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1) -- 史文恭

共:💬674 🌺296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最后回复一次

林彪是否向罗帅遗体告别的问题,你到罗荣桓纪念馆,相关报道的最后一页,有一篇《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罗荣桓同志的遗体告别》,里面根本就没出现林彪。结果有人拿出来当年报纸的影印件证明,林彪那天的确去了,不但有文字,而且还有照片。这段公案,当年在强国论坛有不少人都知道。

这很正常,罗荣桓纪念馆是以罗荣桓为主介绍的,其中没有遗漏罗帅的事迹就行了。林彪因为WG已经成反面人物,在介绍罗帅的事迹时,不必要提他的时候当然就不提。

纪念馆和人民网的陈毅大事年表,完全照抄的陈毅传附录的大事年表,陈毅传漏了的,他们也漏了。你以为中央档案馆主办的就一定是考据详细,那就错了,他们也是天下一大抄。

年谱只说12月1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复电同意陈、张、黎、饶、舒为常委,饶为书记,陈、黎为副书记,没有电报原文。

你这个要求有点高。

你提到的不也是抄别人的吗?难道《陈毅年谱》是陈毅元帅的起居实录,当初有专门人员,每天记录,在汇集成本(类似封建皇帝们的起居录),而且后人没有有意思的添加不存在的东西?

没有相关原始出处电文,你如何证明我举的TG官方的材料是不全的。

王稼祥,1931年11月,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第四次反围剿,1935年3月,任毛、周、王三人军事次小组成员,参与指挥长征,1938年8月,任军委副主席,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聂帅和罗帅配合林总,所以林总的指挥有他一份,王稼祥配合毛主席、朱总司令,这二位的指挥有没有他一份呢?

陈光的事太多了,你说具体一些吧。

关于陈光,“1938年,3月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与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率部挺进山东,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1941年,8月8日中央军委决定;山东纵队归一一五师首长指挥。成立山东军政委员会,任委员。 1942年,8月任山东军区司令员。1938年至1942年间指挥攻克樊坝、陆房突围、梁山战斗及1941年11月对日寇铁壁合围“大扫荡”的斗争。 1943年,3月离开山东赴延安,由罗荣桓精心安排,在以史瑞楚为书记的11人临时党支部护送小队护送下,于10月中旬抵达延安,入中共中党校学习。”

聂帅在红一军团时,是政治主官,与林总密切配合的,长期在一线部队,林的指挥要得到聂的赞同(也就要向聂讲清为什么这样安排,自己的指挥是如何体现中央的命令的)。聂与林的关系,类似于周与毛的关系,或周与朱的关系,邓(小平)和刘(伯承)的关系。王在中央军委中的作用,能和周比吗?

罗帅在独立指挥山东军政以前,可是有N年与陈光配合(作陈的政委)。

关于王稼祥,你是否有意漏了。他37年6月到38年8月去苏联治伤的事。另外,他因在1933年4月,他遇空袭被炸穿了肠,腹部通着管子、坐着担架参加了长征。 据说过雪山草地时,他肠子流脓,甚至爬出蛔虫。这也是他37年去苏联的首要原因。外链出处长征时,他能挺到陕北就很不容易了,期间毛周还能让他参与什么具体指挥。

6月和10月之间,有啊,8月2日,刘少奇致电陈毅并报中央,苏北各部队将来由你担任战役上的统一指挥”。

6月22日,刘少奇提议或者朱德、彭德怀之一,或者王稼祥,或者八路军三个师长与陈毅之一统一指挥华中。8月2日,刘少奇提议陈毅统一指挥苏北。11月10日,再次提议陈毅统一指挥,这难道还不算力主?

原文呢?你举的是刘的原文,还是你的话。另外,6月22日刘给中央去电,中央一直没有回复?

朱总司令打仗不行,本来就是某些无知的人编造的,不说对战争的全面指导,单讲战役指挥,朱总司令前有指挥第四次反围剿,后有指导清风店、保北、青沧、石家庄战役,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坚,每次都是干脆利落。和朱总司令相比,彭德怀同时期的作战指挥,就表现的野战强而攻坚略逊,且有时计算不够周密。

你对粟裕不感冒,就相信了粟粉编造的一让元帅,你要是对他感冒,那有该怎样呢?

华中军区司令员是不是虚衔,让出了这个位置,是不是就是让出了相应的职责?代司令员的责任是否和正司令员相同,同样出了问题,要负的责任能一样吗?

有自知之明就是怕担责任,你的解释有意思的很哪。

两让司令是有的吧,让以后,中央依然重要他是有的吧。关于粟让华中军区司令好像就你“清醒”,毛周刘的人都没想到你说的。朱“指导清风店、保北、青沧、石家庄战役”,指导能等同与具体指挥吗?聂帅难道仅仅是传话筒不成。

而且“清风店、保北、青沧、石家庄战役”能和彭总经历的那些硬仗相比吗?

陈毅去中原的时候,刘邓早就转出大别山到达豫西了,派陈毅去传达正说明了信任,否则邓小平自己去中央跑一趟不就得了,再说,参加过中央工委会议的又不是只有陈毅,难道连个传达人都找不到?

原本就派陈毅去中原局和中野给刘邓作副手的,派他将中央文件送去不是很正常吗?干嘛还另找人。

这类回忆录怎么了,早告诉过你,我是以回忆录为线索找的原始资料。

中央要张云逸率领两三个营过江的时候,那时候刘少奇还没到华中吧,他为什么只给张云逸两个连。

在武汉失守前后,大约有好几个月时间,完全可能建立相当完满的皖东抗日根据地,却只得到了某种限度的发展。项英限制部队的发展,限制群众运动,致使部队发展远远落后于战争需要和客观可能。刘少奇到华中的时候,“四五两支队减员很大,人数均不充足,地方工作薄弱,建立根据地的观念甚微弱”。

这就是项英对新四军原始股的态度?

他自己不努力,现在人家来擦屁股,还好意思闹情绪。是中央任务重要还是他的情绪重要?

项英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开马拉松会议算什么,丢下部队私自潜逃,这种行为都干出来了,给饶漱石穿个小鞋算什么。

张云逸过江的事,涉及有关高敬亭的争论。关于江北和四支队,高敬亭要负责任外链出处,否则叶项二人不会杀他(这次叶项是基本一致的。而且叶挺力主,项同意)。项突围的事,原本正常。邓小平在红7军时就有过类似的经历(31年2月,根据前委决定,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

项英是有问题(要为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的损失负责)。但许多是看法不同,不能乱扣帽子,什么责任都由他负。关于项,中央早有相关正式文件,其中的罪名只多不少(毛刘都对其不满),但给饶穿小鞋的事,其中是否有?

我关于许世友的说法,麻烦您还回去看看我是怎么说的,不要急着下结论。

你的不就是这个“我既然这么说,当然是颇读过几遍了。你总不会没读过这本书就来指责我吧,请您指出来我哪点说的不对很正常啊。诡辩的帽子扣的有点急吧。”我的回复“如果你真通读过许世友回忆录就不该举这个牵强的例子。陈在山东有些日子的,怎么说也先后参与了围歼李仙洲集团,孟良崮战役了,如果按照你前面所说的,许世友佩服陈毅,那回忆录该在记述这两战役时有所体现。不过你到现在也没有举出,相反死抱着济南战前动员的子虚乌有(陈毅在中野,离济南很远)。我只能得出3种可能,(1)回忆录没有体现过许佩服陈毅;(2)你不熟悉许世友回忆录;(3)、前两点皆有。

这就是对你“许世友,他在回忆录里极少描写上级领导,从来都是只是叙述领导的部署,而一旦有这种描写,往往就是不经意间的感情共鸣,比如徐总指挥信赖和期待的目光,陈司令员特有的宏大嗓门。由此可推断,他在济南战役动员问题上犯的这个记忆错误,正说明了他对陈毅在华野的肯定。链接出处”的最终回复。

另外,你的东南局的书记要副书记去做什么工作居然要讲党指挥枪的原则,笑话。请问,书记要副书记管民运工作,工作期间受民运部长领导违反了哪条组织原则?我也在这一起列了回复,“东南局副书记是中央任命的,职责上中央有相关规定。民运部是新四军政治部下属的一个部。如果书记委派副书记具体分管政治方面工作(领导政治部,指挥政治部主任的工作),是正常的。但去民运部,被民运部长领导,就不正常了。按你那么说,书记可以让副书记接受下级领导,是否可以推论书记有权让上面派给他的副手 下到基层当小兵,反正都是为革命工作。问题是这正常吗?

类似的例子,如果中央给某个军任命了一个副军长,军长让他去某个师蹲点是合理的,但让他到某个团由该团的团长指挥就不合理了(军长有权将刚到任的副军长直接降级为副团长或营长吗?要不,团长能领导副军长吗)。”

多说一句,既然你继续死抱着“许世友,他在回忆录里极少描写上级领导,从来都是只是叙述领导的部署,而一旦有这种描写,往往就是不经意间的感情共鸣,比如徐总指挥信赖和期待的目光,陈司令员特有的宏大嗓门。由此可推断,他在济南战役动员问题上犯的这个记忆错误,正说明了他对陈毅在华野的肯定。链接出处”。我们就没有必要讨论了,谁是谁非让大家评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