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随园食单〉小记 -- 燕人

共:💬2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随园食单〉小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说起美食文化,头绪纷纷,令人不知从何说起。正好想起袁枚的随园食单,可以说是中华美食文化的一部里程碑。毫无疑问,这部书精华与糟粕并存,就像我们的文化一样。大家用个人的头脑,取精去糟,也就是了。

(一)

须知单

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

先天须知

  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人性下愚,虽孔、孟教之,无益也;物性不良,虽易牙烹之,亦无味也。指其大略:猪宜皮薄,不可腥臊;鸡宜骗嫩,不可老稚;鲫鱼以扁身白肚为佳,乌背者,必崛强于盘中;鳗鱼以湖溪游泳为贵,江生者,必搓讶其骨节;谷喂之鸭,其膘肥而白色;奎土之笋,其节少而甘鲜;同一火腿也,而好丑判若天渊;同一台鳖也,而美恶分为冰炭;其他杂物,可以类推。大抵一席佳肴,司厨之功居其六,买办之功居其四。

这是烹饪选用原料的原则。他记载的做法未必正确,但是他说的原理需要体会记牢,即:原料很重要,不同的原料有不同的味道。点睛之笔:司厨之功居其六,买办之功居其四。决不可轻视买菜的功劳。

指其大略:薄皮猪肉好吃,腥臊的猪肉不好吃。我知道大连的猪肉就很腥臊。做烤乳猪是不可能的;而广东的猪很香,白水煮了都好吃。金华火腿,只用义乌出产的•两头乌•。鸡要适龄,老了嫩了都不好,当然老鸡可以煲汤。小嫩鸡,美国人叫春鸡spring chicken,英国人干脆就用法语: poussin,中国人用来油炸,油淋,爆炒,外国人用来锔grill,油煎。因为鸡的质地很嫩,不用长时间烹调。但是味道比较淡薄。

tesco有poussin出售,因为是法国名字,那是自然要贵些的。如果奢侈的话,就买一回尝尝。把鸡肉剁碎块,能吃辣的用剁辣椒或者豆瓣酱炒。湖南名菜东安子鸡,用的是干辣椒。不能吃辣的用大块鲜嫩姜切丝,或者泡菜姜,这是湖湘一带的吃法,用嫩鸭的话就是一道名菜子姜鸭块。或者用英式中餐的ginger lemon sauce,快火炒熟,那叫一个嫩字!

袁枚会很不屑:用那末多调料,哪里还有鸡的味道?问题就在这里,太嫩的鸡味道很淡的。其实不光是鸡,无物不如此。

(二)

火候须知

  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有须武火者,煎炒是也,火弱则物疲矣。有须文火者,煨煮是也,火猛则物枯矣。有先用武火而后用文火者,收汤之物是也;性急则皮焦而里不熟矣。有愈煮愈嫩者,腰子、鸡蛋之类是也。有略煮即不嫩者,鲜鱼、酣蛤之类是也。肉起迟则红色变黑,鱼起迟则活肉变死。屡开锅盖,则多沫而少香。火熄再烧,则无油而味失。道人以丹成九转为仙,儒家以无过、不及为中。司厨者,能知火候而谨伺之,则几于道矣。鱼临食时,色白如玉,凝而不散者,活肉也;色白如粉,不相胶粘者,死肉也。明明鲜鱼,而使之不鲜,可恨己极。

烹调三原则:选料,烧制,调味。还可以加上第四条:装盘上席(presentation)。第四条在国外尤其重要,但那是烹调之外的事情,暂且不论。

上一次我们谈过选料,这次谈谈火候(烧制)。随园老人为我们总结得很清楚。火候有文火,武火,要分别使用。区别的关键是肉类中的结缔组织,即肉筋肉膜的多少,植物中纤维质的多少。这些物质都不易消化。需要持续加热才能分解,方便进食。对于易熟的食品如鲜鱼,要武火才能保持肉鲜嫩。对于不易熟的如五花肉,牛腱肉要用文火,才能使肉中的结缔组织融化,从而软烂可口。

著名的一个案例是鸡胸肉。大多数中国人不会处理鸡胸肉,所以在中国市场上鸡胸肉的价格相对便宜。鸡胸肉是非常鲜嫩的高级材料,北方菜系传统上称作•鸡牙子•。饭馆里最普通的做法是快火爆炒,炒鸡片,炒鸡丁。我记得很多年前厨师考试的必考题目就是炒鸡丁,原料是一只活鸡。有个高手从杀鸡到上菜只用三分半钟!鲁菜的名菜芙蓉鸡片可以用鸡胸直接炒制。川菜的宫保鸡丁更是人人皆知。高级的芙蓉鸡片做法,是把鸡胸肉剁成肉泥,在清汤中成型后,调味勾芡上桌。吃口更为鲜嫩。川菜中有同样的做法,叫做鸡豆花,因其鲜嫩如豆花,但是由鸡肉制成。

鸡胸肉太嫩,没有任何结缔组织,必须快速成熟才能保持其鲜嫩口感。普通人家不明白这个道理,把鸡胸肉与其他肉类同样加工。像北方人用鸡胸肉炖蘑菇,口感必定如嚼枯木。或者切馅包饺子,与猪肉饺子同样煮法,口感一定发干。

像袁枚说的鲜鱼成死鱼的事情,恐怕太正常,我在大连的许多饭店都吃过这种·可恨已极·的鱼菜。大多数人似乎不在乎这口感的区别。说到底,品味是很悠闲的事情,为吃饭而奔波的人恐怕还没有这个心思。

(三)

用纤须知

  俗名豆粉为纤者,即拉船用纤也,须顾名思义。因治肉者要作团而不能合,要作羹而不能腻,故用粉以牵合之。煎炒之时,虑肉贴锅,必至焦老,故用粉以护持之。此纤义也。能解此义用纤,纤必恰当,否则乱用可笑,但觉一片糊涂。汉制考齐呼曲麸为媒,媒即纤矣。

这是袁枚对于淀粉用途的解释,说的有对有错。治肉者作团,不必用淀粉而能合,因为肉类蛋白的凝胶作用使然。用了淀粉的好处有二:一是额外增加粘结,二是保护肉汁不流失。这是淀粉的特性造成。

比如最著名的肉团,扬州狮子头,制作过程中要求只用很少的淀粉,在肉团的表面粘上一层。因为淀粉的糊化作用,大量的淀粉放到肉馅内部,会使狮子头吃口发硬,不爽口。功夫到家的狮子头,软烂到要可以用调羹舀着吃。

当然,穷人家,不会烧菜的人,还有奸商,会在肉丸子,肉圆中放很多淀粉,或者类似的物质。这样会使有限的肉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味道和口感是显然无法与不加或者少加淀粉的肉圆相比的。穷人家图省钱吃个肉味,奸商就是昧良心赚钱了。

欧洲人烧肉圆类的菜,往肉馅中添加的是碎面包。我的小姨总是在肉丸里面加上揉碎的馒头,吃起来也很爽口。我问为何不用淀粉或者面粉,她说那会发粘的。劳动实践出真知!

(四)

戒耳餐

  何谓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不知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余尝谓鸡、猪、鱼、鸭豪杰之士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海参、燕窝庸陋之人也,全无性情,寄人篱下。尝见某太守宴客,大碗如缸,白煮燕窝四两,丝毫无味,人争夸之。余笑曰,“我辈来吃燕窝,非来贩燕窝也。”可贩不可吃,虽多奚为?若徒夸体面,不如碗中竟放明珠百粒,则价值万金矣。其如吃不得何?

袁枚作过小官,似乎是县级官员,不很有钱。所以他的美食评价注重食品味道,不重物值。豆腐得味,远胜燕窝,这是非常中肯的评价。

我从未吃过燕窝,也不会想去吃它。那真是很邪(weird)的食物。我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糟粕之一,太过残忍。金丝燕用自己的唾液营造小窝。干燥后的小窝就被人取走,卖的时候叫做官燕。可怜的金丝燕为了后代,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吐出唾液,直到最后吐血了,做成的燕窝还可以卖出•血燕•的价格,只是为了满足有钱的官员或者商人的嗜好。

许多有钱人的毛病就是每天不知道吃什莫才好,只好找珍惜古怪的东西吃。最著名的是西晋石崇,日费千钱,尤无处下箸。吃饭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失去基本的意义,所以他们吃的叫做•耳餐•,只是名字而已。

闽菜名品佛跳墙,算是一种高级的杂烩,内容物包含种种肉类和海产。商家如果一味以高档原料夸耀,那就是•耳餐•,有名无实。如袁枚所说,不如在碗里放入明珠百枚,则价值万金,就是不能吃。

袁枚不知道,在现代中国,就有这种人,在菜肴里面放上金箔,以示高档。这种宴席还好没有成为主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