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答朋友书。德国。西藏 -- 冰雪迎梅

共:💬17 🌺4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建议看看《理想国》一类的书。可搜“归谬法”

这种辩论不是为了得出一个双方共同接受的结论。要有心理准备,深吸口气告诉自己我们是正义的,保持心理优势,挂着嘲讽的微笑,不要被激怒,谁被激怒谁就是输了。

驳论无非是驳论点、驳论证、驳论据。对手亮一个论点,我亮一个论点,鸡同鸭讲谁也不服谁,直接驳对方论点最无力,是堂堂正正的征兵。驳论据比较有力,但我方论据是不是共同认可的也会有争议。驳论证最有力,对方再狡辩逻辑是不能不遵守的,但得能发现对方逻辑缺陷,这需要引诱。

不必先亮自己的观点,先倾听,不断诱导性提问,像逗蛐蛐一样逗他。同时紧张思考,记清楚对方提供的论据,分析对方得出论点的逻辑过程。这个分析过程可以让没有捷才的人也能有充分时间准备,何况这帮家伙往往重复一套陈词滥调,没有多少新东西。用归谬法发现他们的逻辑痛脚狠狠打,一击而中,飘然而退,留他们郁闷去。完全可以预习,有得是机会交锋。找到一些归谬法资料:

一 关于归谬法的第一种形式

归谬法的第一种形式的特点是:从作为大前提(假言判断)的前件(即被反驳判断)合理地推导、引申出的后件是一个虚假、荒谬的判断。

例如,唐朝李贺少负盛名,妒者为打击他,不让其参加进士考试,竟然提出:李贺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为了避讳,李贺不得参加进士考试。韩愈作《讳辩》对此作了有力的批驳。其中有这样一句:“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这句话中包含的就是第一种形式的归谬法反驳。

当从被反驳判断P合乎逻辑地引申出来的判断具有明显的虚假性或荒谬性时,被反驳判断P本身的虚假性或荒谬性也就暴露无遗了。

二 关于归谬法的第二种形式

归谬法的第二种形式的特点是:从作为大前提(假言判断)的前件(即被反驳判断)合理地推导、引申出的后件是一对自相矛盾的判断。

十七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推翻“物质的下落速度与物质的重量成正比”这一旧说时就曾运用归谬法。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两个铁球,一个铁球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想道:“如果这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而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带着这个疑问,伽利略做了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从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下落的速度同铁球的轻重并无关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