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非大陆人,亦非台湾人。但我爱大陆,也爱台湾。 -- 我是大熊

共:💬223 🌺6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理想主义者不会孤单

一直很钦佩大马的华侨,如何在政府的杯葛下坚守、推广华文教育;对比努力“香蕉化”的新加坡更是感慨。当年华文教育的旗帜“南洋大学”的声明如今被“南洋理工大学”偷偷套在身上,真是不甘。

曾经也被“中西文化”的比较困惑,大学时在《读者》上看到一个小故事:

一个白衣飘飘、峨冠博带的中国文人遇见一位西服革履的教授。教授显示自己精通科学,有无数改变人类生活的发明;而且还长于经济和政治,来自繁荣、文明的西方。然后请教文人所学。

文人说:“比如我认识骥骝骐骅各种骏马,林林总总,可以一一到来……”

教授打断他,“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文人无言。

晚上宿舍熄灯后辗转反侧,难道绵延几千年曾屡次辉煌的中国文化最后如此沦落,无用到只能在“夜航船”里用来“伸伸脚”?那时正赶上96年台海危机,面对岛内脱离威权后民意汹汹追求自身认同,执著于“去中国化”而不愿理性面对现实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一衣带水,“不沉的航空母舰”也同样不能驶离大陆;同文同种,就算流落异乡也会被贴上同一个标签;兄弟阋于墙,尚能外御其侮,何苦不惜同室操戈、亲痛仇快?

多年来飘洋过海,这些困惑还是常常在脑海里盘旋。不过渐渐地我越来越乐观,因为认识到我们这个世界趋向于信息的丰富和传播。地球因为处在太阳释放的能量流中而存在熵减的可能性,有机大分子通过自组织摄入负熵实现新陈代谢和信息积累,核酸存储、表达、传播信息的能力帮助实现了生命的繁衍和信息的复制和传播,生物圈进化到出现能够主动筛选、利用信息的智慧生命,并且在信息的交流中形成更有利于信息积累的社会结构,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趋向于信息共享而规模扩大化、结构复杂化……终于60多亿人与一个地球共存,根植于“天人对立”注重竞争的西方文化推动了交通和信息化的进步也使全球化成为可能,却不得不面对在星际殖民之前必须学会在世界范围内共存和相处的现实。这也许就是强调“天人合一”注重相处的中国文化扬弃、创新,引领人类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契机。把握这个机会的前提是中国文化圈内部的协调和整合,需要理性、需要宽容、需要继承、需要创新,更需要无数黄皮肤、黑眼睛的理想主义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