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1.中国航母战斗群的辉煌(ZT) -- 大江东去

共:💬7 🌺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中国航母战斗群的辉煌(ZT)

第二章、航母战斗群--实现海洋战略的中坚

  建设中国强大的海军是中国几代人的宿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初期百废待兴的困难条件下,就开始从无到有地建立海军,并毅然将苏联贷款的一半拨给海军。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新中国海军已经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然而,对照建立强大海军的宿愿,想想中华民族对建立海洋国家尊严的期待,看看现代军事科技与海军装备的发展,应该说,相比之下,中国海军落后了,要不辜负建设强大海军的期待,就必须奋起直追。

  海洋及海上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海上空中力量以及海上制空权对于制海权的重要性也已经为主要海军国家所认同。舰载机的空中打击力量犹如舰艇作战能力的延伸。没有海上空中打击力量,没有海军航空兵提供作战海区空中预警和远程反潜搜索,要在脱离岸基力量支援的情况下遂行现代化海战任务是难以想象的。中国是一个幸运地拥有辽阔海洋的国家,但是,中国的海军航空兵目前仅拥有岸基飞机和少量舰载直升机。岸基飞机受作战半径、指挥控制等诸因素限制,在中国海洋防御外沿海区,如南沙海区、钓鱼台海区等海区执行任务常常是鞭长莫及或是仅能象征性地作短暂停留,很难或不能为舰队提供有效的空中掩护,更难以夺取制空权。舰载直升机武备薄弱,速度慢、航程短,仅适应于执行有限的反潜、运输和救护等任务,其作战能力远不及固定翼飞机,无法遂行制空任务。

  鉴此,发展航空母舰及其舰载航空兵是中国海洋防御以及海军发展的实际需要。

  航空母舰及其舰载航空兵将会在提升中国海军制空制海战斗力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直接影响到中国海军能否有效地为中国沿海经济建设和开发活动保驾护航,能否有效地捍卫中国的海洋权益,能否在国家统一中发挥重要作用,说到底,能否在未来海战中取得胜利,稳固地立于不败之地。为了建设强大的海军,为了取得未来反侵略海战中的胜利,中国海军迫切需要建设自已的航空母舰战斗群。

  当代航空母舰集高新科技装备于一身,聚数千海空官兵于一舰,构成了强大的海空作战力量。航空母舰首先是海上浮动机场,即舰载机的作战平台,各类性能先进的舰载机可遂行对空、对舰、反潜攻击,也可对沿海陆地实施空中打击;此外,航母还是发射远程巡航导弹对陆地目标实施打击的作战平台,并且拥有各类反舰、防空武器系统。航空母舰与其担任护卫任务的各类舰只组成的战斗群,以其强大的制海制空全方位作战能力成为海上力量的中坚,稳居“海上霸主”的宝座。然而,这一地位的取得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同海军战略和装备发展的挑战。

  自1910年美国人伊利在“伯明翰”号巡洋舰上试验始,飞机上舰已有八十余年历史。但那时的航母受限于舰载机性能低下,还只能做为辅助舰只,海战的主力战舰仍是战列舰。因此,尽管美国航空先驱米歇尔在演习中仅几分钟就将一缴获的德国重巡洋舰炸沉海底之后,飞机在海战中的作用仍未被充分认识。到二战时期,飞机性能的提高改进、机载武器威力增大使得航空母舰在海战中的地位上升,其做为海战主力的作用逐渐显露出来。英国皇家海军在塔兰托港的胜利使海军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海上空中力量的重要性,并开始注重发展使用航空母舰。

  日本“联合舰队”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舰队对珍珠港发动的偷袭,就是大规模使用航母舰载机取得重大战果的突出例子,山本五十六因美国航母不在珍珠港而未能歼灭之而仰天长叹。然而,彻底转变“大舰巨炮”的旧观念并非朝夕之功。英国皇家海军围歼“俾斯麦”号之战即是一例。当“光荣”号和“皇家方舟”号上相继起飞的“旗鱼”式飞机用鱼雷击伤了“俾斯麦”号后,皇家海军并未继续轰炸,而是等待主力舰队的“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战列舰赶上,将其击沉。日本也建造了空前绝后的拥有460毫米大炮排水量高达七万二千吨的“大和”号及“武藏”号巨无霸战列舰,在美国海军飞机和潜艇夹攻下,一无建树,葬身海底。航空母舰在海战中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太平洋战场。尽管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战列舰大都在珍珠港遭到厄运,但幸免于难的美国航空母舰却在随后的海战中成为海战中坚。珊瑚海海战可算是航母之间的前哨战。大规模的航母编队进行海上决战是美日中途岛海战,美国以损失一艘航母的代价取得了击沉四艘日本航空母舰的重大胜利。从此,日本帝国海军一蹶不振。而美国航母在太平洋、在莱特湾、冲绳等地,更是大显神威。此时,航母的作战使命已经扩充到反潜,攻击陆上目标和支援两栖作战等。

  经过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战考验,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海上空中力量已经稳居海战中坚地位,“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已成为广泛认同的结论。战后,随时着舰载机技术、导弹技术、核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的飞跃发展,航空母舰的作战能力不断提高,今天的航母已远非二战时的航母所能比拟。美国海军发展战略始终以航母战斗群为核心,由中型航母向攻击力更强的大型航母发展,由具有无限续航力的核动力航母逐步取代常规动力航母。时至今日,美国拥有12个大型航母,其新建造的核动力航母已达十万吨以上,成为世界上唯一的海上“超级大国”,并稳居海上霸主宝座。美国海军从朝鲜到越南到海湾,基本上都是把航母用作流动机场,为美军参战提供了强大的海空战斗支援;在与前苏联的海上争霸中,独领风骚,为美国赢得了海上霸主地位。如前所述,航母的主要攻防武器是各类舰载机。简单来讲,有什么样的飞机,就能遂行什么样的任务。从初始辅佐战列舰的任务至今,航母的作战使命,编成及战术运用已主要在美国海军手中得到大幅度发展。

  现代航母的作战使命主要包含:

  1)争夺战区制空权,为舰队和上陆的海军陆战队提供可靠的空中保障。航母是取得海上制空权最可靠和最有效的手段。这是航母的传统使命,也是现代航母的首要使命。尽管如此,除英阿马岛战争外,战后现代航母尚未被真正用于舰队防空实战。美国海军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的护航作战可勉强算入此类。

  2)争夺战区制海权,消灭敌海上有生力量,保护己方海运及兵力投送。与争夺制空权相似,夺取制海权也是航母的主要使命。与一般水面舰艇相比,航母的舰载机攻击力强大,作战范围较广,行动方式也较灵活。但是,自战后以来,鉴于没有爆发大海战,航母在当代大海战中争夺制海权的作用尚有待实战检验。仅有的战例都和利比亚的“女战神”相似,即航母对中小舰艇。结果是航母一边倒的胜利。

  3)舰载机攻势反潜作战,在大洋及接近敌方的海域消灭或阻挠敌核弹道导弹潜艇发射核导弹,拦阻敌核动力攻击潜艇进入己方重要海上通道。二战及战后的经验表明,飞机是海上反潜极为有效的办法。至今,机载吊放声纳和空投声纳浮标仍以其难以匹敌的效费比而为各国海军所青睐。反潜为英国“无敌”级和前苏联航母的主要作战使命,同时亦为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重要作战使命之一。冷战期间,美英舰队经常在北大西洋甚至巴伦支海演练攻势反潜作战。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也经常与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对马、津轻和宗谷海峡演练。

  4)攻击摧毁岸基重要目标。在本土外作战中,在空军战机不具备临近机场的条件下,航空母舰可与空军远程战略轰炸机协同作战,对敌陆上目标发动攻击。而且,航母与陆基机场相比,虽起降难度大,但具有较好的隐蔽性、机动性和不易受攻击等优点。航母可以在海上机动,可以前出至打击目标附近,或後退至远海安全海域。航母的机动性也可增加攻击机群的突然性。美国海军航母在战后的实战应用多属此类,如朝鲜、越南、巴拿马、海湾等战争。

  5)投送兵力、支援两栖作战。航母在制空制海权上的巨大威力及其打击陆上浅近和纵深目标的能力,使它成为两栖作战的天然中坚。战后自仁川、苏伊士到格林纳达、索马里,几乎所有重大两栖作战中都有航母的身影。近年来,航母开始直接参加两栖兵力投送。“罗斯福”号(“尼米兹”级第四舰)已开始试点搭载600名海军陆战队官兵和配属的6架CH-53D “海种马” 式及4架UH-1N“休伊”式直升机。如此搭载时,航母飞行联队必需撤下两个战斗机中队。“艾森豪威尔”号也在海地维和期间,撤下所有舰载机,换载陆军第10山地师和海军陆战队的直升机,将其投送海地执行维和任务。英国“无敌”级航母在设计时就考虑到搭载一个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营。航母还曾被用于紧急情况下撤退人员,如越南、利比利亚。

  6)和平时期在冲突地区显示武力,发挥威慑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显示武力大概是战后航母最成功的作用。航母具有极为灵活机动的兵力投送能力,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便于在实力外交中灵活应用。与部署陆空军所涉及的复杂政治、外交、特别是后勤保障的困难相比,航母的这一优势极为显著。但不是所有航母都可用来显示武力,坚强实力后盾必不可少。美国海军可以派“独立”号和“尼米兹”号战斗群来台湾海峡显示武力,英国皇家海军要是派小型航母“无敌”号来香港显示武力就有点可笑了。航母战斗群的其它作战使命可为上述使命的组合,如维和行动、执行禁飞禁航区、实行海空封锁、掩护己方潜艇突防和保护己方弹道导弹潜艇待机发射区域,等等。航母战斗群的编成及战术运用航母虽然威力巨大,但是那威力对中远距离更为有效。这一点航母有点像关公,那把青龙大刀使人一般不易接近。但一旦敌手钻将进去,来一个贴身格斗或暗箭潜射,那把青龙大刀就不那么游刃有余了。

  所以,航母出航时,总是以战斗群形式出现,前呼后拥,左夹右持。因为航母毕竟也是敌方打击的重点高价值目标。航母战斗群的编成随作战对象,作战海区,作战使命和敌方威胁而定。以美国航母战斗群为例,一般情况下,每个航母战斗群配有担任防空、反潜和护卫任务的2-4艘导弹巡洋舰、导弹驱逐舰或导弹护卫舰,1-2艘攻击核潜艇,以及支援补给舰。每艘航母配备一个舰载机联队,一般含24架F-14A/B/D,24架F/A-18C/D,10架A-6E(将被F/A-18E/F)取代,4架E-2C,4架KA-6A加油机,4架EA-6B电子战机,6架S-3C反潜机,6架SH-3或SH-60B直升机。航母战斗群的作战部署以大纵深、多层次、全方位为原则,意在全面夺取战区水面、水下、空中和电磁控制权。

  兵力配置一般分外中内层。 外层为远距离防御层,配置在距航母185-450公里处,由卫星、E-2C(距航母185公里)和舰载雷达提供侦察预警,325公里外的2-5架F-14担任攻势防空,执行对来袭的敌机或巡航导弹远程警戒和截击任务;F/A-18、A-6E和“战斧”巡航导弹实行反舰对地攻击(可远达1000公里以外),S-3C(400公里以外)和岸基P-3C(1000公里以外)担任远程反潜。有时可另派1艘攻击核潜艇先于编队3-4天隐蔽出航,执行探路和驱潜任务。 中层为区域防御层,配置在距航母50-185公里处,仍由E-2C和舰载雷达提供预警,防空兵力为165公里外的F-14和F/A-18及舰载宙斯盾系统,反舰手段为机载和舰载的“鱼叉”和反舰型“战斧”导弹。

  区域反潜的主力为编队前侧方100-185公里处的攻击核潜艇, 有时还在编队後方50公里处配置另1艘攻击核潜艇,以防敌潜艇尾追偷袭。在未配置潜艇的扇面内, 由距航母30-40公里处的担任反潜任务的护航舰用拖曳声纳进行概略搜索,然後引导反潜直升机抵近搜索,定位攻击。所有反潜兵力按区域协同防御原则作战,以避免误伤或漏网。内层为点防御层,设在距航母50公里以内,以自卫防空反潜为主。防空主力为舰载宙斯盾系统,北约海麻雀和密集阵近防火炮及电子对抗措施,反潜主力为反潜护航舰只及舰载反潜直升机,反潜兵器为“阿斯罗克”反潜导弹,Mk46鱼雷和水声对抗措施。护航舰只一般呈环形配置,以确保防空网无空隙。此外,环形配置也无需因航母收放飞机迎风转舵而调整队形。

  在高威胁时,可沿威胁方向前出40-50公里作前沿布置。航母配置于编队中心。支援补给舰主要为快速战斗支援舰,舰队油船和弹药船等。它们航渡时常与航母一起配置于战斗群中心,战斗时有时留在战区外缘,与少数护卫舰艇编成补给编队。

  其它国家海军没有那麽阔气,一般只有相当于美国海军的中层和内层防御,在使用上也以反潜和舰队防空为主,反舰对地打击为辅。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海军多将航母舰长定为海军上校军衔, 并要求有在航母上飞过800-1200个起落, 4000-6000小时飞行时间,有担任过飞行中队长或航母舰载机联队长的经验。航母战斗群指挥官(少将衔)也多是海军舰载航空兵出身。由此看来,若干年前中国海军选拔一批优秀飞行员进入舰艇学院学习并到舰艇任职,是有超前培养人才的考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