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追日记 -- 晨枫

共:💬247 🌺48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威斯敏斯特(上)

威斯敏斯特是一个不大的地方,在这里集中了英国的议会、首相府、各大部,还有最高哀荣的处所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如果当年大英帝国是日不落帝国,说威斯敏斯特为日心应该不为过。

英国成为老大帝国不是偶然的。英国的立国之本不是海军,也不是重商主义,而是君主立宪制就是英国的立国之本,而立宪的核心就在于议会,泰晤士河边的英国议会自然是威斯敏斯特的中心了。说起来,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中,君主的作用远远低于立宪,议会大厦的名气远远大于白金汉宫,议会大厦钟塔上的大笨钟悠扬的钟声更是为世界各地使用落地座钟的人们所熟悉。议会大厦的正式名称是威斯敏斯特宫,不过人们不大这么叫它。有意思的是,在1965年之前,议会大厦一直是王室的财产,由王室委派一个贵族照管,到65年才移交给议会自己管理。议会大厦不是一直就是这个样子的。1834年一场大火,把议会大厦烧掉大半,著名英国画家特纳目击了这场大火,还画下了火灾的场面。大火后,王室举办了一场建筑设计竟标,同时在公众中展开了一场有关重建议会大厦的大辩论。当时主要的候选建筑风格有哥特复兴风格和伊丽莎白风格,这和英国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英国在几十年前刚刚失去了在北美的殖民地,新兴的美国的白宫、国会大厦的古典复兴建筑风格体现了对希腊民主和罗马共和理念的追求。英国出于对革命的仇视,拒绝这种离经叛道的理念,当然也拒绝和这种理念相连的建筑风格。伊丽莎白风格比较“土”,被否决了,哥特式建筑代表了传统和基督教精神,很快成为英国建筑的新时尚,于是重建的议会大厦成为哥特复兴的代表。建筑师Charles Barry和他的助手Augustus Pugin的方案入选,但Barry本人的建筑风格实际上更接近新古典主义,所以Pugin的作用十分突出。Pugin是19世纪英国建筑界哥特复兴潮流的主要推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大力推动哥特式建筑在英国的复兴。但后来走火入魔,被送入现在成为帝国战争博物馆的Bedlam精神病院。在他妻子的要求下,他被从医院接回家,两天后去世,终年才40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泰晤士河边的威斯敏斯特宫,通常称为议会大厦,这一定是英国最著名的建筑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左为维多利亚塔,是女王/国王进入议会的入口;中间的尖塔是詹姆士塔,是议会的档案馆;右面当然就是著名的钟塔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维多利亚塔今天大门紧闭,女王猫在宫里,今天没功夫和议员们扯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议会大厦倒没有大门紧闭,但“肉将军”把门,进去是休想的

议会大厦的钟塔的设计图样是Pugin呈交给Barry的最后作品,这之后他就陷入了疯狂。钟塔上的大钟也是Pugin的设计,正式名称是威斯敏斯特大钟(The Great Clock of Westminster)。议会大厦的另一头是维多利亚塔,这里面对白金汉宫,是女王或者国王进入议会的专用入口。塔顶上根据女王或者国王是否在议会,而升起王室旗或者米字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伦敦随处可见的红色双层公共汽车和议会大厦相得益彰,旁边的小卡车拉得是工具车,不是小钢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得清大钟了,对一下表,呃,才下午一点半,就这么昏暗,这个鬼天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议会大厦的内院,不像一个公共建筑,倒像一个大教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些自行车该不会是议员大人的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想当年,议员可以坐船来的,海军国家,这才有点意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议会大厦的河对岸就是为纪念千禧年而建的“伦敦眼”大转盘,后面那座灰白的毫无特色的高层办公楼就是前面夜景里提到打动画投影的那座大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或许时间不对,伦敦街头的旅游品摊贩不多,这是在威斯敏斯特桥头仅见的摊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威斯敏斯特宫前的桥,当然就是威斯敏斯特桥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英国人什么都喜欢弄一个贵族纹章一样的东西,桥上也要打一个章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都说北京长安街的规划杂乱无章,泰晤士河边也好不到哪里去,看看这,一点协调也没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要是天气好的话,坐在这里看看风景,倒是不错的

如果一个城市只能挑一个标志性建筑的话,那巴黎就是艾菲尔铁塔,伦敦就是议会大厦了。Pugin的纤细、密集、挺拔的垂直线条给议会大厦一种轻灵和精巧的印象,和Wren的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的沉稳、秩序和天人合一截然不同。如果Wren的古典主义像恩格尔的大浴女一样丰盈,那Pugin的哥特复兴就像古斯塔夫•莫罗的莎洛美一样出世。议会大厦立面的重复主题构成了一部激荡的旋律,奏出了Pugin在对天堂的追求和入世的情感之间挣扎的现实。如果喜欢摄影,也有足够的时间,这里的光与影的效果可以一直玩下去。可惜我没有时间了。不知道是不是现在不对公众开放,还是没有找对入口,反正我是不得其门而入。只看到门口防止恐怖分子车辆闯关的混凝土障碍物,还有手持MP5冲锋枪的警察。

议会大厦的旁边就是威斯敏斯特修道院。这是一个真正的哥特式的大教堂,而不是伦敦很多地方可以看到的仿古的哥特复兴式。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始建于11世纪,这是王室的教堂。但威斯敏斯特修道院最大的名气不是来自其哥特式的建筑,也不是其御用教堂的显赫,而是在这里安葬的人们。这里是英国王室安葬王公、宠臣的地方,也是很多英国历史上杰出的文人雅士的最后安息之地,不少作家、诗人、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将军和社会活动家都安葬在这里,在这一点上,这又相当于英国的万圣祠。据说这里安葬了一千多人,当然这里面不会都是对人类历史有杰出贡献的,有些是靠王室的恩宠“混”进来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倘佯在众多精美而肃穆的雕刻和墓葬之间,看着很多陌生的名字和不以为然地简历,和他们故作庄严的样子,不仅哑然。当然,这里很有一些历史将永远记住的名字,向牛顿、达尔文、亨德尔、哈代、南丁格尔等,当然还有伊丽莎白女王和苏格兰的玛利女王。还有一些英国历史上的名人,虽然不安葬在这里,但也在这里有一席之地,如莎士比亚、简•奥斯汀、丘吉尔。克伦威尔曾经安葬在这里,但被乔治二世下令迁出,吊尸示众,如今还能看到当年克伦威尔的墓穴。有意思的是,英国最著名的战将纳尔逊的遗体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而不是这里。另外,很多将军都是少将,看来当年帝国扩张的时候,只要一个少将带上几个小兵就可以打天下了。其中一个少将说有名也没有名,说没有名也有名,他的名字叫詹姆士•沃尔夫,此公率军在魁北克的亚伯拉罕平原打败了法军,为英国把法国势力逐出从魁北克到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新法兰西奠定了功勋。他也和纳尔逊一样,在战斗取得胜利的时刻,胸前中弹,在听到“他们逃啦”的欢呼声中,闭上了眼睛,成为帝国的英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威斯敏斯特修道院门匾上的王室徽记标明了御用教堂的身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和议会大厦是近邻,后面白色的双塔就是修道院的南立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看议会大厦,两家的哥特式风格倒是呼应得很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内部不让拍照,真气人。只好偷偷抗议,偷拍一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Lady's Chapel是安葬英国先贤的地方,看看这屋顶!全无哥特式通常的肃穆,反而是世俗得很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再看一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实这小院(cloister)才是12世纪的原物,其他很多都是后来修建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还是早期哥特式的样式,还带有一点先前Romanesque的味道,比18-19世纪哥特复兴风格要厚重

从建筑上讲,威斯敏斯特修道院最精彩的一笔不是华美的南立面,或者高耸的大堂,而是在圣坛另一侧的Lady's Chapel。英国建筑对西方建筑的影响不大,但这不妨碍英国建筑偶尔添加一笔自己的特色。哥特式建筑的室内特色在于肋拱顶,这里有一定的力学的道理,也有相当的美学的因素。到了英国人手里,哥特复兴成为一种理念,肋拱的技术因素已经淡出,装饰性因素开始突出,于是英国人发挥在木构建筑时代就开始的在天花木梁上雕花修饰的传统,将哥特式建筑传统的简单肋拱改变成英国特有的扇拱,向芭蕉叶一样花哨,但实际上没有力学上的作用。威斯敏斯特修道院里Lady's Chapel的扇拱是一个典型,华丽、轻灵、世俗,全无通常哥特式建筑的森严、神秘和出世。类似的扇拱在温莎城堡里也能看到。

说到威斯敏斯特的警察,大概是911和伦敦地铁爆炸的缘故,伦敦警察的警惕性和传说中的“好好先生”大相径庭。观看议会大厦最好的角度是在泰晤士河对岸,尤其是从Lambeth方向,这里没有威斯敏斯特桥的遮挡。这里还有Lambeth宫,是当年威斯敏斯特大主教居住的地方,现在是花园博物馆。我正在这里拍照,看到镜头里有三个穿着鲜绿色马甲的警察在河边扎堆,因为他们和议会大厦比起来很小,不影响取景,我就没有在意。然后东看看,西拍拍,慢慢向河边走去。但在我没有注意的时候,这三个警察从左中右三面把我包围了,然后问我在拍什么,为什么要拍警察,我只有装傻,“啊,没有看到警察呀,我只是在拍议会大厦呀”。要看我的照相机。小DC你尽管看,但大相机是用胶卷的,现在看不了。盘问了一会,看我就是一个旅游者,告诉我不得到许可不能拍警察,就放我走了。沿着河边继续漫步,那几个警察反正就在这里巡逻,不一会又碰上了。我一把抓住他们,没等我发话,一个警察已经说“No”,大概以为我要拍他们。我哪那么蠢,你找我麻烦,我也要找你麻烦,让你给我拍几张照总可以吧。于是,嘻嘻,我也在这里留下两张“到此一游”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见那三个小绿点吗?那是三个警察,后来竟然在我不知觉的情况下,把我包围了,要盘问我为什么要拍警察。切,那个警察阿姨一点也不PP,我还不乐意他们占住我的镜头呢

从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和议会大厦出来,就是白厅大街,这里是英国政府机构所在地,财政部、国防部、首相府等都在这里。这些政府部门和世界其他地方差不多,一个个灰白石砌的巨无霸,一看就是了无生气的官府之地。唐宁街10号的小巷口铁栅门紧闭,游人隔着空隙往里探望、拍照,我也随俗。对过的国宴厅(Banquet Hall)其实是英国Palladinian建筑的开始,是Indigo Jones的杰作。今天看来和周围其他建筑没有什么不同,个子还要小一号,但在当年这是开风气之先的,把英国建筑从哥特式的宗教色彩和都铎建筑的乡土气息中引到希腊罗马的学院派风格,是英国建筑“正规化”的开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铁栅门里就是唐宁街,那褐砖房子中间就是唐宁街10号,英国的首相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英国财政部,那上面的雕刻不知道耗用了多少库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白厅大街上的阵亡将士碑,女王每年都要在老兵节到这里来致敬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不起眼的建筑就是国宴厅,Indigo Jones从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学艺回来后设计的,这是一个经典的帕拉丁主义建筑,开始了英国学院派古典主义建筑的风气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