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先生李登辉与复旦往事(上) -- 月树

共:💬106 🌺13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re
家园 年纪大的人留在上海是很正常的

因为这些人家庭困难很多,当时国家和学校也都理解他们的困难,但是很多西迁的教职工的困难也很大。比如钟兆琳教授,夫人卧病在床,两个儿子也都不在身边,自己身体也不好,周总理都劝他留在上海,但他还是决定到西安来。我的外公外婆也是西迁过来的,就是因为条件不好(没有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所以我妈妈到了66年才从上海到西安的。

西安当时的条件是很差的。以我家为例吧,我的爷爷奶奶是54年院系调整的时候从清华来到西安的(另一个学校,不是交大哦),在清华的时候,他们住的是洋房别墅(梁思成是他们的邻居),到了西安,住得是平房不说,家里还只有一个电灯泡,也没有自来水,只能天天挑水。

所以我觉得西安交大能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保持一支很强大的工科研究力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至于“怒其不争”嘛,他们要是了解一下交大和省上的矛盾就明白了。简单地说,省上觉得交大是外来户,又归教育部管,于是就不怎么支持(这就是陕西人观念狭隘的地方)。再说了,上海给上交的支持力度是陕西所比不上的。举个例子吧,“985”的时候,上海给了上交6个亿的资金支持,陕西只能给3个亿,是所有学校里面最少的,而且还只能先给一半,其余的以后再说。这还是90年代陕西有些钱了以后的事情,要是再往前,那差距就更大了。

对了,看来中国的学校里面最重视校史教育的就是这两个交大了。您是上海交大附中的吧?嘿嘿,校史教育也推进到中学了。我的西安交大附中的同学也是在中学就接受了校史教育。谁是正宗的这个问题害死人啊。其实要我说,都好好干,才算不辱没了“交通大学”这个名字呢。否则即使分出个正副,一个总是抱怨客观条件差,一个总出陈进这样的骗子,谁都没有脸面说自己是交大的传人。

最后说个钟教授的小故事吧,他喜欢吃南方菜,西安当时惟一能做这些南方菜的只有东亚饭店,于是他每周都步行进城(当时没有公共汽车,两院院士陈学俊的儿子上学只能坐拉粪的马车),久而久之,饭店的服务员都很奇怪,第一,这些菜都很贵,第二,钟教授穿着打扮很“模糊”。于是东亚饭店就派了一个服务员跟踪,发现是到了交大以后就报告了派出所。描述完此“嫌疑份子”的样子后,警察也笑了,说如果他吃不起,那就没人能吃得起了。唉,每次提起这些老人的轶事,在笑过之余,总是使我的鼻子发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