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煮酒话古人之十四明世宗 -- 沉睡的天空

共:💬45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煮酒话古人之十四明世宗

明世宗朱厚?性诿鞒?历史上是个转折性的人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世宗之前,明朝皇帝都是由长子继承。

由明太祖朱元璋到明武宗朱厚照,都是皇帝的孩子而且大都是长子长孙继承皇位。象明成祖朱棣虽然生为皇四子夺了自己侄儿建文帝的皇位,但是朱元璋死时,朱棣的三个兄长相继都死去,他已经成为朱元璋最年长的儿子,所以朱元璋的皇位实际上交给朱棣也是比较正常的。(一般皇位大都是传子,而象朱元璋这样的传长孙到是少见之举。或许是有担心儿子争夺太子之位的想法,也许是有觉得朱棣不如建文宽厚的想法。)所以朱棣得位,国家也没动 乱,也就有赖于他这个长子身份。之后的仁宗也一度不得朱棣所喜,但是却还是保住了的皇位,这之后,长子继位基本上成为了惯例。(这和清朝就很大不同,清朝很少有长子继位的,独子继位倒是有,比如顺治同治。)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都是长子继位,之间虽然都有景泰短暂的登基,但是皇位很快就回到英宗手中,也就是长房一系的手中。

但是到了武宗那代,就发生了问题,先说说武宗吧,这位皇帝自小据说是很聪明的,有“猜质如玉,神采焕发”,仁和宽厚的脾气,怎么看都是一个好皇帝的材料,可惜,就是在这一代上,明朝开始了衰败。他是很聪明,但是聪明的脑子都放在玩上面了,居豹房,开酒家,四处出巡,挑选美女,领兵出征,自封大将军,假如他是一般的富人,花钱演戏玩玩也就罢了,问题他是皇帝,花的是国家的钱。他是很宽厚,但是他宽厚只对认识的人,身边的人,尤其是身边的太监,于是他的时代出了一个立皇帝刘瑾,朝纲败坏。(其实他之后几代的神宗少年也是以聪明见称,可见皇帝聪明宽厚有时也不是好事。)当然,他还有一个大过,就是没有留下一个子嗣。在他之前的那几位皇帝,至少都有一个儿子,但是到了他这,虽然宠幸了无数美女,但是却生不出一个,也真是苦也。而他没留下儿子就死去,给身后的世界留了一个大问题。

谁来即位?武宗遗诏上是没明说,只说“继统得人”和“兄终弟及”,那结果还是要大臣们商量着办啊,按理说,这是好事啊,皇帝都由你来拥立,之后皇帝还不是要对你尊重万分吗?问题就是,尊重的同时就是畏惧,被大臣拥立而不是顺位继承的皇帝,总是心有戚戚,你今天可以拥立我,明天就可以废了我,而且拥立大臣们有了这一功,难免要倚老卖老,做事不慎重,容易触怒敏感的皇帝。霍光当年辅佐两帝,废一帝,拥立两帝,可谓之位高权重了吧,最终家族被灭。而明朝英宗复位,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可是立下大功的,但是三人都以谋反论死。所以这拥立皇帝并不是什么好事。

当然,假如拥立的皇帝好控制,自己便可手握大权,这可是官场中人的梦想啊。而此时的首辅杨廷和也是个精明能干之人,武宗死后巧妙设计擒获江彬,又在武宗死的这段时间总理朝政,而且以他为首,请太后让孝宗朱钓樘亲兄弟兴献王朱钓?z之子朱厚?屑涛唬?在他看来,对付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总理朝政,太简单了。

可惜,他眼中的这位年轻人朱厚?忻徽饷醇虻ァ5彼?由外藩入京时,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要朱厚?卸?安门入文华殿,百官三上笺劝进,然后继位,按礼仪来说,就是朱厚?幸?以皇太子的身份即位,假如朱厚?惺歉銎胀ǖ哪昵崛艘簿痛鹩α耍?反正都一样嘛。这样一来之后的礼仪之争想必也不会发生,而杨廷和也在一见面确立了威权。

可惜,朱厚?胁皇瞧胀ǖ哪昵崛耍?他说自己是来做皇帝而不是来做太子的,然后由大明门至奉天殿,登基为皇。

十几岁的年轻人面对政坛年龄比自己年纪还大的大臣们说这番话是怎么样的呢?已经不可考了,但是想必,各位的大臣们已经从这位年轻人散发出的冷峻眼神体验到什么到皇帝威权了,杨廷和此时一定很后悔吧,他选中的这位年轻人,是自朱棣之后明朝皇帝中又一个性格刚毅果断的君王。

确实,之前仁宗到武宗这一系,或许是皇太子之位消磨了杀气,或许是太祖成祖将那些杀气都用光了,大都是很宽和的人,如仁宗,李时勉上奏批评他,他气的病死,死前还说 “时勉廷辱我。”但是这样的大罪在太祖成祖时早就死了吧,没有,只是下狱。如宣宗,李时勉气死了父亲,但是见面问话后,感叹李时勉是个忠臣,恢复了他的官职,在宣宗手中,文臣才可以真正治国,如孝宗,励精图治,近君子远小人,英宗虽然糊涂,但是也下令不许宫妃陪葬。宪宗武宗两人宠幸小人,但是也不是一个坏脾气嗜杀的皇帝。

不过现在的这位年轻人不同,他身在外藩,之前只是王子,没有象皇太子那样深居皇宫京城而不得出外,他了解民间的问题,年少时又死了父亲,突然从天而降,来一个皇帝的头衔,他兴奋中而不失冷静。皇帝是要做的,但是要做皇帝,就要做一个象太祖那样手握大权的真正的皇帝。

外藩入京做皇帝不是很轻松的,毕竟没有那般皇太子的正统地位,被大臣拥立,很容易被大臣废,如霍光那般,或被大臣太后控制,如光绪那般。要确立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皇帝地位,有时不得不依靠专断,这样才能经过无数的考验。

考验马上就又来了,还有关自己的生父母的问题,大臣们要求世宗继承孝宗的那系,要世宗尊孝宗皇帝为皇考,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兴献王妃为皇叔母兴献大王妃。这好似很荒唐吧,自己的亲生父亲不能做父亲要做叔父,而在自己出生前就死去的伯父却成了父亲。但是,在那个时代,这甚至是理所当然的事,继承哪一系是很关键的是,尤其是皇帝身为众人准则,自然要遵从。

世宗却不愿,于是皇帝和大臣之间发生了纠纷,而大臣之间也发生了分化,有支持世宗的,这些大部分是中下层官僚,而杨廷和为首的上层官僚要求世宗改变主意,几经周折,经过三年的努力,这件事终于有了结果。“孝宗为皇伯考,昭圣皇太后为皇伯母,献皇帝为皇考,章圣皇太后为圣母。”

为了解决自己的父母称帝入太庙的问题,甚至还把老祖宗惊动了一次,本来朱棣的庙号是太宗,这也正常,皇朝的第二代大都是如此,偏偏世宗把他改成成祖,也就是我们现在常称呼的。要是没有世宗,我们就称朱棣为明太宗了。

事情没有完,之后二百多官员前来哭谏抗议,世宗开始必定吃了一惊吧,于是派太监劝谕众人,但是遇到一些礼节性气节的问题,这些士大夫是不会让步的。于是,世宗开始动了杀机,下令将二百多人逮系入狱,为首八人编伍,其余四品以上夺俸,五品以下杖责,十七人先后受杖而死。这是世宗杀气第一次的暴露。

借这次的事件,世宗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原来那些拥立自己的大臣杨廷和,毛澄等等都没赶下台了,世宗还革去了他们的官职。而支持自己的那些人,张璁、桂萼开始辅政。

是辅政,而不是执掌朝政,因为朝政只有世宗一人可以控制,即便是他醉心于仙术。

说世宗是个昏君,那不能如此简单的说,世宗在朝初期,还是做了不少好事,杨廷和和他有过节,但是整理朝政有功,世宗罢免了他,却没有取消他的制度,这点比神宗夺张居正其位,取消其政就高明得多了。而且世宗初期也注重任用贤才,比如他初期所用的几位如张璁、桂萼这样的人才,都是相当有才干的,而且世宗一朝,压制宦官,对待宦官甚严,而且年老后尤其是严嵩被罢免之后的反思,也可看出世宗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

但是世宗却是一个糟糕的皇帝,或许是早年就信,或许是自大礼此事对朝政厌倦了,世宗开始一心求仙,求长生不老。皇帝想成仙是常有之事,连秦始皇李世民也不能免,但是象世宗这样,不理朝政,一心内宫炼丹的皇帝就少见了。而且以谁写青词写得好来选择首辅,那就更少见了。甚至于迷信到因为“二龙不相见”而在太子死后迟迟不立新太子,还不肯见自己的儿子孙子,那就有点吃惊了。

其实世宗的脾气倒是应该求求道,世宗脾气是很大的,对待下人臣子也不是很好,可以说是一个严厉又刻薄的皇帝,学学道家谦和的态度,缓缓脾气也不是不好,不过看他求道炼丹这么多年,脾气可是一点也没小。

嘉靖二十一年,他遇到一次大难,一日午睡,宫女杨金英竟然想勒死他,宫女进来都是严格挑选的,却不知道这个杨金英犯了什么胆子,不象有人指使,那应该是自己的主意,但是虽然世宗曾经说要杀了他,但是毕竟还是没杀,而杀了皇帝,那一定是死的,她居然这样做……这胆子也太大了些,幸好女子力弱,带子没打结,最后世宗还是生还。这可以说明朝历史或者皇朝历史上一个相当的异数了。

杨金英为什么要杀世宗已经不知道了,她马上就被杀死,而这次大变使得世宗从此深居内宫,将政事交给首辅。而大部分时间,是严嵩的手中。

明朝虽然取消了宰相,但是事实上之后的内阁大学士基本上成了宰相,宣宗时期文臣治国,内阁三杨已经执掌朝政。而到了武宗死后,杨廷和更是一手策划拥立世宗和杀江彬的大事。之后杨廷和虽然被贬抑,但是世宗的内阁权力却得到增加,尤其世宗对宦官压制,器重文官,如桂萼和张璁等人,在内阁行事,已经主持朝政,到了他深居内宫修道,内阁权力更是大增。

虽然将主要权力下放内阁,但是并不是说世宗什么都不管了,事实上,他还是看内阁的密折,用小条子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假如首辅专权,并被他发觉,他就会起杀心,首辅夏言,为人专断,虽然才干深得世宗欣赏,但是还是被世宗所杀,当然,这也是因为夏言在道家这个问题上不同意世宗的看法所致。而严嵩虽然权倾朝野,在世宗面前也甚是恭顺。

世宗的性格专断,就算知道对方臣子90%是对的,但是只要10%不合心,就会起杀心,杨继盛上奏弹劾严嵩,所奏之事大都正确,但是就因为要求世宗见自己的两个儿子,不合世宗之意,便起了杀心,而且杀了也不想认错。之后徐阶策划扳倒严嵩,看到门生弹劾奏章有杨继盛一事,便制止,因为深知世宗之心的徐阶明白刚愎的世宗是绝对不会亲口承认有错的。

世宗的时代很长,这段时期,有不少相当出名的人才出现,如那位文治武功都相当杰出的“明朝文官当兵第一人”以心学著称的王阳明。他成名早在武宗正德年间,世宗嘉靖年间,朝内对他褒贬不一,他也没得到什么重用,他真正得到尊重那要等他死后多年万历十二年入孔庙从祀了。

王阳明虽然死在嘉靖年间,但是真正成名是要算正德年间了,而明朝中叶的抗倭大将戚继光的成名就是嘉靖时代了,嘉靖后期,倭寇猖獗。戚继光募兵,创鸳鸯阵,作《纪效新书》,扫平倭寇,确立了明朝之后的军事体制,确实为超一流的名将。

而文臣上,严嵩下台后,徐阶,高拱相继入阁,这两位都是有才能的干臣。当然,最厉害的要算那位嘉靖二十六年中进士的江陵少年。在二十多年后,他将就任明朝有史以来权力最大的首辅,他掀起的万历新政将是明朝一次强大而有短暂的中兴。那是张居正。

假如张居正就任首辅是在世宗时期,那还能施行新政吗?只怕很难,张居正是个专断的人,世宗也是,他们都不允许其他的人分担自己的权力,假如张居正一定要施行新政,很容易象夏言那样被杀,或是象严嵩那样献媚,然后被革职。或是按他在没做首辅之前那样表现的小心谨慎,毕竟,世宗不是好脾气的皇帝,很难有人敢顶撞于他。

当然不是没有,明世宗一朝,最出名的不是权倾天下的严嵩,也不是用兵如神的戚继光,也不是功成名就的王阳明,而张居正那时还没成名呢。

而是海瑞。海瑞此人,大家都应该很熟悉了,刚直不阿,廉洁奉公,不惧权贵。乃一流的清官廉吏。观其一生,无有变者,一个人做一时的廉洁奉公简单,但是做一世的廉洁奉公就没这么简单了,虽然现在对海瑞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不能不说海瑞是个绝对的好官,你或许做不到海瑞那般,但是也不能不让别人学习之,即便张居正,和海瑞看法不同,一生不重用他,但是其实他对待朝政和海瑞的目的是一样的,只是海瑞不避亲避贵避嫌。(正所谓不变通)而张居正作事有节制,看人而动,有所变通。其实假如官官都如海瑞,那张居正也不需要了。(你或许得不到官员的重用,但是能象海瑞死后那样百姓“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哭而奠者百里不绝,家家绘像祭之”那也是很值得了。)

海瑞最出名的就是骂皇帝一事。嘉靖四十四年,海瑞上疏《治安疏》,又名《直言天下第一疏》,直斥时政弊端,其中有一句:“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那是公然骂皇帝了,历朝刚直之臣有之,但是如海瑞这般廉洁又敢骂皇帝的少之又少。海瑞也只知要死,于是买好棺材,告别妻子,遣散僮仆,托人料理后事,准备受死。而世宗果然震怒,下令抓海瑞,然而,或许是修道已久,少了火气,他得知海瑞种种事后,反复看了奏章,最后还是将其下狱,而没有立即处死。

由这点看,世宗不是不明白自己的问题,但是他又是一个要面子的皇帝。所以他自己绝对不会改变他的做法。这是他一生执着的要面子。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世宗驾崩,徐阶草拟遗诏,改变了世宗的一些做法,释放了海瑞等惹怒世宗下狱的官员。甚至假托世宗的反省自责。

假如世宗活着,他是绝对不会反省的吧,他自登基做皇帝就开始执着专 制的生涯,要他自责,那是很难做到的事吧。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