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建立能源农业园区的设想 -- caudag

共:💬25 🌺6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循环经济

2、 从环境到资源——西方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历史演进

我们可以把西方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历史演进划分为五个阶段,西方可持续发展思潮注意的重点逐步扩大到环境、生态、食品、能源、资源。

2.1 环境安全

西方国家最先注意到的自身经济发展的弊端是经济发展对于环境安全的威胁。经济发展最先在自然景观、水土保持、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等最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表现出来。这种对于经济发展模式弊端的担忧,正象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便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但是,不得不提的是,由于人类历史中的古老教训如中东地区等由于农业耕作措施不当造成经济衰退等殷鉴不远,西方国家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对古老历史教训的重复上,在理论并没有新的建树,也无法提供可操作性的改善的办法。

2.2 生态安全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指出西方发展模式下对生态系统的威胁,可能带来物种灭绝等许多生态问题。在此背景下,环境经济学(Environmental Economics)也因应而生,西方开始将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

2.3 食品安全

此前,日本的公害事件已经不象以前的经济发展威胁到环境,威胁到地球生态系统中除人类之外的自然物种的生存和繁衍。日本的公害事件将工业废弃物由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人类终于认识到,西方发展模式的弊端最终会威胁到自身的安全,人类再也无法无动于衷了,改变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首次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正式拉开了农业革命的序幕。各国纷纷提出发展农业的新模式,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于是相应地出现了"生态食品"、"有机食品"、"自然食品"等名称。虽然名称不同,但基本内涵都是一致的,即避免或最大限度地限制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的作用,而尽量以高新生物技术和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生产加工无污染、无公害食品,以利促进人体健康。

2.4 能源安全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给西方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西方过不得不加大对可再生的非化石能源进行研究。

2.5资源安全:

可以预见的是,资源安全最终也会被提到和重视。如果说化石能源还有可以替代的办法,而能源之外的金属和非金属资源许多是不可再生的,如铁矿、铜矿等,解决的办法会更困难。

3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总结-循环经济

1989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循环经济以其可操作性,为人们瞩目。

循环经济形成的基础是工业生态学。

以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为开端,到环境保护、废物利用、工业代谢等概念的出现;1989年美国物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福罗斯等学者正式提出工业生态学概念,标志这一新学科的诞生。工业生态学出现不过十几年时间,但是其思想迅速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广泛传播并得以在实践中应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德国、荷兰、瑞士、瑞典等)和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以及世界大企业所接受并采用。

人类很早就注意到自然生态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而在中国的农业生产如蚕-桑-渔塘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人们在工业生产破坏自然生态的前提下,随着生态学的勃兴,人们开始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规律调整工业系统,改善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出现了研究工业残余物管理的“环境经济学”和研究工业活动物质转化的“工业代谢”,最终, 1989年9月,美国科普月刊《科学美国人》上,人们可以从中读到一篇题为《可持续工业发展战略》的文章。两位作者都在世界上最大的工业企业中就职:罗伯特•福罗什(Robert Frosch)是通用汽车公司研究部副总裁(现在哈佛任教),尼古拉•加劳布劳斯(Nicolas Gallopoulos),也在通用汽车公司任职,负责发动机研究。在文章中,两位作者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即工业可以运用新的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将大为减少。这个命题引导他们推出了工业生态学这一概念。

当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循环经济”理论之后,循环经济以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物的资源化为目的,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循环理念重构经济运行过程,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循环经济试图以全新的机制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公平分配,通过制度创新进行技术范式的革命,是新型工业化的高级形式。其目标是追求可持续发展。它如何避免人类社会不合理利用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减少为了资源发生摩擦甚至战争,维持世界和平,其效果仍然有待观察。

4 循环经济与全球化中的中国

今天西方仍然沿袭着自殖民扩张时代形成的浪费、挥霍无度的发展方式,由于西方公众对环境、生态的认识越来越高,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成本越来越高,加上出于避免社会矛盾爆发的原因,欧美国家不得不在社会保障和福利上进行大幅投入,使得劳动力成本高昂。在西方,农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其生存有赖于各种形式的大量补贴,但是由于关系粮食安全,虽然收益低下,但是仍然不得不在国内生产农产品,无法向外转移。而对于发达国家的工业特别是悠关生产力发展和技术成长的重化工,如钢铁、造船等,也一样是“弱势产业”,也一样需要各种不同形式的补贴政策才得以维持,除了补贴之外,西方在将重化工的高技术含量的设计保留在国内的前提下,力求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转移,特别是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这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中心资本主义国家的“夕阳工业”转移浪潮为标志,本质上是把中心国家市场竞争中间无法获取足够生存资源的竞争性工业,转移到外围地区来,在降低企业经营的工资、资源、能源成本条件下获得生存机会。欧美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巧妙地转嫁了环境和资源负担,而同时又能得到垄断利润,维持西方社会资源浪费的消费方式。发达国家一方面通过进口廉价但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有较强污染的产品,实现低价消费,另外又把环保作为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谈判的砝码,逼迫发展中国家做出更大的让步。显然,这样很难将发展中国家带入可持续发展道路。从目前的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尽管排放的污染占世界的绝大多数,但他们并不想放弃高能源密集和资源密集的消费模式,更没有真正负起全球环境保护的责任,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因此,我们如何看待即将到来的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的重化工实现快速增长,作出正确的决断,需要深刻的思考,必须考虑到中国的资源和环境状况。

今天人们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五种: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中国五种资源形势都不乐观,而且资源的相互配合状况不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接纳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获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但是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浪费现象极为严重,自然资源的浪费体现在对于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造成严重的环境、生态危机。而对于人力资源的浪费体现在大量劳动力长期从事低技术的简单劳动,无法从事产业升级。在此意义上,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资源严重流出的发展模式,对于自然资源并不充裕的中国来说,是无法长期支撑的。即便是看起来中国最为充裕的劳动力资源,随着2015年之后进入老龄化,在劳动力减少的同时,知识、技能水平又没有相应的提升,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显然这是比自然资源更为宝贵的资源。因此,提出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指导方针。

而从外部环境看来,中国以近乎无限的劳动力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与第三世界国家构成竞争,促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世界政治地位中的话语权空前强大,中国在毛泽东时代积累的在第三世界中的政治威信受到严重损害,而中国如果发展高科技产品,直接跟发达国家争夺市场,那么中国可以活动的政治空间将非常狭小。因此,通过合理开发资源,扩大内需,减小对外部市场的依存度,以此来减小对外部资源和市场的依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确立了到2020 年实现GDP再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后,西方国家开始出现了“中国环境崩溃论”。原因在于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开展,势必将带来资源的巨大消耗,尤其是在中国目前粗放的发展模式下,考虑到中国的13亿人口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总和,而美国在冷战结束之后放弃扶植东南亚国家,中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加剧全球自然资源的供求紧张。可能悲观一点认为,为了控制资源和市场,美国甚至可能抛弃自己扶植的政治盟友,如欧盟和美国在国际上屡生龌龊,已经流露出了不妙的苗头。

但是,西方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嫁资源负担和社会问题,只是权益之计,并无法延缓资源消耗的速度。相反,如果西方高消费的生活模式不改观的话,在以发展中国家的落后生产技术生产满足西方高消费需求的产品背景下,还会加快全球资源的消耗速度,这样将把整个世界带入崩溃的旋涡。如以石油为例,在石油等化石能源崩溃之后,发达国家将陷入石油崩溃,发达国家的生产因为丧失赖以维持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替代材料的技术,将全面倒退到化石能源未采用前的社会发展状态。

因此中国必须抛弃建立在高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基础之上的西方发展模式,寻求一个对资源进行节约、持续开发利用的技术、制度模式。由于中国的人口规模,在全人类中,中华民族要准备第一个采取节约消费战略,寻找可再生能源和替代材料,这样,可以避免被绑在西方发展模式的战车上成为牺牲品。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由于西方发展模式的历史局限,中国必须自创全新的发展模式,虽然前景看来是困难重重,但是必须坚持走下去,这不仅是中国资源安全的出路,同时也是中国国家安全和中华民族命运之所系。

国家环保总局在2000年开始提倡发展循环经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目前,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优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必由之路,而循环经济正是新型工业化的最高形式。

通宝推:本嘉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