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台湾!台湾!(一)——(六) -- dave1a

共:💬28 🌺20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台湾!台湾!(六)西藏一篇

台湾的322选举“胜利结束”,小马哥光荣当选,既没有“一颗子弹”再起狂潮,也没有新料以扰视听,蓝营欢庆胜利,绿营表示尊重台湾人民的选择,结果到有点平平淡淡了。让习惯了台湾政坛“翻手云覆手雨”,“诡秘无常如大陆股市一般变幻莫测”的大陆民众和河里的众兄弟可能还一时适应不了,板砖,鲜花不知如何是好,“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人说?”呵呵,幸好达赖喇嘛正好赶来凑热闹,弄个骚乱什么的,赶上达赖倒霉,本来年龄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小,想回来大陆也不吭气;闹闹呢,在国际上搞点人气啊,结果声音挺大,效果不大,还让河里的兄弟在台湾选举剩余的力比多找到了发泄的地方,连枪带棍,泥沙俱下。

待遇比阿扁还差。

西藏对于大陆来说和台湾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青藏高原好像中国大陆的后山墙,挡风挡雨还防贼,想想看如果失去了西藏,中国的国防线一下子后退了多少?内地一下子就暴露在外人的鼻子底下,三线变前线了,还要仰着头监视敌人。在战略上多被动啊,如果说台湾是中国成长为第一流大国的羁绊,那么西藏就是大陆生死攸关的心腹之地了,台湾只能在战略上牵制中国,那么失去西藏,就等于在中国的脖子上套了一根绳子。

西藏越是稳定,西藏和内地融合的越紧密,喊“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就越响”。

兄弟有幸参与政府对外宣传西藏的展览有N年了,对西藏有了一点了解,还发动周围的摄影家兄弟贡献精品,编辑了几十幅西藏的摄影作品,有普通人生活的,有文化的,有风光(西藏的风光是自然的伟力,可以净化人的心灵)的,成为了赴外西藏展览的亮点,一个主管的处长曾兴奋把整理好的海外观众(有华人也有当地人)留言给我翻看了一遍,大部分的反应是“看到了生动鲜活的西藏,如此亲切和西方一般的舆论媒体关于西藏的印象完全不同。”兄弟为此也兴奋不以,毕竟有兄弟的智慧和辛苦不是?

啰嗦了半天,其实兄弟只是想说,达赖喇嘛兴不起大的波浪,中央对西藏的政策是对路子的,只是有一点点主观,还没有做到极致,再说又不是盖大楼,讲究个“深圳速度”,“浦东精神”,西藏的起点和历史情况不同,需要花一点时间才能完全融入到中华大家庭里。

中央在西藏的基础建设,农业、教育、卫生设施的建设都扎扎实实,而且对于西藏的文化不仅有保护的问题,还结结实实推动西藏走上现代化之路,普通的藏民都能感受到,享受到,并且越来越多的参与其中,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西藏在59平叛以后进行的民主改革更是深刻的改变了西藏的社会结构,这个变化更是不可逆的。普通的藏民对未来是有所期待,不是对达赖的期待,而是对经济更快的发展,享受更好的生活的憧憬和期盼。

兄弟2002年到拉萨出差,想得到吗?在拉萨能吃到当天空运的海鲜。拉萨不大,我去找一位摄影家朋友,未遇,几个在旁边烤火的藏族小伙告诉我,他的家搬到什么地方了,而且现在不在拉萨,回内地休假了。好像拉萨的居民之间都是大杂院里住的老邻居一样,亲切平和。

在拉萨只住了5-6天,却碰到很多有趣的事。

狗多。

拉萨大街上的狗很多,而且大摇大摆,大模大样,俨然主人一般,不似内地的狗要么狗仗人势,要么一个劲的摇尾巴献媚。呵呵,或有感慨:也许高原上对于所有的生灵生存条件都是严酷的,恶劣的,于是彼此之间就变得宽容了,人和人之间关系简单,不像内地那样尔虞我诈(也在变化)的,人和狗之间也和平相处了。狗狗看人的眼神很友善,看到别的狗狗的时候才凶巴巴的。

在拉萨的街头,会经常碰到摇着转经筒的藏民,中老年居多,岁月风霜留下深刻的皱纹,特有的高原红的粗糙的皮肤,虔诚与严肃的表情,一小壶酥油茶,一块糌粑也许就是一顿午餐。多数时候还跟着一条胖乎乎的小狗,不由让人望而生敬意。我经常目送他们远去,消失广场的深处。

或许一个年轻的藏族妈妈背着一个黑黑的小娃娃,笑嘻嘻的跑过来向你伸出手,一点也没有羞涩,一点也没有卑微,是啊,大家都要吃饭,你怎么能不慷慨解囊呢?这样的赠与(我不敢说施舍)让我也觉得高高兴兴,好像碰到老朋友一样开心!

我住在离布达拉宫不远的一个宾馆“商业宾馆”和军区很近,每天清晨从布达拉宫的这一侧经过布达拉宫,药王山,才能到达我的目的地。早上的太阳色温低,是金色的,把布达拉宫渲染的神圣而庄严,阳光把红宫变成金红,白宫变得柔和而富于质感,宫殿的结构或明或暗,极富立体感。这是我每天最喜欢的一段路程了,可千万别打出租车。

在几个约见的空闲,我不愿意呆在阴冷的房间里,爬上三楼的房间,对我这样的体重,需要一点勇气。拉萨冬天室内比室外冷多了!有点像内地的江南。喜欢找一个背风墙角,什么也不干——只是晒太阳。阳光钻进衣服里的每一个角落,身上就变得暖洋洋的。烦恼忧愁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惬意而懒散。看着来来往往的疯跑的出租车,看着金发碧眼的外国旅游者,转经的藏民,迈着小碎步不慌不忙的有主人或者没有主人的狗。。。。。。。

像我一样晒太阳的人在拉萨很多,呵呵,拉萨被叫做阳光城。

总能看到磕长头的,父亲、母亲还有两个或三个孩子,一路磕长头过来,不知道他们来自何处,也不知道在来拉萨的路上花去了多少时间,路上吃了怎样的苦头。通常到了布达拉宫,还要磕长头围绕布达拉宫一周,这中间好几个路口,当他们经过路口的时候,磕长头的家庭队伍对来来往往的车辆视而不见,但所有经过的车,小汽车、公交车、一路吆喝不停揽客的小巴、自行车就都停了下来,不约而同,让这些经历了千辛万苦的藏民先过——红绿灯成了摆设。

我有时候想:这些磕长头的藏民对现代文明的蔑视,是不是让我们这些自以为已经国际接轨,享受时尚生活的现代人有些羞愧呢?

跑题了,这是哲学和人类文明发展方向范畴的问题。与你我这样的芸芸众生不直接相关。

依我所见,这些我看到的,接触到的觉得像你挂念的远方兄弟一样淳朴,真诚的藏族兄弟不会成为骚乱的主体,更不会成为骚乱的中坚力量。

讲一个在拉萨碰到真实的笑话。

一日晚上,小请一位当地的老总,他带了两个朋友,一个大嗓门的四川人,还有一个藏族朋友,一入席要互相介绍一下,这位老总首先介绍大嗓门的四川人:“这是@#¥%&公司的老总###,#总。”交换名片。

接着介绍藏族朋友:

“这是*&%公司的老总,扎西!你就喊他扎总!哈哈哈!”

“杂种?”

我一听大惊失色,这多不礼貌啊!

“没关系,没关系”,我的老总朋友呵呵笑着说,“我们都这么叫!”

果然,连“杂种”都笑嘻嘻的说“没关系,没关系”!一边忙着给自己倒满酒。

这位扎总汉语很好,我们也谈的很高兴,就是“扎总”叫的别扭。

一个藏族小姑娘陪着我逛布达拉宫,很关怀体贴,开车(开车的就是那位扎总)一路开到山上,送到红宫,去之前,我特意换了一些5块,10块的零钱,见到功德箱就掏出几张放进去。藏族小姑娘是个好导游,让我知道了不少掌故。

她告诉我说,庙里的喇嘛很多英语都很好,但不会说汉语的很多。

后来一个老西藏告诉我,在喇嘛庙里捐钱想捐多少就多少,比如,你想给5块,没关系,把一百的放进去,自己找回95块来。

我听了真有点目瞪口呆。

说了半天,是给河里的弟兄一点关于西藏的感性认识。

西藏和台湾一样,都有“独、毒”的势力,但是中央政策对路,符合老百姓的意愿,老百姓的生活是实在的改善,西藏发展很快,西藏和内地的融合在加速。所以中央在骚乱发生以后,不惊不慌,迅速平息,从CCTV的镜头中看到,饭店里开始热热闹闹了,闹事分子闹完了,老百姓该干嘛干嘛,还要生活啊。

台湾和西藏有类是的地方,要从新融入到祖国的大家庭。只是西藏在身边,可以结结实实的做,台湾隔了一道海峡,还有百般阻挡的台湾当局,有劲使不上。

最总决定台湾回归的不是阿扁或阿九,不是坦克、飞弹,而是两岸民众密不可分的融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