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有多少实验不能重复?浅谈对假说的态度 -- 青方

共:💬40 🌺1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伟人说过: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家也要养家糊口

“社会对于科学研究的过度索求”是地球文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结果。

问题在于科学家团体内部运行机制已经失效了。

现今,地球上有60多亿人口。实际上“自然”的地球是养不起这么多

人的。为了生存,人类必须对“自然”进行改造,必须寻找新的能源,必

须寻找新的材料,等等。这些都造成全人类对科学研究、科学家的迫切

需求。

在“牛顿”时代,科学主要动力是好奇心,求知欲,与生存无关。社会

对科学没有太多依赖,科学家与艺术家基本上是同一类人。没有牛顿,人类

也存在了几千年。

但是,现在科学是关乎人类存亡,国家兴亡的关键所在。人类依赖于新的

科学进展,来保证生存和延续。没有袁隆平,不知道多少人要饿死。

人类社会对科学的需求改变了,科学家对自身价值的定位也改变了,

但是,整个科学团体的运行机制却没有太多的变化。传统的科学团体,是

“荣誉”导向,“信誉”是科学家的立身之本,所有的激励、监督机制都是

围绕“名誉”展开的,通过“同行”评议决定一个科学家成就高低。

现在,“科学”是利益导向的,整个社会对于科学社团报以极大的期待,

同时也给予巨大的回报。问题是,现在利益回报通常来源于科学团体之外。

与之同时,科学团体内外,甚至科学团体内部又存在极大的信息不对称性。

以至于,资金并不是总能投放在最有效的地方。科学家可以通过这种信息不对

称性,以极低成本获得资金支持(说白了就是打报告忽悠经费)。“同行”的

评议已经不再重要,甚至是可以购买的。对于一个科学家的成就,不在于他

获得多少“同行”的认可,而是在于他能够从“外行”那里拿到多少资金。

有了资金,自然会有足够的“同行”来合作、认可。

“名誉”对于科学家已经不再重要。如果有人发现了治愈癌症、艾滋病的

办法,他最先想到的是卖给药厂赚钱,而不是完整的公开发表争取“炸药”奖。

时代改变了,科学家的游戏规则也应该改变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