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中国医药行业的今天和明天看中华民族的另一个选择---更新中 -- yaodao

共:💬68 🌺19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中国制药业--尚看不到曙光 (二)

中国的制药业到底在做什么,又能做什么呢?

前面提到了,我们没能力研发.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等人家的药物专利过期后,拿来配方仿造.要么做点换汤不换药的小改动,比方片剂改散剂等等.一般一个药物的专利保护要6-8年.也就是说,要么我们得等6-8年才能廉价地用上西方国家用的药,要么得花巨资进口.

要说等上几年再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问题是,那全是西方定的游戏规则.专利保护6-8年也是他们自己之间妥协的结果.我们只是顺便占便宜.我们其实没什么话语权.如果哪天他们想另一种玩法,我们一点儿着也没有,更严重地是,一旦西方联合在一起为难中国,我们会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

河友云锦描述的我是早有耳闻,那些不是我走访的时候能看到的.不过一看就是行内人,至少是了解这行的人才能知道的细节.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配方,为什么我们有些药就是不如进口的疗效好了的原因吧.我同意孟龙河友所说,” 软的管理差了好多年”. 其实硬件也一样差距大了去了,具体反映就是工艺差.有配方也可能造不出来.

其他制造业,我不在行,可要说中国制药业在国际上的地位落后于印度,那是肯定的.可是不是象一足无间河友所说的20年差距,我不敢说.可真正令人担忧的是, 印度已经开始走上自主研发的路并初见成效(比如抗肿瘤药),而我们呢?几乎所有的业者都津津乐道什么”到2010年前,会有几千亿专利药的专利保护过期,好坏赶快上”.没有一家认真想过要投资自己研发.而我们国家投入也少得可怜,2007全年投入研发才14.1亿圆人民币.而美国每一种药就投入了平均8.0亿美元. 印度有其特殊性,比如西方对印度的仿制药政策十分宽松,这使的印度药业很快能从国际市场上赚到大量资金.而且印度也能收购西欧和北美的制药公司,使得他们的技术积累迅速增长.再加上国家大力支持, 印度制药业今年发展强劲.而前两点,西方一直封锁我们.我们自己国家也没有大量投入.所以印度制药业领先中国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如果冷静分析一下,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政府是如何定位我们自己的: 我们还在挣扎求生存,我国发展还没到真正提高民生质量的阶段.或者说是牺牲民生质量来谋求发展以图生存,先得活下去才能考虑怎么活得好.看看我们的制药业就知道我国离真正强大还有多远.

这就是我国制药业的现状,这种积重难返的状态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对于这么重要的战略产业,我们的政府在做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

由于这个行业我们一没有发言权,二是基础十分薄弱,你让政府怎么办? 其实政府在这方面正进行着艰苦的努力.既然我们不能通过收购西方的公司来吸收技术,而且这个技术也不是简单花钱能买来的,况且有人家也不卖,那怎么办?只好请人家进来了.

那我们最缺什么呢?人才.

缺什么样的人才呢?其实我们自己培养的各个专业的人才也很多,质量也不错.可是我们真正缺乏的是那些有系统管理经验,参加/主导大研发项目的统筹性人才.更缺乏这种协调上百个部门的统筹规划,信息流通,处理,总结及归纳的实战经验.这些东西你不做永远也学不会的.西方公司是不会手把手教我们的,干吗给自己培养一个强大的对手来抢自己的饭碗?因此西方公司千方百计地围堵和阻止对中国的技术转移.宁可不进中国市场,也不能导致技术外泄.这一点上,西方大制药公司是协调行动的.

其实我们的政府是准备做大让步的. 政府一直在等待一家制药业能愿意将他们的公司利益同我们国家的利益相协调的, ”我们甚至允许它在中国市场获得一定的垄断利益” (一位高层的原话).也就是说我们在找一个伙伴能帮我们根本性地提高药物研发水平,再大的代价我们也愿意.可那完全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尤其是那些大公司,我既想要你的市场,又什么也不想给你.只有一家比利时的小制药公司,西安杨森的前身,扭扭蹑蹑地给了点制造工艺方面的资料.就这么点儿帮助,就帮助这家公司成为中国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外资药业,远比那些大公司如辉瑞, 葛兰素史克, 礼来等要高.

由于近十年的研发瓶颈,各大制药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于是不得不跟中国政府妥协.而政府的底线是,既然来就得留下点什么, 研发,制造都行.这个谈判是极其艰苦的,然而进展还是有的.于是有了上海的葛兰素史克R&D中心, 阿斯利康在无锡的药厂等等.说白了是市场换技术.为了能留住这些企业,我们是做了不少牺牲的.政府很多时候对那些外企的胡作非为忍气吞声.举几个例子, 西安杨森的息思敏,由于严重心血管副作用,早已在西欧及北美下市.可是在没有提供足够安全数据的情况下, 西安杨森坚持不从中国市场撤出此药,最多只是减少剂量而已. 这么多年,如果临床试验除了事, 西方公司要么逃避责任,要么找法律漏洞耍赖.没有一家, 甚至没有一家按照国际惯例赔偿的.摆明了就是歧视.其它各种投机取巧,事多了去了.这里不能不感叹一下,不少是我们自己的同胞”自告奋勇”地冲在第一线.还有这些公司故意从新加坡,台湾,香港找来任中国区主管们,他们可是知道怎么击中中国的软肋.

政府知道吗?当然知道,说起来SFDA(中国药管局)的同门恨的牙痒痒,可又能怎么办?

既然付出了这么多,那么这个市场换技术的效果如何呢?

再扛会儿铁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