能产生的调控过度和可能产生的硬着陆问题。

看来接下去几个月宏观经济面的形式很微妙啊,也许货币政策会有所改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